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认识 Android OS

阿拉神农 CSDN 2019-07-11


作者 | 邓凡平

责编 | 屠敏

缘起


前几天,CSDN 曾发过一篇有关鸿蒙 OS 的文章,我觉得它是最近讨论自主开发 OS 的文章里很中肯的一篇了。我曾经在 2012 年介绍过 Android OS 的情况,现在来看依然不过时。作为一个技术人,我们探讨某个东西的前景的时候总该对它有一些了解。本篇就是一篇非常简单的对 Android OS 的介绍。

在 Android 刚起步的那几年(2011 年前及左右),我们同时下注了 Android、Intel 联合几个厂商开发的 Meego、还有基于 Linux 的嵌入式 OS。彼时,中移动的 OMS 也很火,甚至 OMS 带出了一个叫播思的公司。播思里边有非常多的人才,其中很多人来自中国手机界的黄埔军校——摩托罗拉。从这个角度看,Android OS 在早期也是看不准,没人觉得它一定会成。

Android 最终还是成功了,我个人感觉这个不全是技术的因素,但有几个关键因素还是和技术有关:

  1. 使用 Java 作为开发语言绝对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毕竟,迎合开发者非常重要。Java 终归是比 C++/C 要简单,容易上手。

  2. 另外,Android 底层是 Linux,这一块就把绝大部分做外设的厂商吸引过来了。它们本来就为 Linux 开发驱动或者相关模块,迁移到 Android 没太大工作量。

  3. 最后,还有关键的芯片厂商——高通的支持。如果当时只有 Intel 一家做芯片的话,Meego 保不齐还能多蹦跶几年。

以前 CSDN《程序员》杂志里有一位投稿作者,他的个人介绍中,有一句很有意思——要为 Linux 摇旗呐喊。所以,Android 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太多人为它摇旗呐喊了。软硬件开发、搞培训.....真是人心齐泰山移!

Android 彻底占据市场之后,基于 H5 的 OS 又来了一波小高潮。

2013-2014 年左右有个 Firefox OS,还在国外装了不少机器。FireFox OS 是全兼容 Android 的。所谓的兼容,就是原来归属 Android OS 的功能都保留,然后再对 H5 的 App 提供了一些功能扩展而已。

相比 Android,给 Firefox OS 摇旗呐喊的人就少多了。而且还要兼容 Android OS——那么,每次 Android OS 更新,Firefox 都要去适配,更改。这工作量就非常非常大了。最后 Firefox OS 就消亡了。

以上是历史情况——它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哪个 OS 天生就是赢家,形势是变化的。另外,我们很多人要感谢 Android,可以亲历一个 OS 从零到如此强大的过程,时间跨度非常短,七八年就搞起来了。

现在开始我们关于对 Android OS 的一些科普性介绍。


整体视频


由 PPT 转换而来的视频:

上面视频里介绍了四个部分,分别是:

  1. Android 系统架构——垂直角度来看;

  2. Android Framework——没有层次关系;

  3. Android OS 是微内核的 OS;

  4. Android 手机发布和更新的过程示意。

每个部分都不长。大家可以先看下面的内容,等整体看完后,再来看上面的 PPT 视频。


Android 系统架构——垂直角度来看


下图是 Android OS 的整体架构。99.999% 搞 Android 的人都知道:

从垂直角度来看,Android OS 分为四个层次(这是我的划分,别家的说法大同小异,其中有些内容比较老了,比如 Dalvik 虚拟机已经换成了 ART,但不影响我们对这个架构的认识):

  • 最底层是 Linux Kernel 层。请各位开发者特别注意这一点,它再强调一万次也不为过——Android OS 的基石是 Linux Kernel。除了 Kernel 层,User Space 中围绕 Linux Kernel 相关的东西也被 Android OS 照搬了过来,比如 ueventd、wpa_supplicant 等。

  • 中间两层由下到上是 Native Framework 层和 Java Framework 层。这两个是 Android 独有的。我们统称这两层为 Android Framework

  • 最上层是应用层。正是基于 Android Framework,才使得 Android 上的应用如此与众不同——作为对比,如果写个无界面的比如 ls、find这样的程序,它们在所有基于 Linux/Unix 的系统上都是一样的运行。这样的程序我们一般认为是 Linux 应用程序——肯定不会把 ls 当做 Android 应用。

上述四个层次中,Kernel 历史最悠久,到今天就剩下大概 Windows,Linux、macOS 三个巨头了(Unix 和 Linux、macOS 有亲缘关系,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见得少,所以不讨论 Unix):

  • Windows 归微软所有,搞了几十年,参与一起玩的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几十万家。

  • Linux:和 Unix 有亲缘关系,开源的 Kernel,上面有好多发行版,比如 Ubuntu、CentOS 等,国产的优麒麟也是。

  • macOS:也和 Unix 有一定亲缘关系,苹果独有。参与一起玩的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也有几十万家。

以上唯有 Linux 不归某个公司独有。所以,Android 使用 Linux 是必然的选择。如果我们要搞国产自主 OS 的话,最大可能性也是基于 Linux,比如现在的优麒麟,以前的红旗都是这样。

这并非技术牛不牛的问题,而是 Linux Kernel 可看做是全人类共有的软件财富。遵守它的要求,不要搞独立王国,一起用好它即可。再说,Linux Kernel 发展了几十年下来,很多国人(包括国内很多公司)为它做出过许多大大小小甚至卓越的贡献。俗话说,前人栽好树,后人好乘凉。如果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都要“自主”,那么我们也要为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使用而担忧了。

继续我们的讨论。


Android Framework——没有层次关系


大部人眼里,Android OS 的架构都是上面那样的垂直关系——这个认识没有错,但是并不完全准确。如果我们以功能模块为单位来观察其中的 Android Framework(Native Framework 和 Java Framework 的统称)的话,你会得到大概下面这样的图:

以功能为单位来观察 Android Framework 的话:

  • Java Framework 包含几大类的服务,比如和应用中四大组件调度功能有关的组件,专门管理窗口的组件,应用程序安装有关的功能组件。还有和网络有关,蓝牙功能有关的组件等等。我在《深入理解 Android 卷2》里将它们大概分了七大类。现在的最新版本里这个类别有所增加,比如对 Android Auto(针对车载系统)里增加了几个和车载有关的功能模块。另外,请注意,上述划分纯属我个人的分类,并不存在什么标准。

  • Native Framework 也可以像这样按功能来进行划分,比如和音频相关的 AudioFlinger、AudioPolicyService 等。

通过这一节,你知道了:

  • Android Framework 里其实是有很多功能模块的。

  • 这些功能模块有可能是放在 Java Framework 里,也有可能是 Native Framework 里。

  • 更有甚者,这些功能模块可以分布在多个进程中,彼此之间,或对应用层以 Binder 方式进行进程间交互。

知道上面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接着看。


Android OS 是微内核的 OS


关于内核,一直有微内核宏内核之分。使用微内核的有 Windows 和Mac、使用宏内核的是 Linux。那么,什么微内核,什么是宏内核?下图简单解释了微内核:

我简单描述下微内核和宏内核的差异(点到即止,非技术严格):

  • 微内核就是内核只做一些基本的服务(比如操作 CPU,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然后将其它功能独立为除内核之外的多个进程。微内核最大的诟病就是其它进程和内核之间的交互属于进程间通信,开销比较大。

  • 宏内核就是把上图中的所有东西都塞到内核里。这样大家都运行在一个进程里(主要是指共享同一个内存空间——内核地址空间),如此可极大减少模块间交互的开销,但问题就是一旦有一个模块出问题,整个 kernel 都可能挂掉。

了解微内核和宏内核的差异后,我们再来看 Android。如果我们认为 Android 是一个 OS 的话(后面会讲为什么可以将 Android 看成是一个 OS),它是微内核还是宏内核呢?接着看下图:

上面这个图展示了 Android 四个层级间的交互:

  • Native Framework、Java Framework 均有和 Linux 交互。

  • Java Framework 中的部分模块和 Native Framework 中的部分模块有交互。

  • App 和 Java Framework 有交互。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和 Native Framework 模块交互(图中并未画出相关的箭头线)。

结合我们上文提到的,Android Framework 中的功能模块并非都挤在一个进程里,而是分散在不同进程中,功能模块之间通过进程间通信的手段交互。所以,从应用的角度看,Android OS 肯定是一个微内核。

现在,我们再看看为什么可以把 Android 称之为一个 OS——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上面已经隐含得回答过了,就是上面说的那句话“正是基于 Android Framework,才使得 Android 上的应用如此与众不同。

是的,Android 之所以可以说自己是个 OS,在于它新搞了一套应用开发及交互规则。

关于这个规则,下面举两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个是启动应用时,源 Activity 和 Android Framework 的交互过程:

对于这个图,我并不是让大家去了解具体交互的细节。一看这个图,你就发现这玩意为 Android 独有。

当然,在 Android 中你也可以做一个不遵守这样的应用程序。比如手机中的开机动画,就是 Linux 应用程序——程序名叫 bootanimation,它就没有什么四大组件,也不需要 Manifest,纯纯得一个播放动画/图片的 Linux 程序。

我曾经在 2010 年左右实践过直接使用 libskia 来做 UI 控件相关的应用—— Android 中的那些控件其内部就是使用 libskia 为二维图形库(3 维绘制则使用 OpenGLES)。libskia 也就是现在的 Flutter 底层绘制引擎。

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对一些使用 Android 系统的非手机设备(用在场景比较简单的设备上,比如刷卡买个汽水之类的。那个时候,这些设备的性能都非常简陋,跑不动全套 Android,必须裁剪),完全可以使用自定义的基于 libskia 图像库的控件来画 UI。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把 UI 画出来就好,剩下的调用驱动就行了。什么四大组件,统统都不需要。

拜 Flutter 所赐,libSkia 现在有一些知名度了,但它的价值依然被大部分人低估。目前我知道还没有哪本专业书籍是介绍这个的。车载系统(对时延要求很高,使用全套 Android 对速度影响很大,往往需要裁减)或者哪个公司想搞 OS,开发一套二维绘制引擎非常关键——说白了,应用开发中很大部分比例都是 UI。我记得还有好几个 Linux 发行版让界面看起来和 Windows 一样。BTW、3D 绘制引擎反而不用在意,因为太难,怕各家瞎搞,所以早就有 OpenGL 标准.....

接着来看另外一个例子——播放视音频:

Android 上,一个应用要播放视音频的话,依赖 MediaPlayerService、SurfaceFlinger、AudioFlinger、硬件编解码模块等。这套东西也不是 Linux 带过来的,而是 Android 搞出来的。

我记得以前在 Windows 上做播放器的时候,应用程序需要自己加上编解码和播放的功能,使用 DirectX。这就是每个应用的独家秘籍,谁家支持得格式多,谁就厉害了。

放到 Android 上来,编解码,播放功能均由系统提供了,应用程序再也不用操心这些东西。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上面举了两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想必现在我们确实可以大大方方将 Android 称之为 OS 了。因为它在 Linux Kernel 之上做了大量的非同一般,独立自主的功能。说实话,对 Android 应用来说,它是不是与运行在 Linux 上都不重要,只要有 Android Framework 就足够了——早在 2011 年,我的CSDN博客文章“移植之乱谈”(https://blog.csdn.net/Innost/article/details/6954556)中,有人把 Android Framework 整个移植到了 Windows 上。注意,并不是现在模拟器那样的使用虚拟机喔!(文章中的视频好像还可以看,大家可以看一下。)


Android 手机发布和更新的过程示意


很多人不了解 Android 手机系统发布和更新的过程,总吐槽 AOSP 新版本发布后还要过好久自己的手机才能更新到新版本。这个问题的解释见下图:

上图是 Android 手机系统的发布和更新过程,图比较久了,现在情况会好点,但大致如此:

  • Google首先发布版本,我们称之为AOSP原生代码。AOSP原生代码只支持极少数几款手机。

  • 然后是芯片厂商在 AOSP 基础上发布自己的版本。比如高通、华为、MTK。①和②的过程有重叠,主要还是为了加快发版速度。在这个阶段,每个芯片厂商会在 AOSP 原生代码上叠加自己的功能,比如以前 AOSP 没有双卡双待功能,这些功能有一些是芯片厂商自己加的。另外,芯片厂商还要针对自己发的版本做大量稳定性测试。

  • 华米 OV 等终端厂商并不直接使用谷歌的原生代码,它们其实使用的是所用芯片厂商提供的 Android 代码。然后,设备厂商还得魔改一下,加上终端厂商自己的特性。这就是 MIUI、EMUI、ColorOS 等的功能。

  • 现在大部分终端厂商使用芯片厂商的 Turnkey 方案,主要是 CPU+通讯模组,芯片+软件打包卖给终端厂商。少数公司比如魅族使用的 CPU 是三星,而通信模组不知道哪一家,那么魅族就需要把三星的 CPU 和别家的通讯模组整合到一起,难度比使用 Turnkey 方案得大一些。

  • 终端厂商集成完后,还需要考虑运营商定制的情况,然后加上对应的运营商定制功能,并做对应的测试。

了解上面的情况后,光从测试角度看,源码从 Google 发布到最终的手机上,测试的工作量都非常大——所以到终端消费者手里的速度会慢多了。厂商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新款手机上直接使用新版系统,老款手机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发布新版升级包。

总之,在 Android 手机世界里,谷歌、芯片厂商、终端厂商,运营商都是生态链里的关键玩家,四者互相影响。从终端厂商角度看,我觉得芯片厂商对终端厂商的影响力更关键和致命。最简单来说,高通要是不更新更好的芯片,很多手机商的产品也就停滞不前了。

对比苹果,它从芯片到 OS 都自己的,也不太拿运营商当回事。所以苹果发版和覆盖速度都相对较快,碎片化问题绝对是比 Android 低好几个数量级。当然,通信芯片是苹果的大问题,所以老有人吐槽 iPhone 的信号不好。这个问题能靠苹果自己开发通信芯片来解决吗?理论上可以,但是不现实,因为其中有很多专利问题不好搞。


国产自主 OS 的未来


再说下我对国产自主 OS 的一些看法和判断。

  • 不出意外的,中长期(十几年之内,如果量子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话)看,依然会以 Linux Kernel 为核心(这里不考虑那些特殊场景的 OS,比如工控机用的实时 OS 等)。只要使用 Linux Kernel,绝大部分硬件厂商都能适应。否则来个新 OS,硬件厂商又得开发驱动,还要做大量测试,这个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非常巨大。

  • 如果国产自主 OS 兼容 Android 的话,说明原有 Android 的功能等大概率会保留。这是从应用角度来看的。当然,也可以魔改 Android Framework,把内部实现都换成自己写的代码。但是要做到兼容的话,就必须对应用没有影响——这就回到软件界的一句老话,如果一个东西叫起来、走起路来都像鸭子的话,那它就是鸭子。从这个角度看,自主实现只是为了开发一套看起来和之前系统类似的话,意义并不重大,这种自主也很难被认可。当然,如果能提升原有系统的性能则另当别论,这属于优化和改善,和我们讨论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 所以,国产自主 OS 要么像 Android 一样基于 Linux 开发,但是套路和 Android 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像 Meego、Tizen 这样的。要么就是拓展 Android OS,开发出类似一个 H5 OS 之类的。

  • 最后,如果抛弃 Linux 的话,可参考 Google 的 Fuchsia 了。Fuchsia 据说是一个微内核的新 OS 架构。不过,目前 OS 的前途并不明朗。OS 从来就不是一个纯软件的事情,还涉及到海量硬件厂商。它们甚至是一个 OS 生死存亡的决定者。

作者简介:邓凡平,资深 Android 技术专家,国内早期从事 Android 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师之一。运营个人公众号「神农和朋友们的杂文集」(ID:alashennong_gh)。

目前就职于民生银行总行科技部创新技术研究院,钻研和探索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从底层的虚拟机,到中间的系统层和框架层,再到上层的各种应用,他对整个 Android 系统的源代码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策划并撰写了“深入理解Android”系列图书(目前已出版 8 本),累计销量超过 10 万册,是广大 Android 工程师系统、深入了解 Android 系统源代码。

【End】

 热 文 推 荐 

5G 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

V神已抵京, 倒计时4天! 6大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参加"2019以太坊技术及应用大会"

华为获首张 5G 终端进网许可证;Linux 之父来华;Eclipse 4.12 发布 | 极客头条

“我不是个优秀的 Web 开发人员,我只是擅长搜索谷歌”

盖茨承认犯下价值 4000 亿美元的错!

听说,私有云也出新一代了?

Flink最锋利的武器:Flink SQL入门和实战 | 附完整实现代码

Python处理图片九宫格,炫酷朋友圈

☞她说:程序员离开电脑就是 “废物” !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