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苹果和 Google 们,是如何「干掉」产品说明书的?

周宇 APPSO 2021-04-15

作为一名科技媒体编辑,在身边众多朋友、亲戚当中也算是对手机等智能产品比较了解的人了,这也让我成为了家中「修手机、修电脑」的第一人选。
当然这里说的修并非是真正的修理,而是解决父母、长辈关于手机等数码产品使用的疑惑。
次数一多,也让我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从功能机刚刚转到智能手机时,长辈们往往都比较难从以往按键和功能一比一对应的逻辑中走出来,需要我多次强调才能记住智能手机的操作逻辑,偶尔也会抱怨。
这么贵一台手机,也没个说明书,我咋会用嘛。
是的,正如长辈所说现在的电子产品产品中配备说明书也越来越少,以 iPhone 为例,包装盒打开第一眼就是手机,而说明书往往会被放在贴纸、三包凭证中间,而且内容也很少。

iPhone 12 包装中的说明书已经很轻薄了
Android 手机包装也大同小异,说明书内容大多都是换机说明或按键功能说明,手机被放在包装中第一位,以此来看厂商们还是希望用户直接去开启手机而非看说明书。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越来越轻薄的说明书降低了人们开启它的频率,同时也促使了产品经理们拿出更好的产品设计,以便让用户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快速上手。
让说明书消失的是一个又一个好设计
说明书的意义是作为教程让用户快速了解产品的各个功能,降低自我摸索的学习成本,让人们真正地将产品用起来。
而早期的手机说明书,大多是采用图示的方式介绍产品的功能和按键,这在功能机时代是适用的,以按键对应功能按钮的一一对应关系很快就能让人熟悉下来,机械按键的直观反馈也有利于人们学习。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屏幕所展现的功能和画面被极大地拓展了,图片、按钮、内容都聚在了小小的一块屏幕当中,它的交互方式不再是和按键一一对应,而是千变万化的。
这就要求人们去了解操作逻辑而非是依靠说明书的一对一图示操作,毕竟这么多内容如果要靠说明书一一解释,内容量级太多、人们查阅也不方便。
如何让人们熟悉这个千变万化的操作逻辑呢?
苹果起初给出的答案是更简洁易用的设计和对真实世界的模仿,最直接的就是拟物化设计了,起初的 iOS 图标大多模仿了真实世界的元素。
如相机图标采用反着光的镜头,天气软件采用散发着光芒的太阳,这些熟悉的元素能让人们快速联想起来,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另一个被一直啧啧称道的是实体 Home 键,即使到了如今这个全面屏时代,还是有部分用户会怀念它,可见其的影响力。
乔布斯在 iPhone 发布会上曾这样介绍 Home 键,:“It takes you home from wherever you are”(永远带你回家),简洁且直接的解释,无论在系统哪一层级操作,按下 Home 键就会回到主页,回到那个最开始的地方。
这一设计只需要多体验几次,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能很快了解它的作用,无论是在哪个 App 中遇到了问题,都可以重新回到主页。
此外,Home 键的实体按键结构也有利于人们形成肌肉记忆,相比死记硬背直观的触觉反馈所形成肌肉记忆反而靠谱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手机厂商们仍然要要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放在一颗超大震动马达。
无论交互动画和真实世界多么相似,都比不上直观的一次按压或是震动。
市面上也有不少利用实体或者机械结构让用户快速上手的设计,例如明基的屏幕挂灯,这可是近年来最受好评的智能产品之一了。

明基官方介绍
而除了本身灯光照明所带来体验优势,被多次提起的是它的控制方式——旋钮,旋转就能调节灯光,所见即所得的交互反馈很容易上手。
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苹果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包括现实的元素以及直观的机械结构等,让人们快速熟悉。
而随着屏幕进一步增长,进入全面屏时代后,过于鲜艳纹路较多的拟物化设计并不利于呈现于内容本身,人们也已经熟悉抽象的手机交互后,拟物化也就可以转为更抽像但却能凸显内容的扁平化设计了。

左为拟物化设计,右为扁平化设计
而之所以父母、长辈们会想要说明书,除了本身对于新事物的认知不足,也有他们未曾经历拟物化时代,一下就进入更扁平的设计语言中,难免有些不习惯,需要一定时间熟悉和了解。
厂商们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是将手机功能说明书放进手机系统内置的 App 中,苹果有「提示」功能,华为等 Android 有专门的玩机技巧功能,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仅影响用户,更影响千千万万的开发者们
从今天来看智能手机无疑链接了数十亿消费者,同时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庞大市场,如何让消费者在整个生态中获得较好的体验,而不是依靠一部部说明书,是苹果、Google 等公司在产品之外所要思考的。
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的肯定是操作系统,苹果和 Google 分别为 iOS 、Android 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用户学习的难度,甚至是开发者适配的难度。
这个在 Android 生态中尤为重要,毕竟 Android 的定制系统众多,统一标准并不容易,此前 Android 10 的手势变化就是前见之明,当时 Google 就表示开发手势交互受到了 Android 手机厂商的影响,而它开发相应的手势操作功能也是希望统一操作体验,毕竟各家厂商不一样的交互逻辑会影响到开发者。
另外一个降低人们学习成本的则是设计语言,苹果的扁平化设计、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乃至微软的 fluent design,都作为官方设计语言给出设计规范、接口等。
这样既让开发者可以加快效率,也有利于让各个 App 的 UI 等方面都能建立统一的形态,让用户更快的熟悉。

微软在 fluent design 官网中放出了多个平台的设计规范
微软的 Fluent design 更是给出跨领域的设计参考,为 iOS、Windows、Android、网页端等多个领域的软件设计给出了设计规范与参考,希望让微软系的产品在任何一个终端上以相同的设计语言实现相近的体验。
在屏幕作为主要交互载体的产品中,统一的设计语言无疑能给人们带来一致的体验,通过手机了解平板电脑,再通过这二者了解笔记本电脑,学习成本一降再降,这也是 Mac 新系统 Big Sur 设计语言和 iOS 越来越趋向一致的原因。
当然了,设计语言并非硬性的规范,更多的还是对开发者的引导,应用商店仍然是苹果和 Google 控制生态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像苹果在 iPhone X 的底部设置了一个小长条,这部分是系统功能的触控区,开发者如果想在这部分位置设置交互按钮,往往就容易与系统自带的手势交互冲突,这样的设计也较难通过 App Store 的审核。
类似的还是 iOS 14.5 上即将推出的隐私功能,促使开发者们遵守规定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统一的体验。未通过审核、软件无法上架都是开发者们所不愿意见到了,应用商店至今仍然是开发者们获取用户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 iOS 生态中。
通过设计语言、系统、应用商店这三板斧,苹果和Google 们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创作者,并借由它们影响消费者,降低使用和学习成本,一降再降的学习难度,也就促使说明书的越来越没有必要了。
失去说明书,也意味着失去了深层次了解产品的可能
说明书完全消失了吗,也不尽然,我们还是能在包装盒,App 们的首次启用的过程中看到它的身影,只是它们变得越来越简单、出现频率越来越少。
苹果和 Google 们通过更简洁、易于学习的设计等降低了学习成本的同时,人们也失去了对产品进行深层次探索的可能。

图片来自:CNET
在和一位年纪稍长于我的朋友聊天时,他给出了一个关于说明书的观点,以往的家电产品中常常会附赠说明书,同时也有相关的电路图,只需要有些电路知识储备,就可以依照电路图修理。
我本人也有相似的经历,此前家里的旧空调坏掉时,同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往往想的是从网上购买相关线路板或线材,通过焊接电路修理,毕竟说明书上都有详细说明,处理起来并不算太复杂。
而且维修对于手机使用而言并非是一个小众需求,随着人们换机周期进一步增长,以修代换只会越来越多,也有不少手机厂商转向了通过服务赚钱而非纯粹依靠硬件销售。
实际上也有人看到这一点,法国政府前段时间就推出可维修分体系,为智能手机配上维修分数,标示产品的维修难度,促使人们去购买维修难度更低、使用时间更长的手机。
三星很快就做出了改变,它的做法正是说明书,为了提升产品的可维修分,在法律确认后不久,三星就为旗下 Galaxy S21 Ultra 配备在线维修指南,方便人们自己维修产品。
希望未来,这样的改变越来越多。
题图来自:chiphell


卖山寨苹果 AirPods 有多暴利?有人每天赚 90 多万元
点击查看

iPad 还能外接显示器?用这 5 款 App,让你的 iPad 变「生产力利器」
点击查看

你们不要再吵了啦!小米 200 万做的新 Logo 已经很棒了啦!
点击查看


来个一键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