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风吹到了建楼领域?深圳15家企业联合拍地建总部大楼!

如何破解企业的产业空间困境?

2月,联合竞得联合建设地块;

4月,抽签“喜提”办公楼层;

5月,推进代建工作……

在创新机制的推动下,

15家南山重点企业“联合上楼”,

在城市中心“抱团生根”。

下面一起来看看深圳这个“联合上楼”

创新模式是怎么操作的↓↓↓


联合上楼:“拴心留人”破解空间难题

从在100余平方米的居民楼中创业,到员工超过800人、净利润超过4亿元,游戏上市公司创梦天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成长的烦恼”。


“我们在科兴科学园8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已经‘装不下了’,只能到外面租房,但员工不在一起办公又会增加管理、沟通的成本。”创梦天地副总裁严佩诗说。


南山不少科技企业面临着类似的产业发展空间“拮据”的问题。根据当地政府部门调研统计,南山150多家上市公司中50家在当地无自有物业。一些企业陷入两难:一方面,单独拿地“资金不够”,又面临不少外地优厚政策的“诱惑”;另一方面,留恋南山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不是实在没办法,不想走”。


南山区不少科技企业面临发展空间难题,联建总部大厦为他们消除了“成长的烦恼”。图为南山科技园一角。深圳商报资料照片


能否创新办法,组成“联合体”共同建楼?

然而,对于工业和产业用地的“联合建设”,深圳此前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先例。


有关企业联建总部大楼的思路,多年前一些部门曾提出积聚部分行业“小巨人”企业进行联建,但因涉及土地招拍挂及后续监管等诸多问题,一直难以付诸实践。


办法总比困难多,骨头要朝硬的啃。2018年,南山区将“联合建楼”作为重点改革课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争取深圳市级政策文件支持、创新整套解决方案、协调推进具体事项……一年多来,南山以留仙洞六街坊1万多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为试点,推进企业“联合上楼”。组成联合体的15家企业中,上市公司有12家。


深圳沃特新材料董事长助理李言典说:“我们抽中了30、31、33、34四层,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解决了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空间问题。”


▲图自 蛇口消息报


机制创新:“集约高效”放大土地供给

企业“联合上楼”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程序创新与“集约高效”的理念落地。


南山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企业竞拍土地自建物业依靠“单打独斗”,建成的“独栋”产业空间,往往由于超出企业实际需求而存在空置浪费甚至变相发展房地产现象。


经过调研发现,一家年产值营收5亿至10亿元的企业总部生产研发空间需求约为1万平方米,但通常一块产业用地可建成数十万平方米空间。


“允许企业联合竞买土地建设总部大厦”,以“共享经济”理念满足更多企业发展空间需求,可一定程度抑制“脱实向虚”现象,但推进落地还有较长的程序创新之路。对“联合体”连带责任进行规定,创新退出机制,创新分证登记制度、分别限定不得转让……在多个部门紧密联动下,联建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为调和企业不同的空间需求,南山还创新项目设计建设机制,保留公共空间“可塑性”,如设置多层架空层及立体连廊,方便企业入驻后进行灵活设计调整。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把创新政策夯实需要有想法、更需要有办法,需要有勇气、更需要有智慧。


统计数据显示,联建大楼将为15家企业解决产业空间需求约18万平方米,预计5年内形成产值营收累计超过1500亿元,形成地方财力总额不低于15亿元,“集约高效”放大土地供给效应。


▲图自 蛇口消息报


抱团生根:“暖心服务”疏解城市焦虑

一年多来,任子行公司科技事务部总监任根琴负责联建总部大楼的对接,她说:“一栋大楼即将‘拔地而起’,对企业的发展帮助很大。而更重要的是,政府贴心服务也犹如‘大楼’为企业遮风避雨,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创新。”


在科技企业密布的南山科技园,不少人常戏言有“三难”:吃饭难、交通难、交友难。“大的饭店是不少,但员工食堂却不多,一到饭点就叫外卖、‘打游击’。”严佩诗说,“联建大楼已提前规划了足够的员工食堂、停车位,令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


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协作交流,15家企业间已形成了畅通的工作机制。“董事长们一个群,部门总监一个群,工作职责相近的员工也有微信群。”开展不少线下联谊活动,“家还没建好,但已经有了家的感觉。”


“实际上,产业空间问题是一个缩影,已成为不少一线城市核心区域面对的共同难题,如何创新机制、集约利用土地,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做更多机制创新。”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


在联建的“示范引领”作用下,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表示希望参与下一批联建项目,提交了联建意向申请书。今年,南山区还将推出3-5个地块的联建工作,以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服务更多的优质企业。


15家企业联合竞地T501-0096宗地

T501-0096宗地由以下15家企业联合竞得:

1、深圳市创梦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2、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深圳和而泰智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4、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5、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7、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10、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1、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

12、深圳市建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4、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深圳市松堡王家居有限公司

位置:南山区留仙洞总部基地

土地用途: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

土地面积:11188.3平方米

建筑面积:184855平方米

起始价:98600万元

成交价:98600万元

综合楼面单价:5333.9元/平方米


扶持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深圳市政府出台了

《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的出台是我市产业空间再造、

产能再扩大、实体经济再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市将尽可能把所有存量产业用地纳入

“提容增效”范围,

初步测算,

符合该政策规定的产业用地约88平方公里,

如全部按此政策实施,

可在不新增1平方米建设用地情况下,

增加1.6亿平方米产业空间,

这将实实在在惠及企业的发展。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能让存量土地

一下子释放出这么大的产业空间?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政策的详细解读↓↓↓


符合规定的企业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月以内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策飞介绍,《管理规定》有几个突出的亮点


首先,政策覆盖系统全面,它可将所有已出让产业用地全部纳入可申请范围;


◆ 其次,为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充分满足不同产业、不同主体、不同用地差别化的建设需求,《管理规定》明确支持已批未建用地提容增建、已建用地因产业转型升级而开展的加改扩及拆除重建,并提出产业用地容积及容积率调整可通过新建、改建、拆建及三种方式组合的路径实施,这将给予了土地使用权人更多的选择;


 同时,《管理规定》结合“强区放权”的改革趋势,大力精简程序、优化流程,审批时间预计由原来的6-12个月压缩为2-3个月


王策飞表示,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尤其是在已出让产业用地上挖潜,并增加产业空间、扩大产能,从而达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但也提醒企业注意,按照《管理规定》要求,产业用地容积调整后,新增的建筑面积不得转让。此外,为保障产业发展空间,防止产业空心化以及房地产化,《管理规定》要求产业用地容积及容积率调整应严格产业准入门槛,由产业部门负责对产业发展计划等进行审查,并严格要求产业用地提高容积及容积率后,增加的建筑面积一定要用于产业发展。


企业对《管理规定》有怎样的看法?


企业称赞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好做法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对《管理规定》普遍给予了好评,并对深圳扶持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表示肯定。


深圳金华汉针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力告诉记者,他第一时间仔细研究了《管理规定》,感觉像“及时雨”,这一政策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张力介绍,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公司的计划,未来公司将把总部基地放在深圳,但现有的5万平方米的厂房难以适应公司扩张的需要。根据《管理规定》,企业可通过新建、改建、拆建及三种方式组合,实现提容增建,这也意味着,在原有土地使用的基础上,只要符合规定,就可以增加更多的产业空间,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而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产业发展空间


张力表示,深圳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仍能通过存量挖潜,满足企业发展空间需求,充分体现了深圳一流的营商环境。目前,公司已经在积极准备申请材料,希望早日获批,尽快动工,满足企业扩张的空间需求。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金良富表示,此次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要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红利。目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各区管理局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企业如有“提容”需求,可抓紧按规定向各区管理局提出申请,各局将切实做好政策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难题。



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新华社

编辑:吴俊霞

校审:施翔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编这么努力

您还不点一个“在看”吗?


小编推荐

深港边境半夜现不明飞行物,穿越整个村!武警深夜搜索,发现……


爱你岂止三千遍,这样的深圳你不喜欢?


@深圳人,这波交通信息很重要!注意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