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心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看过来,深圳要出大招了,深度剧透!

今天,在科技飞速发展、

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

深圳要争当重要科技领域领跑者、

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开拓者,

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可得

搞点大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份

走近未来深圳的邀请函。

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深圳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让高新技术产业溜得飞起!


先来看看接下来若干年,

深圳将成为什么样吧!



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全国领先,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跻身全球中高端,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居国际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迈向全球中高端,成为推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全球发展,跻身世界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


那么,这些目标深圳将怎样实现?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


……世界创新型城市加载中


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

深圳将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工程,

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

怎么实现呢?

深圳已经准备好了四个大招!



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

简单来说,

就是推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具体来说,创新科研项目将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评审机制方面,也将更具弹性。


还将建立市场化的项目遴选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企科技创新咨询制度。


将邀请国际科学家、创新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参与项目遴选。对于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等国内外顶级科学家牵头申报的项目,建立“绿色通道”。


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创新的制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持续支持有创新价值但未形成共识的项目。


创新科研项目实施模式,试点外籍科学家领衔重大科技项目机制。


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优化项目报表和审批流程。


探索建立科研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


优化市场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

深圳将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充分活跃起来,

形成推动创新的强大合力。


探索建立科研项目攻关动态竞争机制,实现科研攻关由预选单一主体向多元化竞争转变。


探索科研成果悬赏制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完善科技成果共享制度,并建立科研创新失败案例数据库。


还将探索建立社会资源参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机制;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完善价值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

深圳将深入推进“三评”改革,

构建突出创新质量、贡献、绩效的分类评价体系,

科学评价创新成果的

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突出原创性和学术贡献,探索中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


对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突出解决问题的效能,探索科研过程评估,对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取得显著进展的项目,经评审后可继续予以支持。


对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对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


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避免简单以高层次人才数量评价科研事业单位。


建立综合评价与年度抽查评价相结合的市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强化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价。


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机制

深圳将瞄准国际一流水准,

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

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创新科研开放合作机制,坚持成果导向、应用导向、国家急需、国际一流,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科研机构参与我市科研攻关。


探索建立国际科研信息数据库。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


建立与国际创新中心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直通车机制。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创新资源集聚地设立研发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海外创新基地。


努力将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覆盖全球主要创新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平台。


构建“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参与机制。


吸引相关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的优秀留学生来深创新创业。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协同合作。


打造全球创新创意之都

深圳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

超前谋划布局影响未来格局的重大创新活动,

在若干领域争创全球领先优势,

勇当国家“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尖兵。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深圳也准备了大招!






实施原始创新“补短板”计划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规划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已明确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高标准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探索新型实验室管理机制。


力争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探索设立深圳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


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计划

深圳将突出高水平办学目标、国际化办学路径、

创新需求办学导向,

发展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

建设全国高等教育高地。


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起点建设深圳技术大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师范学院。推进与国内名校合作办学。


建设一批国际化特色学院,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学院。


建设一批国际一流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


探索建立教育学历证书与职称资格、职业资格等级衔接机制。


到2025年,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培育30个以上ESI世界排名前1%的学科。


打造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深圳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方向,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实施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信息经济领跑计划

发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优势,抢抓5G发展的窗口期,整合战略资源,努力掌握全球信息经济话语权。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率先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


实施生命经济跨越计划

加快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争取推出若干全球领先的药品。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跨越式发展,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链,打造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产业。


积极培育数字生命新业态,打造精准医疗示范区。


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计划

深圳将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

依托产业集聚区和行业龙头企业,

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


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地。


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我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着力培育一批前沿战略性产业,培育更多新经济增长点。


实施创新型企业精准服务计划

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

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形成梯次接续的企业发展格局。


完善“蓝鲸”企业优服机制。


支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支持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以及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构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支持机制,建立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库,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健全“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完善认定评价标准,遴选培育一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打造新经济策源地

深圳将完善服务监管机制,

增加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

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

使深圳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率先使用推广的高地。


实施新技术新产品监管“松绑”计划


率先推动新经济发展领域的地方立法,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将新技术新产品以前置审批为主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


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分阶段分类管理模式,对萌芽阶段的新技术新产品,建立“试点容错”扶持机制;


对成长阶段的新技术新产品,抓紧制订相关制度规范;


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公众健康的新技术新产品,依法从严实施监管。


建立成果产业化绿色通道,在前沿领域探索成立法律、科技、伦理评估委员会,对相应科研项目开展评估。


实施新经济应用示范计划

深圳将选定若干区域,开展新经济试验,

为全国新经济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建设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发挥国家生物医药创新政策的试验作用。


探索建立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全新管理模式。


建设坝光国际生物谷,布局若干设施,争取国家支持开展试点。


在其他区域开展新经济试验,催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实施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计划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全国破解经济与科技“两张皮”探索新路径。


构建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政策制度,加快制定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建设国际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把高交会打造成面向全球的技术跨境交易平台。


强化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作用。加强与全球知名技术交易机构合作,构建技术成果转移全球网络。培育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


以新技术应用助力破解“大城市病”,全面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探索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制度壁垒,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创新环境

深圳将大力促进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

相互交织、相互支撑,

构建一流的综合创新生态,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

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开展“智汇鹏城”行动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大高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世界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一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高端专业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


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军,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加强科技领域干部队伍建设,成为领导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科研人员的知心人。


创新引才用才留才机制,进一步完善外籍及港澳台优秀人才来深创新创业机制。


完善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社保、出入境签证、职称评审等制度。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


开展科技金融“强服务”行动

当然,深圳也要发挥金融优势,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之城,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完善重点领域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机制,支持深交所推动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鼓励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上市。


对于尚不具备公开上市发行条件的企业,支持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非公开发行和转让企业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可的其他证券。


发挥天使投资母基金引导作用,加大海外科技项目投资并购支持。扩大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融资规模。


完善动产质押投融资机制,鼓励银行开展新型融资方式。


加大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公司代偿损失补偿力度。


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类新险种,鼓励保险公司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数据安全方面推出新产品。


更好发挥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作用,大力吸引一批国际知名风投机构、私募基金等落户,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之城。


加强创新型金融机构建设,支持设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开展科技服务优链行动

深圳将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建设,

构建涵盖技术平台、专业服务、创新孵化、创业培训等

全链条式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争取布局资源共享云服务平台。


设立市场化的中试创新基金,新建一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完善创业孵化链条。


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科创品牌,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智库,为重大科技问题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在全球创新集聚地设立科技信息机构,构建全球科技信息网络。


开展创新文化厚植行动

深圳将积极培育以创新为最鲜明特质的城市文化,

营造开放包容、协同合作、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塑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加强学术道德、科研伦理建设,完善科研诚信制度。


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协会等作用,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推动创新文化进校园,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高全体市民科学素质。


推动“双创”支持全覆盖,建立以企业家、风投代表、技术专家、经济专家、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创新创客导师库,提供精准的创新创业辅导,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


对各类自由创新活动提供广泛支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开展产业空间扩容提质行动

深圳将推动由规模扩张向精准供给转变,

以创新导向重塑城市空间,

以优质空间提升创新效率。


推动老旧园区提质升级,推进旧工业区连片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空间。


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新型产业园区,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相对集聚,打造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新型产业园区。


高标准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


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探索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合一”。


推动城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联动发展,提升全域创新发展能力。


推广天安云谷等模式,建设南山中央智力区、深圳国际大学城、坪山高新区等创新城区,创建一批开放共享的新型社区。

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

深圳将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体系,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高效便捷、低成本广覆盖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


率先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快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重大项目,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高效快捷的获权、确权、维权服务。


强化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机制。


完善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对故意侵权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探索建立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制定新业态新模式保护规则。


积极参与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规则,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条约、规则查询服务,建立涉外案件的案情分析与通报制度。


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支持行动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


支持保险公司设立海外侵权责任险、质押投融资责任险等新险种。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


大力提升专利质量,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维护提供资助。


将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拓展到专利研制、申请及维护等环节。


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制定知识产权运营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和管理办法,探索发明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


开展知识产权运用推广行动

强化知识产权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引领作用,探索知识产权推广运用新机制,提升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打造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助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加强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建立专利协同运用机制。


打造协调发展的先锋城市

深圳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带动作用,

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深圳智慧,

携手兄弟省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开展携手港澳“共筑智湾”行动

深圳将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引领大湾区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


强化深圳在珠三角的创新主引擎作用,加强与港澳及广州等周边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


完善城市间科技设施和仪器设备共建共享机制,健全创新资源和人才无障碍流动机制。


探索建立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和成果产业化。


深化深莞惠“3+2”经济圈联动发展机制,共建辐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珠江东岸产业创新带。


加强与港澳的协同创新,携手港澳构建更高层次更加紧密的新型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成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区。


在前海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建立更多面向港澳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共建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科技平台、产学研联盟、创客中心。


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深圳政府发起的科技项目。


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圆梦”行动。

深圳将强化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作用,

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深化与全国主要创新战略区域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积极服务泛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作用。


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对口帮扶地区共同发展,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本地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市委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统筹指导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的重大问题。全市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强化协调联动和政策落地

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强化跨部门、跨区工作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发现、培养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


严格工作考核和督查问责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实行专项报告、专项检查、专项督办、专项通报制度,及时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从严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写:杨默佐

校审:施翔东

转载请注明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小编推荐

调控升级!深圳房地产政策迎来重大调整,买房3年内不得转让


拼多多被多个品牌维权投诉,工商局已开展调查!深圳律师教你如何维权

深圳历史违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产业类违建补缴地价可转商品性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