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信任”这俩字儿 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写在前面的话——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由《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推出的全新语音栏目——《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我是朗读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马悦。
今天,小马为大家讲述一位来自吉林的最美乡村信贷员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信任”这俩字儿,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作 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臧洪菊
朗读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马悦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信任”这俩字
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臧洪菊 | 文
从当初村里面那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小栾”,坚守到现在,成为受人敬重,皱纹、银丝均可见的“老栾”。入职近四十年。栾天一直在吉林舒兰农商银行的一线信贷岗位上忙碌着。
老栾说,自己最骄傲的,是“四十多年,没让单位损失一分钱贷款”;最欣慰的,是行领导的那句话:“我们不缺人。但缺像老栾这样的人。”
壹
老栾说,“不离心离德”,就是老乡在咕嘟咕嘟冒泡的猪食锅里给你煮个鸡蛋,你得感谢人家的一番心意;屋里一边是大伙儿围着热气腾腾的桌子吃饭,旁边是老母猪忙着下小猪崽儿,你得吃得下饭。
每次老栾到包片儿的几个村做贷后回访,路上遇到的人,都会跟他打个招呼。就像遇到了邻家大叔。
老栾说,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跟老百姓处好关系,是做好农村信贷的基础工作。
为做好这些“基础工作”,老栾从第一天干信贷起,就时刻注意着,“不能跟老百姓离心离德”。
啥是“不离心离德”?
老栾说,就是老乡在咕嘟咕嘟冒泡的猪食锅里给你煮个鸡蛋,你得感谢人家的一番心意;屋里一边是大伙儿围着热气腾腾的桌子吃饭,旁边是老母猪忙着下小猪崽儿,你得吃得下饭。
老栾觉得,跟老百姓打交道,其实并不难,“像‘下雨天递把伞’这样的小事,老百姓都会记在心里,还会把‘还伞’当作第二天的一件大事来做。”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得帮老百姓致富。”老栾说。
这些年,老栾的一双“火眼金睛”除了把控信贷风险,更多的,是帮老百姓找到那把致富的“金钥匙”。
双龙村的村民任德武,就是一位受益者。如今“递烟只递芙蓉王”的任德武,在2000年以前,不仅日子过得困难,还欠着舒兰农商银行六千元的贷款。他说,想当年,就是栾天发现他家靠着“一个天然的水库和一片大山”的地理优势,帮他选了“养鱼养蛙”的路子,从此脱贫致富。
贰
老栾说,“信任”这俩字儿,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只有对工作负责、把钱用在刀刃上,才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周五上午,栾天又下乡了。同行的,还有他的徒弟王子健。
老栾包片的几个村,都在城乡结合部,在当地被叫做“街边子”。村民们的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复杂,“农民不是正经八百的农民,做买卖的不完全做买卖,种地的不完全种地”。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难度都很大。
但这些对老栾似乎都没什么影响——每年都能拿到行里的“贷款结零”奖。每次新接手片区,前任信贷员发放的贷款,也都会被老栾归入自己的责任范围,列入当年的“结零名单”。
其实,老栾也没少遇到过“棘手贷户”。
“贷户中有意外死亡、病故的、改嫁的、全家人连夜跑路的……”老栾说,二十年来,遇到并收回的“棘手贷款”真不少。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也提升了老栾“贷户圈”的诚信意识——“老栾放的款,欠不下”。
听老栾的收贷故事,像听福尔摩斯侦探故事一样过瘾:丝丝入扣,揣摩逃贷贷户的心理;穷追不舍,探寻跑路贷户的行踪;先礼后兵,说服“老赖”还款……甚至,还有设计“连环扣”,感动贷户主动还款的桥段。
“有些方法,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问及攻克“棘手贷款”的经验,老栾一脸的坦诚,“这不像学校学习时候的一加一等于二。就是得想,人家怎么才能听进去。”
“做信贷工作的,能像他一样拍着胸脯说,‘一分钱不良都没有’的,真没别人了。”对老栾保持了二十年的“贷款结零”记录,老栾的一位老同事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老栾看重的,却不是这些。
“‘信任’这俩字儿,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老栾说,“我得对工作负责,只有把钱用在刀刃上,才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本期朗读者
—— 马 悦 ——
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
她的个人邮箱:964299363@qq.com
征集令
寻找农信好声音!
谁可以参与“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
全国各地关心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人士均可参与朗读,不受年龄、职业、地域等因素限制,只关乎你对农村金融事业的情怀。
作品要求:
(1)用手机或者现有的专业录音设备,录制一篇以“农信人的故事”为主题的作品(相信我们,很多智能手机的录音效果超乎你的想象);录音请尽量使用普通话;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2)录制前,请先录一段开场白,参考模式如下:大家好,我是(姓名),来自XX农商行/农信社,感谢关注《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栏目,今天我为你朗读的作品题目为《XXX》作者是XX。
投稿及联系方式:
(1)录制完成后,将音频和文字稿件发送至邮箱:chinancjr@126.com
(2)来稿请附上文字稿件、朗读者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微信号/QQ号/手机号),邮箱标题为“《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投稿”。
延伸阅读
1. 特辑|朗读者:农信社最美的声音!(一封读者来信引发的情感共鸣)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本期编辑/臧洪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