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与美国总统婚外恋会发生什么?

2016-11-22 梅园西墙的王半仙 沪江英语



首先,今天是个神奇的日子,


我们居然不讲川普。




他刚刚被日本首相强行见面也挺不容易的,我们先让他休息两天吧。


今天我们要讲的,和被他打败的克林顿一家有关。


看了文章的头图之后,背景知识丰富(年龄比较大)的同学估计都知道了,我们讲的是莱温斯基。




克林顿的“前·心头肉”,希拉里的眼中钉。


为了避免有同学不知道她到底是谁,我们先花一段来普及一下知识吧。


Part 1. Who Is Lewinsky?

莱温斯基是谁?


在克林顿当总统时,莱温斯基是白宫的实习生。




在实习期间,确切地讲是1998年,克林顿跟她发展出了一段婚外情。




这件事本来也就是个内部事件,最多只不过是给希拉里添添堵。


结果,这件事因为某个案子被爆了出来,而莱温斯基的一个朋友以前曾把她俩的电话通话录音,于是这个录音成了呈堂证供,还被媒体播放给全国听。


而她和克林顿一起出镜的这张照片也一时间霸占了全国的屏幕。




随即,莱温斯基瞬间成了众矢之的,似乎茶余饭后不谈谈莱温斯基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男主角克林顿呢,立马就矢口否认撇清关系。



于是这个故事就像其他所有 old man young lady 的故事一样,old man 继续“马照跑,舞照跳”,young lady 没过多久就“而今坟头草丈高”了。




最终结果是,莱温斯基得承担巨额的诉讼费用。虽然有媒体请她在访谈节目出镜,她也因此赚了一笔不小的钱,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另外,因为克林顿事件,她的政治生涯也被彻底封杀了,加之社会舆论的压力,她既出不了门也找不到什么工作。




而且,法院给她判了限制令,许多话她是不能说的,全美都只能听克林顿的一面之词。而她只能在传记作家的帮助下通过出书来艰难发声。




许多年过去之后,国内的舆论依旧不放过她,于是她被逼无奈只能出国,去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读书了,读的是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而她的毕业论文是:


In Search of the Impartial Juror: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ird-Person Effect and Pre-Trial Publicity

寻找不公正的陪审团:一份对第三人效应和审前宣传的探求


最终,直到前年2014年她才终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而在2015年,她去TED做了下面这场演讲:


Part 2. The Lewinksy Speech

莱温斯基的演讲


莱温斯基重返公众视线之后所做的,并不是帮自己当年的丑闻翻案,她承认自己当时做错了,可是谁在22岁的时候没做错点事呢?


她重新出现后所做的事情,是声讨网络霸陵,她希望自己的遭遇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199m7g3g1

语言点时间轴:

↓手指轻按文字上滑 查看全部↓

00:18

Obviously, that's changed.

(这里的 that's 并不是 that is 的缩写,而是 that has 的缩写。口语当中这样用很常见,但是书面语中就显得不太合规了,有些老年人会告诉你他们不承认这种用法。)

 


00:33

1,500 brilliant people

(1500除了常见地被读作“1 thousand and 5 hundred”,也可以被读作“15 hundred”,不过最好不要在高考中尝试哦。)


00:58

But the night of my speech, a surprising thing happened.

(在用时间状语的时候,许多同学常常花很多时间纠结用什么介词,不知道到底该 in 还是该 on ,其实可以直接只写时间点。“That year, ”、“That day, ”、“That night, ”都是对的。)


01:02

At the age of 41

(当你要表达“当多少岁时”的时候,除了用 when sb. is 41 也可以用 at the age of 41,不过前者强调的是时间点,而后者强调的是岁数。)


01:13

and I was flattered

(be flattered 的意思是“被……的调情打动了”。)


03:13

That was it.

(That was it 、 That is it 的意思不光是“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它们还包含“就这么简单”的意思。)


03:42

was usurped by

(usurp 这个词的意思是“篡夺王位”,历史上的篡位者被称作 usurper。)


04:06

I was patient zero.

(patient zero 指的是一场传染病中的第一感染源,也可以直接翻译成“零号病人”。)


05:23

I was seen by many, but acctually known by few.

(Many 和 few 这些表示多少的词不光可以做状语,它们也能直接做主语或宾语。比如:We are many, and you are one of us. 我们有很多人,而你也是其中一员。)


05:29

And I get it

(I get it 和 I know it 都是“我明白”、“我知道”的意思。不过, I get it 强调的是“明白了”这个动作,而 I know it 强调的是“明白”这个状态。)


08:39

And by this, I mean......

(by this 其实可以理解为 by using this expression 的简化,当你想要详细解释刚刚说的话或某个概念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


08:46

and then making them public

(make sth./sb. + adj.的意思是“让XX具备某种状态”,比如这里的 make them public 是“让它们公开化”;而 make you famous 是“让你出名”;如果你让人帮你带杯咖啡并且希望这杯咖啡滚烫滚烫,就可以说 make it hot。)


10:10

My mom was beside herself

(be beside oneself 可以理解为中文的“灵魂出窍了”,是用来表达“情绪激动到没法控制自己”。)


12:12

late last year

(这里的 late 不是“迟”的意思,而是指去年的下半年或年末。)


14:09

news outlets

(outlets 不光能指购物的奥特莱斯,其实它的本意是“往外输出东西的那个点”。)


14:14

all traffic in shame

(traffic in sth. 的意思是“做……的生意”,所以这句的意思是“以贩卖别人的耻辱来赚钱”,视频字幕没有翻译出来。)


16:13

......and sold at a profit.

(sell sth. at a profit 的意思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卖出某样东西”。)



正像她说的,虽然是媒体的逐利行为助长了这种道德暴民的滋生,但问题的症结并不是媒体,也不是网络,也不是金钱,而是我们这些看客。


今年的美剧《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里有一串台词用在这里很贴切:



如果公众拒绝消费丑闻,拒绝消费低俗,媒体自然无法以此牟利,那当然也不会炒作这些事。


而只要公众愿意消费,那么,在媒体工作的人也得赚钱养家啊。换句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其实,又一次看到莱温斯基的故事时,英大这次首先想到的是乔任梁。



(想看这篇旧文的同学可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乔任梁”)


虽说一个是性丑闻,一个是抑郁症,但两人的悲剧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网络暴民”


太多人热衷于谴责别人来给自己找优越感,是这种人夺走了莱温斯基的15年,是这种人夺走了乔任梁的生命。


人都善于用初衷为自己辩解,而用结果去评判别人。


如果我们不想让未来更加灰暗,如果我们不想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也成了受害者,那么让我们用自己的点击来改变这个未来吧。


如果我们看见丑闻就点,那未来的媒体就会充斥着网络暴力。


如果我们都去点真正有用的内容,那未来的媒体则会越来越高端。



 

编辑:梅园西墙的王半仙



由于后台技术维护,留言功能暂停一周。

大家想表达啥,在后台发消息给英大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