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①红色郧西:荡气回肠甩贫帽②红色郧西:长征路上新愚公 41载修通脱贫路

2016-09-24 郧西大管家

【本期冠名】天河礼仪——大型活动/婚礼策划领跑者

地址:天河金街喷泉广场三楼/电话:0719-6099998


推广

50万郧西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

主编:谈均   编辑:小雨  

投稿/合作/广告:0719-6099998

微信/活动/建站:15171375111 


      

红色郧西:荡气回肠甩贫帽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胡文鹏在郧西“重走长征路”

     一弯接一弯,一山叠一山,一壑连一壑。9月17日,《经济日报》记者从地处鄂西北边陲的市郧西县继续向西,挺进秦巴大山纵深处。云岭山、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关……当年红军征战的山岭关隘,扑面而来。

80多年前,4支红军长征队伍中,红四方面军、红三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来到郧西。它们或血战突围,或屡出奇兵,在这里留下了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一页。如今,这里的革命遗址俯拾皆是,这里的英雄故事处处传唱。

“墙上的标语是‘抓捕收捐逼款的豪绅公人’。当年,红军在咱们关防乡丁家坪村打土豪,分田地,救穷人。”说话的是83岁的魏付堂老人。20多年前,他从乡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就一直坚持在这小山村里义务为人们讲解当年红军的故事。为啥?老人质朴地说:“我是听着长征故事成长的。如果不把红色记忆传承好,总觉得对不住当年的红军。”

      保护开发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郧西民间自发的行为,更是当地政府始终的着力点。关防乡二天门街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司令部、丁家坪中共鄂陕特委住址、口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驻地何家大院……目前,郧西县45个革命遗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下一步,财力并不宽裕的郧西,还将斥资扩建现有的烈士陵园,并以此为载体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课堂。

     红色的郧西对发展有着热切的渴望。作为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郧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最新数据显示,总人口仅有51万的郧西,贫困人口就有1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6%。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在于找好带头人。党的十八大代表、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正是这样的“领路人”。从1975年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的41个年头里,他带领村民炸巨石、抡钢钎,一米一米地推进,硬是将村民出山的绝壁小道变成了35公里的通途;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将“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的盼水村变成了“龙头一开水自来”的幸福村。如今,462人的坎子山村有牛648头,羊3000多只,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860元。然而一心为公的老魏家这些年改变却不大,最值钱的是一台旧冰箱。老魏说:“当年红军在这里闹革命,靠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我坚定这个信念。”

“选好一个人,带动一个村”已成为郧西脱贫攻坚的利器,今年28岁的王贤明也是其中一位。记者来到口回族乡虎坪村一组王贤明的养殖场时,他正在专心清理羊舍,汗水浸湿了衣服。年纪轻轻的他却被群众寄予了厚望。2012年,退伍返乡的王贤明注册成立便民牛羊养殖合作社。短短4年时间,合作社便吸纳100多户贫困户参加,并向贫困户家庭提供了2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去年,合作社出栏马头山羊3500多只、黄牛300多头,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60万元。

     为实现“致富路上,不落一人”,郧西还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扶贫重点也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撒胡椒面”到“聚沙成塔”。2015年,郧西脱贫6701户、23065人,朝着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红色郧西:长征路上新愚公 41载修通脱贫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魏登殿在自己家中(摄影:李仁喜)


    把一个无地、无水、无电、无路、无房的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魏登殿用了整整41年。

    41年来,位于市郧西县口回族乡的坎子山村在魏登殿带领下实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成为全乡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建起水窖让村民第一次吃上了自来水,第一次修通出山的路……

    坎子山村是市海拔最高的山村,被当地人称为“坐落在绝壁上的村落”。村民要到附近的镇上办点事,早上天不亮就得动身,回来时天已是漆黑,“交通基本靠走”是村里最真实的写照。

    时间的日历翻回到1975年,21岁的魏登殿退伍回乡,担任坎子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坡陡地恶的坎子山村,没有出山公路,吃水也有困难,村民大量外迁,人口总数一度从1800余人迅速降至不足800人。

    大山阻隔了村子与外界的联系。看着村民大量“出逃”,魏登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魏登殿心里清楚:走不出大山,想要脱贫就是痴心妄想。

    如何在绝壁之上凿出一条“天路”?这成为魏登殿每天都思考的问题。

    村集体拿不出一分钱,去公社要钱就成了魏登殿实施“天路”计划的第一步。挎着水壶,背着干粮,魏登殿徒步向几十公里外的公社走去。

    前后去了3次公社,魏登殿要到了3万元的启动资金。“没有这笔钱,路肯定修不起来。”如今回想起来,魏登殿仍对公社老领导充满感激。

    要修路,3万元只是杯水车薪,更请不起工程队。魏登殿和村民决定自己“动手”。全村人齐上阵,耗时11个月,一条从村委会驻地到乡主干道、长约5公里的“天路”硬生生地被“凿”了出来。

    路终于通了,虽然只是一条宽3米左右的毛坯路,路基还时常会下沉,但在魏登殿看来,它对村子意义重大。这条路是全村村民命运改变的开始,起码村民要卖羊时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下山了。

    没过多久,魏登殿又开始琢磨:坎子山村的村民居住分散,光有一条出山路肯定不够。他想,能不能把路通到每家每户。

    去省市县跑部门、争项目,是魏登殿在当村党支部书记的41年里干的最多的事情。其中,他的一大半时间都花在了修路上。

    2004年,一笔高达97万元的拨款,让坎子山村率先在口回族乡实现了村级路面硬化;2008年,水泥硬化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现在,一条宽约6米、长约35公里的出山大道让坎子山村实现了公路全覆盖。为了方便村里农产品走出去,目前村里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和护栏修建工程。

    路通了,补上了基础设施的短板,魏登殿又开始谋划着如何才能让坎子山村村民腰包鼓起来。

    别人眼中的穷乡僻壤,在魏登殿眼中却漫山遍野都是宝。万亩的天然石林形态万千,第一高峰上的风洞冬暖夏凉,还有黄龙洞等多个天然溶洞,肉质鲜嫩的马头山羊……

    “将村里的万亩石林和溶洞等旅游资源变现,让坎子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民能够吃上旅游饭。” 魏登殿利用坎子山村本身拥有的资源,独辟蹊径,发展起了高山特色农旅产业。

    如今,“坎子山”牌农产品商标成功注册,村里建起了800亩地膜覆盖的玉米基地,还种了1000亩圆白菜和1200亩土豆。坎子山村种植的高山圆白菜、土豆等农产品供不应求。

    魏登殿算了一笔账:村里人均拥有3亩地,村集体还拥有2万余亩荒山可栽种经济林,即使不搞第三产业开发,村民也能脱贫。如今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通过省级地质公园验收,如果再引资将旅游业发展起来,村民的收入还将大幅度提升。

    通过旅游业将坎子山村建成基层组织建设的示范村,又成了魏登殿的新梦想。

▲热门推荐▼

【管家网友倾诉】婆婆的隔代亲,让我无法教育儿子,大家帮我出出主意!

父母辈种一亩田可以得多少钱!?农民太心酸了...

郧西:临近蜀河镇的景阳乡 曾是古蜀国的古首都

【福利】关爱女性健康,请点进来,与惊喜!

9月21日起湖北高速公路禁止“双排车”通行

【视频新闻】20160920期《郧西新闻联播》

①领证不足20天酒驾 郧西一男子驾照被注销②郧西梅花鹿养殖带动千余人奔富路③82岁老人魏登志给新四军送过“鸡毛信”


推广


朝阳产业培训基地——

郧西民生专业彩妆、美容、美甲学校欢迎你!

电话: 13297171555  地址:郧西县西街182号 

郧西大管家
十堰市天河七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微信号:yunxiccoo

郧西大管家助手微信:yunxifabu

推送郧西生活/新闻/文化/娱乐/活动/优惠等内容

郧西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郧西自媒体平台领导品牌

郧西活动组织策划领跑者

微信营销|品牌推广|微信投票|活动策划

鄂ICP备15016713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