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关店200家,亏损、内斗,“小火锅之王”做错了什么?

程染 职业餐饮网 2022-12-30


文 | 职业餐饮网 程染


“预计全年关闭呷哺呷哺品牌的亏损门店约200家!”


近日,呷哺呷哺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关店的消息让很多餐饮人吃惊。


在刚经历了疫情打击的“火锅第一股”,如今正陷入了亏损、关店、内斗的泥潭,这让很多人为“小火锅之王”的未来担忧。


亏损、关店、内斗,呷哺呷哺陷入“泥潭”?


1、上半年亏损4000万,营收增速连续多年下滑


7月30日,呷哺呷哺发布公告显示,其2021年上半年收入19.2亿元,同期收入相比预计增加59%,亏损在4000万元~6000万元之间,较去年的2.55亿元,减少80%左右,但仍然未能实现盈利。


同时,2021年上半年部分地区门店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无法充分营业。公司预计全年关闭呷哺呷哺品牌的亏损门店约200家。


虽然亏损有所缩窄,但是相对于海底捞、九毛九的扭亏为盈,呷哺呷哺的成绩显得有些不如人意。


7月25日,海底捞刚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0.8亿元-1亿元;7月28日,九毛九则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1.8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亏损8590万元。


事实上,呷哺呷哺已经连续多年营收增速下滑了。2018年,其营收47.34亿元,同比增长29.2%,增速同比下降3.6%;2019年的营收是60.3亿元,同比增长27.4%,增速同比下降1.8%。


翻台率更是四连降,2016年~2020年,呷哺呷哺餐厅的翻座率分别是3.4次/天、3.3次/天、2.8次/天、2.6次/天和2.3次/天。此外,开店速度也持续下降。2017年~2019年门店总数分别为759家、934家、1022家和1061家。



2、罢免行政总裁的“宫斗大戏”拉下帷幕


与此同时,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呷哺呷哺罢免行政总裁的“宫斗大戏”也在近日迎来大结局。


7月28日,呷哺呷哺的罢免总裁大会在香港如时召开,并发布公告,赵怡已被罢免执行董事之职,投票通过率为100%。


而这个“罢免”经历了戏剧化的过程。


5月21日,呷哺呷哺先是以“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能达到董事会预期”为由解除了赵怡行政总裁职务,接着又准备将其踢出了公司执行董事的行列。


在被“踢”出董事会一个星期之后,赵怡在朋友圈发文称,她是在高铁的厕所里参加了这场针对自己的解职会议,并在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份近3000字的个人声明,在声明中,她直接否认了呷哺呷哺给出的“发展不达预期”罢免理由,揭示了自己离开呷哺呷哺的真实内幕!(点击此处补课:呷哺前女总裁发千字长文“喊冤”!曝光“内讧”真相?


即使有利益冲突,也鲜少有如此撕破脸的对峙,这一场“内讧”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在餐饮业引发广泛关注。



3、股价半年下跌74%,股东“清仓式”减持


“宫斗大戏”中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楚,但“内讧”必然会导致企业内耗,这直接体现在呷哺呷哺的股市震荡。


短短的上半年,呷哺呷哺股价在最低跌至6.28港元/股,与年内最高点27.12港元/股相比,跌了近74%,刷新22次的股价最低记录,半年总市值蒸发200多亿港元。其中,赵怡被解除职务,当日股价暴跌14.97%。


前有罢免高管,后有股价跌爆,其中还夹杂着股东清仓式减持。


1月20日,赵怡率先减持了143万股,套现2640万港元,4月,再度减持套现574万港元;


3月15日,持仓长达6年的高瓴资本选择了清仓,减持了5772万股,套现了10亿港元;


3月16日,大摩几乎上演了清仓式减持,将所持有的1.04亿股份,减持到0.12亿股份,持股比例由9.25%降至0.93%。


内忧外患,小火锅之王的皇冠要掉了?


业绩口碑下滑、团队内斗、人才流失、增长乏力让昔日的小火锅之王显得颓废。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丢失“平民价”,被年轻人抛弃


“越来越贵了。”这是很多铁粉对呷哺呷哺的共同感受。


2017、2018、2019年三年之间,呷哺呷哺的客单价分别为 48.4 元、53.3 元、55.8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了2020年人均消费已突破60元,达到62.3元。


增长乏力,呷哺呷哺在不断转型升级,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反而丢失了原有的价格实惠、性价比高的特色和优势,导致顾客对于呷哺呷哺涨价和口味的差评屡见不鲜:


“我家附近的呷哺装修过之后,涨价了,风格很老气,服务也不咋地。价格跟海底捞差不多的情况下,海底捞有人帮我看孩子还送小玩具,我高高兴兴吃一顿,不香吗?”


“以前人均50元,价格便宜还能吃爽,口味多也不难吃。现在人均80至100元却吃煮菜叶子。”、“肉片就几片,菜都少得可怜,一样价钱感觉拼盘少了一半的量。”



带有“平价”基因的呷哺呷哺在冲刺中高端的途中,陷入了“低不成高不就”的尴尬:向下,它的性价比不如40块钱不到的单人火锅外卖;向上,它的服务也远不比海底捞等品牌连锁火锅,在运营发展中它逐渐迷失了自己。


曾经吸引学生党、打工人的亲民小火锅似乎“变味”了,伴随口碑的下滑,业绩下滑也成了自然。


2、人才流失严重,中高层经历大清洗


赵怡并非首个离职的高层,早在今年4月16日,呷哺呷哺子品牌湊湊的创始人张振纬也已离职,而目前公司内部仍有不少公司高管主动或被动地离开。


“呷哺呷哺的中高层正在经历大清洗。”2021年春天,李靖(化名)决定离开供职数年的呷哺呷哺集团对媒体透露。


作为集团中层管理人员,李靖选择离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管理方式并不乐观;二是我负责的业务被老板临时叫停,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另一名近期离职的高管说:“公司现在人心惶惶。像是船要沉了,大家都赶紧跑。”


但在6月1日,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发全员信,称2021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内部经历重大人事变动,属于“对于不适合的人进行适当的流动”。他表示,将进行集团资源的全面整合、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等。


而早有传言称,呷哺呷哺出现“蛀虫横行、官僚主义深入骨髓、派系争斗明显”等管理问题,一些呷哺内部人士对于贺光启也有疑心重、难放权等评价。


高层的震荡、管理的失速必然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言而喻的影响。


3、新入局者发起挑战,小火锅之王被“围攻”


业绩持续下跌、高层动荡、资本撤退等“内忧”未除,呷哺呷哺又遭遇了“外患”:作为小火锅鼻祖的它正在被巴奴、老乡鸡、和府捞面等正餐或快餐的头部品牌“围攻”。


这些入局者纷纷推出一人食小火锅:


不久前,巴奴旗下的“桃娘下饭小火锅”在北京长楹天街西区负一层开业,主打人均29元小火锅;


一向以日式牛肉饭出名的吉野家,从今年4月起,就在8城11店新增“自助小火锅”,开始试水“自助小火锅”;拿到餐饮行业8亿最高融资的和府捞面,开卖6款小火锅;拥有800多家直营店的老乡鸡在店内上新38元鸡汤鲜蔬小火锅……



不仅如此,主打一人食的呷哺呷哺还要接受“在家火锅”的冲击,锅圈等火锅食材超市的兴盛;莫小仙、自嗨锅、食族人等自热火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连每日优鲜、盒马、叮咚买菜这些生鲜电商近年来也纷纷推出了“火锅到家”的服务。


同行者和跨界者都在向着呷哺呷哺这个光明顶发起冲锋,昔日王者压力山大。


4、创始人下场“救火”,呷哺下个增长点在哪儿?


转型也不是毫无成效,湊湊就是呷哺呷哺升级的杰作。


2016年,主打“火锅+茶饮”全新模式的湊湊成了呷哺新的增长点,5年间已开出140多家店,几乎每13天就开出一家门店。即使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凑凑品牌收入却同比上涨40%至16.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



定位介于呷哺呷哺和凑凑之间的新品牌“in xiabuxiabu”也应势而生,沿用“一人一锅”的火锅形式,客单价超过100元,尝试覆盖“早午餐、下午茶、晚餐、深夜食堂”四大场景消费诉求。


然而,承载呷哺呷哺向高端大火锅转型重任的凑凑,在有起色后因张振纬离职却变成了“无头苍蝇”,升级版项目inxiabuxiabu 也随着赵怡被革职止步不前。


面对业绩下滑、股市低迷的现状,57岁的呷哺呷哺创始人的贺光启亲自下场救火,又重掌大权,目前身兼多职: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但呷哺呷哺的下个增长点到底在哪儿?或许贺光启会给出一个答案。


职业餐饮网小结:


作为了一个创立了23年的老牌餐企,呷哺呷哺开出上千家门店、也已成功上市,这些曾经的荣光是很多餐饮人一辈子的梦想。


然而,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企业,都遭遇着一样的烦恼:增长乏力、管理困扰等等。


正如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所说:“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海底捞同样面临;所有餐饮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海底捞依然没有解决。进一步,退半步,稳定了就冲锋,不稳定就停下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


这也许大部分餐企的扩张节奏和宿命。


你看好呷哺呷哺的前景吗?


-END-
主编丨陈青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
继“茶饮”后,又一新蓝海?头部餐企已纷纷抢先布局!海底捞半年市值蒸发近3000亿,餐饮上演冰火两重天!101平店月流水110万!兰州拉面“全新模式”,能否和日式拉面抗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