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未来四大转型方向!基于10家中小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导读
自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以来,中小银行由于自主定价能力弱、专业人才缺乏、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较大行相比,在利率市场化转型之路上走得更为艰难。本文选取了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10家中小上市银行为样本,重点分析2014—2016年三年经营数据,以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自从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正式启动。22年里,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稳步推进、加速推进到完全市场化三阶段,实现了从率先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到2015年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两步走的艰辛历程。中小银行由于自主定价能力弱、专业人才缺乏、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在利率市场化转型之路上走得更为艰难。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对中小银行的挑战
(一)利差不断收窄,盈利能力下降。
利率市场化带给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利差缩小,各中小银行最主要的业务还是存贷款,存贷款利率下调,吸收存款难度加大,各行为了获取价格竞争优势,纷纷推出有利的存款产品。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靠档计息产品,大额存单等多样化的存款产品不断推出,旨在为存款增加一点价格竞争力,贷款收息率不断下降,存款付息率不断上升,导致利差不断缩小。从2014年-2016年10家上市银行样本数据来看,除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外,其他银行都呈现利差下降态势,其中民生银行利差下降最多,2016净利差比2014年下降了0.67个百分点。
(二)存款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降。
尽管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吸收存款,还是挡不住存款下降的趋势。互联网金融推出的存款产品具有利率高、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大降低了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蚂蚁金服推出的“余额宝”,从2013年推出至2016年资金规模快速从1853亿元增长至8083亿,足足4.36倍,给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虽然存款总量是在增加,但是存款增速不断下降,从2014年-2016年,10家上市中小银行样本中除了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各项存款呈现相反增速态势外,其他银行增长率逐年下降,呈现增长疲软态势,其中华夏银行2016年各项存款比上一年大幅减少,下降幅度达到23.86%。
(三)不良贷款增加,风控挑战加大。
2014年-2016年,经济下行周期,也是不良贷款突发的三年,侵蚀银行利润现象严重。据官方统计数据,2014年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25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7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0季度上升,银行业全年利润增速从2011年的39.3%下降至2.3%。2016年,五大国有行,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2.37%,其他四大行在2%以下。从下图中可以看出,10家上市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除南京银行有微小下降外,其他9家银行都呈现历年上升趋势,其中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2016年达到1.89%,增长幅度也最大,比2014年增加了0.83个百分点。
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因素分析
资产收益率是利润与规模的相对指标,具有可比性,是反映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包含多种,主要是与利率、不良、成本、收入结构等相关,这些指标如何与资产收益率指标相互影响盈利能力,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因素分析,以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 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与净利差的相关性分析。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10家上市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净利差除平安和招商银行的其他8家银行呈现下降趋势,与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8,表示高度正相关。
[1]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两者越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1,表示完全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0.8,为高度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0.3,为低度相关,相关系数=0,表示不相关。
(二) 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与不良贷款率的相关性分析。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10家中小上市银行资产收益率与不良贷款率呈现“双降趋势”,并且呈现高度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绝对值普遍在0.9以上,说明其对盈利能力的下降具有关键影响。
(三)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与成本收入比的相关性分析。
2014年-2016年,10家上市中小银行纷纷采取有利措施,控制费用支出,2015年成本收入比较2014年大幅下降,虽然2016年和2015年相比,又所有上升,但同2014年相比,仍然是降低的,而资产收益率样本银行全都呈现一个下降趋势。如平安银行2016年成本收入比下降最多,下降了5.34个百分点,但资产收益率仍然下降了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成本收入比与资产收益率呈现不完全相关关系,成本收入比下降并不能有效提高资产收益率,不是关键因素。
(四)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与收入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从2014年-2016年,10家上市中小银行提高大力投入资源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净收入从2014年平均占比78%降低至2016年71%,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高,从2014年21%增加至28%,但由于利息收入占比大,因此其对资产收益率的作用更为明显。从下图可以看出,利息净收入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从相关系数来看,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转型之路建议
(一)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净利差是目前影响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收入与规模及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利率下行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规模不可避免的将呈现下降趋势,而利差将是未来各银行的主要竞争点。利率市场化是金融监管当局将货币资本的定价权转交给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已进入了从经营规模到经营利差的精细化管理的阶段,中小银行需要转变“规模即效益”的经营理念,放弃“速度情结”,根据自身资产规模、财务情况、客户群体、客户偏好、同业比较和市场预期适度调整本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建设,建立成本分摊系统、预期损失系统,运用大数据实现账户级的逐笔精细化定价之路。要加强对利率敏感性分析,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金流动性充裕情况、市场竞争情况等多维度考量因素,合理确定利率定价,有效控制付息成本。增加对中小微及高附加值行业的信贷投放,做好同业业务,提高资金收益率,从而控制净利差的下降,有效扩大利差。
(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从上述10家上市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来看,资产质量与国有大银行相持平,但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较高,有些高至4.99%。因此,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是中小银行的重心工作。中小银行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创新与管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树立均衡机制,建立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稳健运营、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在信贷决策与执行中,要坚持“内控优先”的原则,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制约、运行高效,充分发挥科技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中小银行普遍具有利息收入占比较大,非利息收入结构占比小,收入结构单一的特征。单一的利差盈利模式在受到政策冲击或金融危机时是不稳定的,脆弱性较强。根据协同效应发展理论,只有当银行的既有资源被充分分配到利差业务和非利息业务上,才能增强银行的抗压力,产生1+1>2的协同效益模式。中间业务不依赖于资金的供求信息,属于单方交易需求,因而丰富了银行代理咨询金融功能,弱化金融脱媒的影响,是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和实现转型的必经之路。中小银行要充分依托当地市场,充分发挥银行资产规模、营业网络、技术设施、社会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扩大非息收入利润来源。
(四)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策略进行资产配置,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目标组合的全面管理,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终极武器。中小银行缺乏利率风险计量技术,缺乏主动应对利率变动的策略,缺乏专业知识人才,从而未能有效应对利率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银行要加大专业人才库的建立,重视金融人才和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建立中小银行的中高端人才队伍。在准确评估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久期等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加强对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管理,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以实现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
(本文作者:浙江淳安农商银行财务会计部 童卫萍)
猜你喜欢
1、深度丨厘清农信社权属关系!深入探讨如何依法合规管理农信社
3、砥砺奋进的五年 | 记者蹲点笔记: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
来源/浙江淳安农商银行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本期编辑/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