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光博物馆!等你一起来穿越

新媒体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06-24

近期人民日报报道了时光博物馆,触发了很多人的旧时记忆。你对校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如果有一座“石”光博物馆,你最想看到那些校园风采呢?今天小编主要整理了一些石大雕塑和美丽的荟萃风光,带领你一起穿越时光去领略石大的风采。

荟萃园

1969

静居东营校区校园东南隅、占地370余亩的荟萃园,是东营校园内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也是校友们最为怀念之地。荟萃园的主题——荟萃湖是一个人工湖,最早称水库,修建于1969年,绕湖周长为1633米,水域面积为250亩。

荟萃园大门造型似帆。荟萃园的南面、东面由空心围墙与外界隔开;大门位于西北角,与校园相通,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湖的中央有一个湖心岛,与东岸相接,呈“L”形,由两桥相连。一东西走向的拱桥,名曰孔雀桥;以南北走向的桥,名曰卧龙桥。岛上有石头堆积的小山,有一个古色清香的亭台名曰“风雨亭”,两侧的柱子上是老校长杨光华的题联:“风掀嫩柳条条弱,雨打新荷叶叶香。”湖的北面有一座七曲桥,连一小岛,岛上友谊清风亭,亭上绘制了老子、庄子、墨子、等名人图像。园内有四块太湖石:一块置于园门口,名曰荟萃石;一块置于湖的南面,名曰脊梁石;一块置于湖心岛,名曰孔雀石;一块置于湖的东北角,名曰学风石。

2011年,荟萃园被规划成东营市第一个城市公园,向全体市民开放。

爱因斯坦铜像

1986

爱因斯坦铜像坐落于东营校区老图书馆南侧,青年园北端。由潘鹤制作,是我国第一座爱因斯坦塑像。该头像高105厘米,纯铜制作,座身高186厘米,底座高30厘米。1986年10月4日,学校举行揭幕仪式,雕塑家王克庆为爱因斯坦铜像揭幕。

老校长杨光华说:“学校以教育青年、培育青年为己任,我们是石油学院,石油是国家战略物资,希望在学校塑一些雕塑,能有教育育人等方面的含义。”爱因斯坦铜像激励着广大师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太阳广场创造太阳雕塑

1988

东营校区太阳广场中间阳光路北侧矗立着一座8米高的雕塑——“创在太阳”,是学校的主体雕塑,太阳广场也因此而得名。这座雕塑是请南京花雨台的作者、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唐大禧先生做的。这座雕塑上有一个女大学生,这是学校主体的象征,是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唐教授将她命名为创造太阳的人。她双手向上托起,右上方的圆球象征太阳,寓意为能源。周围的不锈钢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场馆到是油气集输管线;左上方的短管道为书脊和书背的样子,象征书山有路勤为径。从正面看,她的衣服有个飘带,这有两层寓意:仪式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十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的。雕塑底座似海上钻井平台,形象逼真。这一形象将大地、太阳和人体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自然循环的整体。整个雕塑意味着运用只是能量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

铁人王进喜雕像

1991

铁人王进喜雕像坐落于东营校区外语村西门,头像高86厘米,宽88厘米,厚59厘米。雕像由雕塑家田跃民创作,1991年落成,汉白玉材质。主题内容为“心中的英雄,学习的榜样”。

铁人王进喜是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铁人精神”无论是在过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雷锋同志雕像

1991

雷锋汉白玉雕像坐落于东营校区外语村东门,头像高68厘米,宽66厘米,厚63厘米。雕像由雕塑家田跃民创作,1991年3月9日落成。雕像基座上的字是后来刻上去的,来自雷锋的日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力搏

1993

雕塑“力”“搏”南北相向,分别位于东营校区体育场西北角和西南角。1993年9月建成,高分别为5.2米和4.9米,汉白玉材质。由中国军事博物馆邱军、刘林、王天任、纪航创作,中原油田全体校友捐赠。主题内容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学校蓬勃向上、拼搏奋进的精神面貌,并与大学生的火热青春融为一体。


雕塑原坐于东营校区老体育场,即学1楼和学7楼东面,四餐厅及往南的位置,后随体育场新建而东移。

石油魂浮雕

1999

“石油魂”浮雕位于东营校区勘探馆以南、大礼堂以东的绿地内,由雕塑家田跃民设计,1999年10月建成,花岗岩材质。南面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6月6日为我校40周年校庆亲笔题词“办好石油大学,培养优秀人才”几个大字,寄托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石油大学的信任和石油大学人的殷切希望。北面为浮雕“石油魂”,石油工人或勘探,或钻井,或采油……展现了创业者豪迈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反映了石油工业艰难而崎岖的创业历程。“生是石油人,死是石油魂”,正是石油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创造太阳雕像

2007

2007年,经著名雕塑家唐大禧修缮复制的“创造太阳”雕塑落成于青岛校区,是学校最具代表性的主题雕塑。它坐落于学校主轴线的光华大道上,背对图书馆大楼,面朝学校南门。雕塑以花岗岩和不锈钢制成,主体是一个创造太阳的“女大学生”,代表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她矗立于钻井平台之上,下方飘动的长裙化作海洋波浪和地下岩层,寓意学校的能源开发来自海洋和陆地;上方托起的石油管线连接着太阳,象征着以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雕塑将海洋、大地、太阳和人类体联系起来,呈现了能源开发创造过程,充分展示着石大人为祖国奉献能源的使命和担当。

2012

2012年5月1日,炼制系77和78级校友在毕业30年返校之际,将东营校区雕塑“蕴”复制到青岛校区工科实验楼A座南草坪,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底部厚重的花岗岩“H”造型代表北京时期(1946-1969),包括清华大学化工系到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的创建历程,这一阶段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础;中部黄铜材质“C”型变形体代表山东东营时期(1969-2008),表现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滩上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顶部不锈钢材质的锥形组合飞行体代表学校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奋进开创未来的新时期(2008- )。

游梁式抽油机

2012


游梁式抽油机位于青岛校区工科楼B座南侧。2012年4月,由开发系81级校友集体捐赠。

  型号:CYJY10-3-53HB。

  组成: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辅助装置等。

  工作原理:工作时,动力机将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皮带和减速箱传给曲柄轴,带动曲柄做低速旋转运动,曲柄通过连杆经横梁带动游梁做上下摆动,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便带动抽油杆柱和抽油泵柱塞做反复运动,实现原油的举升。

杨光华雕像

2013

杨光华铜像位于青岛校区逸夫实验楼前草坪,高2米,是为纪念老校长杨光华对中国石油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由雕塑家田跃民创作并捐赠的。

地球仪

2013

地球仪位于青岛校区求索园内,基础实验楼与讲堂群南堂中轴线南侧,东侧是春华路,西侧是图书馆。地球仪所在广场中心建有“天地人轮坛”,设有动态天文地球仪(下称天地仪),是莘莘学子晨读和小型讲座等活动的重要室外场所。

天地人轮坛建造立意为:“石大京立,癸巳秋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惟真惟实,创新攀登;英才辈出,轮无止径(境)!”

天地仪是既能自转又能公转的地球仪与地心天球坐标仪的结合。它除具备一般地球仪的功能外,还可利用公转机构和天球坐标演示有关地球自转(周日运动)、公转(周年运动)过程中的诸多地理天文现象。

三才和韵

2013

“三才和韵”雕塑坐落于青岛校区校园东部小黄山脚下,位于华东路与春华路交界处的三角地带。2013年学校60周年校庆前夕建成,由炼制系88级校友捐赠。

雕塑基本构架:以“门”为主核心元素,采用“金文大篆”中“门”的字体设计结构,表明凸起的符号为常见化学元素、分子结构、数学符号及多类型文字,既有“门”的结构形式,又展示了不朽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凸显了石油的学科特点。

雕塑造型:三个“金文大篆”部首互成120度角度牵手式的选择组合,代表着“天、地、人”三才合一,相从相应的主体寓意,在运动发展中展示和谐。同时,从雕塑的各个角度都可看到一扇虚掩的“门”的造型,代表着学校的大门永远对校友开放。

石大的历史风采远不止这些,今天小编只是整理了一部分,想重温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喜欢我请星标我


往期回顾:

再上央视||石大夺“留动中国”活动总决赛3×3篮球赛冠军

赞!石大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118名石大学生获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连续四年列全国前五!


信息来源:《荟萃》

编辑:辛美玲、郭浩林

校对:侯燕芳

责任编辑:刘一婧

审核:陈勇、邱杉杉、秦川、吴亮


为石大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