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 5 亿美元,国外支付巨头 CEO 帮助斯坦福女友实现科研自由!
来自亿万富翁的高级浪漫:爱她,便是帮她实现科研自由。
支付巨头,内有支付宝、微信支付,外就有 Stripe。今天想要分享的主人公便是来自 Strip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Patrick Collison。这位年仅 33 岁的爱尔兰亿万富翁最近登上了热搜,主要是因为他结婚啦!
结婚的对象是他儿时的恋人、曾经的竞争对手、也是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瑞士科学家——Silvana Konermann。
学霸在科学家竞赛场上的巅峰偶遇
和豪掷千金买豪宅、送豪车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大有不同,Patrick 演绎了一场“科研霸总小说照进现实”的真实剧情,“他给自己未婚妻捐了 5 亿美元,让她以后不必忙于基金申请,并招聘 150 个科学家,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让其担任中心主任,妥妥地帮助 Silvana 实现了学术自由。”
甚至在不久前,Patrick 发推表示,首批 50 位科学家即将搬进来开始工作。
这一举措,不仅让围观群众吃足了“狗粮”,还被业界称为科研人员的“天花板”。
回顾两个人的相识,也属于是学霸之间的偶遇。时间拨回 2005 年,17 岁的 Patrick 和 17 岁的 Silvana 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七届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场上站在了竞争的「对立面」。
彼时,作为瑞士选手的 Silvana 带来了主题为「预防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医疗相关的项目。
该项目灵感来源于其身边的真实经历,有一次,Silvana 的祖母因尿路感染去医院时,Silvana 决心阻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术后尿路感染是由使用导尿管引起的,但标准治疗(口服抗生素)通常无效,因为导尿管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保护细菌。Silvana 的解决方案是使用高科技聚合物在导管本身中注入抗生素,这对患者也更好。
而另一边,爱尔兰选手 Patrick 带来了“Croma:一种新的网络编程语言”计算机项目。Croma 是一种基于 Lisp 的新型编程语言,旨在简化 Web 编程。当面临网络上复杂的程序代码时,Patrick 研究了使用一个集成的 Web 服务器的 Croma 语言,它的程序比用其他语言编写的程序要短得多,这使得它们的开发成本更低。
在那场共有 79 个项目参与的竞赛场上,Silvana 和 Patrick 棋逢对手,走到了最后。不过最终,Silvana 的项目还是击败了 Patrick 的,其代表瑞士拿下了竞赛的第一名,而 Patrick 拿了第二名。
就这样,二人不打不相识,这场竞赛也成为了二人缘分的起点。而后,两个人归国,在各自的领域开辟新的战场,发光发热。
在各自的领域散发光芒
根据 2022 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榜单显示,33 岁的 Patrick 位居在第 214 位,财富值达到了 95 亿美元。
这一路走来,Patrick 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常令人称奇与佩服。
Patrick 的母亲是微生物学家 Lily、父亲是工程师 Denis Collison,和家里人走的路线有所不同,从小对着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 Patrick,早在八岁时便学习了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并在十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
谈及上文与 Silvana 相识的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值得一提的是,Patrick 在此之前参加了两届爱尔兰一年一度的学校学生科学竞赛——BT青年科学家展览会,在这场竞赛中的获奖者可以参加著名的国际活动,如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
2004 年,Patrick 先是带着他的人工智能项目 Isaac 参加了第 40 届青年科学家和技术展览会,最终获得个人亚军。次年,他带着 Croma 编程语言再次参赛,并于 2005 年 1 月 14 日获得第一名。不久后,他用这个项目参加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也就有了上文的后续。
后来,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但和国外的很多创业者一样,Patrick 并没有读完大学的课程,他在 2009 年选择了从麻省理工辍学,他的弟弟 John Collison 选择从哈佛辍学,二人共同出来创业。
在此之前的 2007 年,年仅 19 岁的 Patrick 和 17 岁的弟弟 John 在爱尔兰的利默里克成立了软件公司“Shuppa”(意为“商店”)。不过,当时环境下,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他们选择将公司搬到硅谷 Y Combinator 目光所及的加利福尼亚,在那里,他们和 2 位牛津大学两位毕业生的项目合并,成立了 Auctomatic 公司。
次年,Patrick 和弟弟将 Auctomatic 以超过 300 万欧元的价格将他们的软件公司 Auctomatic 卖给了一家加拿大公司。由此,他们不仅一夜成名,也瞬间成为了百万富翁。
2010 年,Patrick 和 John 再次创业,带来了支付公司 Stripe,该公司在 2011 年获得了 200 万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 PayPal 联合创始人马斯克和 Peter Thiel,以及风险投资公司 Sequoia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 和 SV Angel 都参与了投资。自此 Patrick 也逐渐开启了亿万富翁之路。
另一边的 Silvana 虽然不是在商业界成名,但是其在学术界的造诣也非常人能及。
根据其领英介绍显示,截至目前,Silvana 精通四门语言,专利发明达 7 项、共计出版 13 个作品。
部分专利截图
当用 Google Scholar 搜索 Silvana Konermann 时,满满当当的页面也让人颇为感叹,其论文被引用次数达 18879 次。
除此之外,她还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因组工程、CRISPR、神经科学等。
她去追求科研的自由,他来解决资金的困扰
至于其二人的恋爱经历,我们有些不得而知。不过,在 2019 年,也就是两个从初识的 14 年之后,Patrick 在 Twitter 上官宣了与 Silvana 订婚的消息,「完成了订婚的指标」。
二人合体之后,两个人为业界带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2020 年,全球的疫情发生后,Patrick 与 Silvan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助理教授 Patrick Hsu 在 Fast Grants 的项目上进行合作,旨在为从事 COVID-19 相关项目的科学家提供快速资金。
2021 年 12 月,斯坦福大学的官网特地发了一封《斯坦福大学与 Arc Institute 的合作旨在扩大学术,研究和资助机会》公告写道:
斯坦福大学宣布与 Arc Institute 进行新的教育、研究和资金合作,Arc Institute 是一家位于帕洛阿尔托斯坦福研究园的独立非营利性研究机构。Arc 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合作也于今天宣布。
是的,你没有猜错。
Arc Institute 就是 Silvana 和 Patrick 以及 Patrick Hsu 博士共同成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根据官网显示,其中:
Silvana 不仅是创始人之一,也是即将上任的执行董事和核心研究员。
Patrick Collison 是 Arc 的联合创始人和创始捐赠者。他在研究所没有其他角色。
Patrick Hsu 是 Arc 的联合创始人和核心研究员。他将领导某些技术中心和翻译计划的发展。
官网指出,创建伊始,包括 Patrick 在内的捐助者将向该研究所捐赠超过 6.5 亿美元。
谈及这笔巨款的来源,根据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ACM/IEEE Fellow 陈怡然教授在微博上分享的“八卦”透露,Patrick 在开始便捐了五亿美元,而后也号召了其他人一起,最后大家捐了 6.5 亿美元。
巧合的是,我们在 Arc Institute 董事会成员列表中,还看到了科技圈 GitHub 前任 CEO、Xamarin 联合创始人 Nat Friedman 的身影。不知是不是也是 Patrick 的功劳。
此外,Arc Institute 官网指出,Arc 为科学家提供无附加条件的多年期限资助,这样他们就不必申请外部资助,可以全身心地投身于实验和计算技术工具的快速开发。
羡煞旁人的爱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久前,这位爱尔兰科技亿万富翁 Patrick Collison 在意大利的一个浪漫的私人仪式上与 Silvana Konermann 结婚了,并于日前对外分享了这则喜讯。
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自己喜欢人实现一切,这样的爱情羡煞旁人之际,这对新婚夫妇也被诸多媒体称之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创新精神的夫妇之一。
对此,国内不少网友发表祝福的同时,也开启了「脑补」的模式:
氛围感已拉满,是时候自己上进,并让那个他/她为你的梦想助力一把了。
参考链接:
https://www.liceolegnani.edu.it/legnani/archivio_storico/fast/12-fast/56-progetti-fast-2005.html?token=2c4389fc92b7e559f9c7f42a366b13dcf7dda253
https://weibo.com/dukechenyiran?is_hot=1#1657097825436
https://news.stanford.edu/2021/12/15/stanford-collaboration-arc-institute-aims-expand-academic-research-funding-opportunities/
https://www.tipperarylive.ie/news/home/848981/tipperary-billionaire-ties-the-knot-with-childhood-sweetheart-in-italy-wedd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