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又拿全国第一,优势显著!

7月3日在上海发布的

《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2019)显示,

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的资本活力

一直在平稳向好发展。

在资本活力综合排名当中,

深圳、杭州、上海排名前三。

苏州、北京、广州、无锡、武汉、

南京、宁波分列第四位到第十位。


该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编制完成,每两年发布一次。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由三个分项指数、五个指标组成。它们分别是:


✓ 规模指数,由两个指标组成,即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


✓ 效率指数,由两个指标组成,即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


✓ 结构指数,一个指标,即上市公司产业新兴度。


 

深圳排名资本活力之首


记者注意到,深圳在资本活力综合排名中名列榜首;杭州、上海分居第二、第三位;苏州、北京、广州、无锡、武汉、南京、宁波分列第四位到第十位。2019年末,深圳境内上市公司(下同)共299家,市值70460.4亿。单项排名中,深圳人均上市公司数量、人均上市公司市值两项指标也排名第一。


深圳上市公司活力十足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都是深圳经济的排头兵,各项指标表现抢眼。


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万亿,相当于同期本市地区生产总值(2.69万亿元)的173%。深圳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共3,804.79亿元,同比增长11.93%,相当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0.37%。


2019年,深圳有22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现金分红预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2.39%,预计分红总金额为1,434.17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为29.84%。与2018年相比,分红资金规模大幅上升20%。


今年1至5月,深圳又有9家企业在A股首次发行上市,其中,科创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有3家,募集资金总额达79.80亿元。与2019年同期新增4家上市公司相比,深圳企业的IPO速度明显加快。


而且,从公司类型和主营业务来看,这批新晋上市公司集中在互联网服务、高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电子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这表明,深圳上市公司继续朝着新兴产业的方向一路飞驰。


今年1-5月,深圳企业通过IPO、上市公司再融资、新三板市场融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等多种渠道,合计融资2,635.48亿元,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直接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融资就超过160亿元。



前20位城市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报告分析,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且在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占比逐年上升;同时,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的资本效率也明显提升。截至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每百万人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4家人均上市公司市值已达25.2万元,远超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发现,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的产业新兴度并没有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其各城市间资本活力发展速度差异显著,产业发展趋势也不完全相同。


从行政区划发展对比来看,中国副省级城市的资本活力一直在平稳向好发展,资本效率明显提升。


此外,中国副省级城市的产业新兴度改善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级市和县域发展依然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本效率待提升、上市公司数量占比重偏低的特点。


三大经济圈各有所长

除了从城市层级(规模)编制指数,报告还按照区域编制城市资本活力指数


报告指出,京津冀总体的资本活力基础较好,但与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的资本活力仍存在显著差距,且资本活力均衡度也较低。长三角城市的资本活力一直在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增长和竞争压力。


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看,城市间的相互协作和优势互补,极大拓展了区域发展空间。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城市快速发展,进而实现了产业在区域间的优化布局,使周边城市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区域协同发展的均衡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即区域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聚集效应,但是在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同时,还应当考虑区域内的发展均衡问题。



报告通过分析城市的资本规模、资本效率与企业新兴度,对城市发展形成明确定位,从而能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建议:


◆ 一是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群”的总体竞争力;


◆ 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资本集聚能力;


◆ 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城市对外贸易服务竞争力;


◆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五是政策支持,促进科技与人力资源汇集。


深圳市、上海市和北京市的资本活力指数

综合排名一直具有显著优势,

资本规模更大,资本效率也更高,

深圳产业新兴度明显优于上海和北京


每平方公里产出13.48亿元!

深圳地均GDP全国领先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如果从单位土地面积创造GDP能力来看,深圳排名全国第一。


GDP反映地区经济总量情况,但不能反映地方的经济密度和活力。地均GDP,是指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反映土地的使用效率,也可以部分反映此地的工商业密集程度。地均GDP是一个反映产值密度及经济发达水平的极好指标,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


梳理历年数据可以看出,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时,深圳市GDP仅2.7亿元,按照近2000平方公里面积计算,地均GDP约13.5万元;至1991年深圳地均GDP突破千万元,达到1184万元;进入2000年,深圳GDP攀升到了2219.2亿元,地均GDP首次过亿元,达到约1.11亿元;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扩容至全市范围,当年深圳地均GDP已经达到了5亿元以上,2016年实现地均GDP突破10亿。


2019年,深圳GDP总量约2.69万亿元,在全国位居第三位。以城市面积1997平方公里为基数计算,去年深圳地均GDP已达到了13.48亿元。根据各区公布的统计数据,记者计算得出,2019年,深圳市范围内,福田、南山、罗湖、龙华、龙岗等区的地均GDP都达到了10亿元以上,除深汕合作区外,各区地均GDP都突破了1亿元,其中福田以地均GDP57.82亿元,居全市第一。


以城市地均GDP来排名的话,深圳目前毫无悬念成为全国第一。根据各地发布的统计数据计算,2019年,上海每平方公里创造6.02亿元GDP。东莞、厦门、广州等城市地均GDP均超过3亿元,此外佛山、苏州、无锡、北京、南京、珠海等城市地均GDP超过2亿元。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相比北上广,可见下表。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不仅是中国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的城市,也是单位GDP能耗最低的大城市。《深圳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深圳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4.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24%,万元GDP电耗下降3.62%。“十三五”以来,至2018年底,前述3项指标的累计下降率分别达到了12.1%、16.3%和12.1%。此外,来自深圳市水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6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7.93立方米,全国领先。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国新闻网

编辑:吴俊霞校审:施翔东转载请注明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