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无论我成功失败都拥有你的爱吗?丨主编共读01


全文2700余字,读完约需16分钟




   主编的话



五年前的母亲节,我应邀参加佛山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的主题演讲。为活跃气氛,我请站在第一排的一年级学生给自己妈妈打分,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不假思索全部打了满分100分。


这就是今年母亲节,佛山电视台短视频《看到孩子的打分,妈妈瞬间泪崩……》的缘起。妈妈现场泪崩是因为看到了孩子对自己百分百的信任:“我挺你,我爱你,你现在的不好都是浮云,啥都憋说了,我给你一百分!”然而这份绝对的信靠,五年后,十年后呢?是仍然互挺,还是会对抗,甚至不顾一切地逃开?知识爆炸的时代,林林种种育儿技巧最不缺的时代,为什么亲子间的恶性案件越来越频发?



社会高速变迁,竞争加剧,父母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焦虑不可避免地转移地孩子身上。当母爱被附加越来越多的条件,我们还能无条件地响应孩子生命里对爱最本质的渴望吗?朋友圈不时转发的“寻人启事”令人心惊,而早在2005年,我国第1次全国规模的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就显示:19.6%的受试青少年曾考虑过自杀,6.0%曾制订自杀计划,2.4%曾采取自杀行动。我们不是口口声声都说最爱孩子吗?我们真的理解孩子,链接过他们的内心世界吗?我们真的知道自己的一些做法对他们是帮助还是伤害吗?

 

思索之际,我巧遇了美国教育学家艾尔菲·科恩的《无条件养育》这本书,真是相逢恨晚!书中采用大量研究数据,力证那些植根于家长头脑中的固有养育模式其实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例如表扬和惩罚背后隐藏的控制或交易,可能让孩子付出失去自我意识的代价。


“在我近期看过的家庭教育著作中,《无条件养育》是最具震撼力和挑战性的好作品。无条件养育之所以重要,因为父母永恒的爱是孩子成长的生命根基,如果以成绩是否优秀或表现是否乖巧作为爱的条件,等于在基因中诱发孩子的病态人格。通俗一些说,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而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孙云晓


“‘无条件养育’是一种境界,不是一套方法。方法有限,境界无穷。家长们读一下这本书吧,它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办法和力量。”


- 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这些真正好的养育手段解放了我,让我回归自然、自信、自爱的道路上,从无条件接纳自己开始,无条件接纳孩子,彻底改善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 儿童教育专家、《无条件养育》译者 小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此今年的母亲节,在一如既往的鲜花与感恩声之中,我们特意邀请广大母亲沉静下来,观照内心,在佛山电视台公众号和看佛山APP,和我们一起渡过14天的共读行动。在晚上十点,辛劳的您做完家务,穿上睡衣,孩子们的拌嘴都安静下来以后,静静地阅读我们为您精选《无条件养育》重点篇章,让我们与自己的最强直觉重新“通电”,重新确认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如何用爱的眼光看待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感觉和需要,努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正如作者科恩强调的,育儿没有金科玉律,因为真正的教育,是永不停息的自我成长。



——主编 窦希



TEXT




有时会沾沾自喜地想:身为家长,无论我曾经犯过多少错(而且将来还会继续犯),孩子们都会成长得很好,仅仅因为我真的很爱他们。毕竟,爱可以治愈所有伤口,有了爱就足够了,爱意味着无须道歉,即使你今天早晨曾在厨房对孩子发火。


这种确定感基于认定世界上存在一种名为“父母爱”的麻醉品,你给予孩子的“父母爱”可多可少。(当然,越多越好。)但如果这种假设实际上过于简单盲目呢?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种万种,并不是所有方式都可取。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通过观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可能会“热情似火,但并非孩子需要的那种爱”。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关键问题就不是我们是否、甚至有多爱我们的孩子,而在于我们该如何爱他们。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很快罗列出一长串不同形式的父母爱,再附上哪种方式更好的提议。本书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这里我想从价值取向和预测性两个基本点来进一步解释“无条件养育”。价值取向很简单,就是孩子不应该赢得我们的认可,我们本来就应该爱他们,就像朋友黛博拉所说,“没有什么理由”。此外,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其次,无条件地爱孩子将会产生积极结果。这种爱的方式不仅道德上正确,而且明智。孩子需要因为自己就是自己而被爱,他们会因而从根本上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即使有时会把事情搞糟或达不到目标。这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会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接受(和帮助)他人。总而言之,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更好成长的必需。




不过家长经常会误入歧途,将自己的认可附带上条件。我们之所以会如此,不仅是因为深信这种养育理念,同时也是从小就深受这种养育行为的影响。你或许会说我们被训练得“有条件”,这种感情已深深扎根于美国人的意识。事实上,即使被看做是一种理想,“无条件认可”也并不多见,互联网上的搜索结果显示,其通常被用于宗教或宠物讨论,对于许多人来说,很难想象人类之间的爱怎么会不附带任何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要么是取得成就




我们将着重探究儿童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造成孩子产生“只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才能得到我们认可”这种感觉的诸多养育模式,还会探讨是什么导致有些孩子认定家长的爱取决于其成绩——例如在学校或运动中的表现。


我们还将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使我们可以远离传统的养育模式,如何达到一种更加接近孩子需要的境界。不过首先,我要从更广义的角度审视“有条件养育”:是什么构成了其理论基础(与“无条件养育”做区分)以及它到底能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节选自《无条件养育》第一章:有条件养育(P002-P003)




   后续篇章



2、孩子行为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感觉和需要?

3、你能坚定地给孩子投信任票吗?

4、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他们曾经那么努力把自己变得不是自己

5、那些最想控制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对孩子的控制力最弱

6、他们与共说是养孩子,不如说是养简历

7、作为家长,我们都有责任抵消这些压力感

8、确认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比仅仅爱他们更难

9、请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你们认为我天性很坏需要被时刻控制吗?”

10、我只有得到高分你才爱我吗?

    孩子做得不好时最需要我们的爱——而非失望

11、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12、拥有自主权的孩子最能建设性地面对剥夺自主权的环境

13、怎样让孩子关心别人是否快乐?

14、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欢迎大家分享读后感和育儿心得

主编大大会回复每一条留言

就亲子间遇到的实际问题

与大家互动交流!

除了微信留言

您也可以下载看佛山APP

点击正中的活动专区,参与共读交流哦



编辑:陈卓诗

主编:罗粤湘

责编:郑淡涛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精彩视频



热 点 回 顾


看到孩子的打分,妈妈瞬间泪崩……


以此为戒!顺德两摩托车相撞瞬间爆燃,两司机当场活活烧死!


司机福音!佛山上线“6年免检,不脱检不脱险服务”戳进来告诉你


又有多个出入口封闭?对!就是佛山一环



滴滴,雷达已捕获佛山最火视频,请长按瞅瞅



爱我请点我在看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