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wenhui_xr Intro 《文汇报》周五副刊《文汇学人》 ◆ 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走向世界丛书》只出版了35种。漫长的等待过后,余下的65种将于近期推出。近代中国人的探索与思考于今天的我们仍是一种启示,这套丛书的续编将同样具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钟叔河先生的寓所叫“念楼”,就在廿楼。客厅中央摆着一张台球桌,背靠两侧墙壁的书架上堆满了书,相当一部分是其编辑生涯的心血之作。得知我是为了《走向世界丛书》而来,85岁高龄、行动有些迟缓的老人家执意要起身去拿几本书给我看看——湖南人民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彩色封面单行本,以及当年为参加香港书展而定制的没有价格的精装本。 有机会接触这两个版本的读者不多,更别说收藏了,但是知道《走向世界丛书》的人不少,尤其是改革开放伊始、充满求知欲望的中国知识分子。 (一) “我的杯很小,但我用我的杯喝水。”法国诗人缪塞的名句一直是钟叔河欣赏的生活态度,《走向世界丛书》就是他献给读者的一杯水。杯子是不是合乎规格?杯中之水是甘还是苦?“老实说,我自己也不十分清楚。”水杯里有近世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倒影(1840—1911),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都是孤独的先行者,手捧水杯的钟叔河也算一个。 钟叔河先生在“念楼” 从1957年到1979年,钟叔河先是被划为“右派”,在社会底层“力佣为生”,后来又因“现行反革命罪”被关押了近十年。“我无须遵功令作文、按模式思想,而尽可以在劳动的余暇‘自由’地思考中国的过去和未来,有时也能搜集和整理一些材料。”那段岁月跌宕曲折,钟叔河回忆起来轻描淡写。 1979年,得到平反的钟叔河凭借优秀的作文考进了湖南人民出版社,此时的他已年近半百,工作热情却不输任何年轻人。“现代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与世界同步,中国脱离了这个轨道,如果与变化的世界同步了,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喜欢读近代人物外国游记的钟叔河打算编一套《走向世界丛书》,让容闳、郭嵩焘与黄遵宪们来讲述一个多世纪前的“变革图强”与“西学东渐”,“至少可以起到一点帮助打开门窗而又防止伤风感冒的作用吧”。这个想法原本形成于牢狱之中,等到重新走上编辑岗位后,他把以前读过的以及从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搜集的300多种刻本、抄本和印本进行了整理,并选辑了最具代表性的100种。 对于出版《走向世界丛书》,起初人们似乎并不理解,且不论旧书重印是否契合社会需求,单是100种图书的庞大规模便已经对出版经营理念提出了考验。依照规定,每个编辑一年只有4个选题,但这套丛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尽可能地收录晚清出国笔记,若是一本本拆着出版,就无法保证史料的完整性与思想的连续性。于是钟叔河提出把自己三年的书号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一次出12本。1980年的冬天,《走向世界丛书》的第一本——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在新华书店甫一亮相就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封面上是一幅美国自由女神像高举火炬的局部特写,左上角的简介写道:“一百多年前的友好访美记录,参加费城万国博览会的详情。” 《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单行本 “全书有一半以上篇幅记述了博览会中的见闻,此外更涉及美国建设和生活的许多方面。这本书可说是较早的一部中国人写的美国游记。据说,当年22岁的康有为,读了刚出版的这本书,为书中描绘的新事物所吸引,从此选择了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道路。”1981年3月17日 的《文汇报》刊载了博物学家吴德铎的书评文章,“编印《走向世界丛书》的目的,是让你知道早年出国的中国人是怎样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的。” 《人民日报》亦对《走向世界丛书》进行了介绍,称其为“一套学近代史的好丛书”,署名“楚天高”的作者除了肯定《丛书》选题准确、指导思想明确外,还着重提到了编辑很在行:“已刊各种,都讲究版本,认真校勘。对旧本的错字,尽量作了校改。如《西学东渐记》,即用容氏(容闳)英文原著校正了徐(凤石)、恽(铁樵)二氏多处误译。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虽经梁启超等人五次校阅,这次《丛书》编者又细心校出了40余处错脱倒字,列有校改记。书中许多译名,今人已不易通晓,则附加注释,以利读者。” 钟叔河跟青年编辑谈起过,《走向世界丛书》是“一项学术编辑工程”。在每种书的卷首,他都会撰写一篇叙论,对作者当时“走向世界”的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研读体会进行详尽阐述,几乎每篇叙论都是质量上乘的学术论文。一个现在少为人知的细节是:原先的叙论署的是假名,因为出版社不允许编辑借自家的图书“搭售”文章,后来钟叔河在外面的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关于郭嵩焘的研究,公开证明了自己的学术能力,而此时《丛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才换回了真名。 (二) 《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在社会上制造了一个热议话题,国内的报刊杂志纷纷进行报道和评论,甚至引起了海外出版界的关注。据说英国的海涅曼公司在当时有意推出英文版,日本的《出版新闻》则将其归入有分量的大部书之列。许多专家和学者因为这套丛书而产生强烈共鸣——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半夜醒来,不复成寐”,在写给钟叔河的信中,他建议把各书叙论辑印成册,交给新华出版社来出版;原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称“内容并不新奇”的《丛书》为“当代奇书”,他说自己一个月来的心思都在《丛书》上,“读‘总序’及叙论诸文后,感佩之情不能自已。” 与李普一样,杨宪益也让钟叔河把叙论集成一册,“翻译出来,我看是会受人欢迎的”。译本一事未有听闻,不过这位著名的翻译家倒是帮了钟叔河一个忙,敲定了丛书的英文译名。《走向世界丛书》曾有三种译法,分别是:The Outer World in Chinese Eyes, Chinese Travellers Abroad,以及From East to West。杨宪益认为这套丛书记叙的是来自东方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实录”,故采用了最后一种译法。 “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在这方面,推而广之,可称为整理古籍的模范。”李一氓作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组长,在1982年召开恢复后的第一次小组会议时,专门提议邀请《丛书》主编钟叔河参会。他后来在《从东方到西方: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的序言中更寄予勉励:“我更希望叔河同志猛志勇进,不半途而废,把其他六十几种,分为第二、第三辑,继续整理出来,继续印行,不胜企盼之至!” 1983年,平时很少出远门的他坐上了开往首都的火车。“我怕晕车,所以总共才去过四趟北京,虽然也备好了晕车药,但医生建议我不要吃,说是对肝脏有影响。”到站后,钟叔河花了8块钱,叫了个面的,直接去京西宾馆参加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会议。会开了8天,会后又去看望《读书》编辑部副主任董秀玉,这本杂志发表过他为《走向世界丛书》写的文章。“我放了几本书在那里,想让他们提提意见。”回到长沙后,钟叔河收到了董秀玉寄来的信,说钱锺书想见见他,同时还附上了钱锺书写给董秀玉的信:“秀玉同志,又来麻烦你了,这个麻烦也是你自找的。”钱锺书原想直接与钟叔河通信,但是对方没有留下地址,只能绕点弯路,委托别人转达。 “钱先生主动来联系我,说我的书编得好,这让我既意外又高兴。”耄耋之年的钟叔河还记得他的英文老师是钱锺书的学生,“这个姓王的先生曾跟我们讲,清华有个教授很厉害,父亲教国文,自己教英文。”说起来,钟叔河年轻时也喜欢看《围城》,对钱锺书,他一点不陌生。1984年冬天,两人终于在北京见了面,钱锺书对钟叔河的书稿提了很多修改意见,还为他的 《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一书作了序。后来杨绛告诉钟叔河,“他(钱锺书)生平主动愿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 钱锺书在序言中这样写道:“差不多四十年前,我用英语写过关于清末我国引进西洋文学的片段,常涉猎叔河同志所论述的游记、旅行记、漫游日志等等,当时这一类书早是稀罕而不名贵的冷门东西了。我的视野很窄,只局限于文学,远不如他眼光普照,察看欧、美以及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全面影响;我又心粗气浮,对那一类书,没有像他这样耐心搜罗和虚心研读。”至于丛书的名字“走向世界”,钱锺书的看法是——“中国‘走向世界’,也可以说是‘世界走向中国’;咱们开门走出去,正由于外面有人推门,敲门,撞门,甚至破门跳窗进来。” 英雄相惜,不谋而合。10多年后,由钱锺书、朱维铮主编的《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在三联书店出版。这套书的作者都是19世纪的中国思想先驱,因此在内容上与《走向世界丛书》交叉互补,例如都收录了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刘锡鸿的《英轺日记》、薛福成的《出使日记续刻》等。 (三) 钟叔河说,他曾有个心愿,出两套与“走向世界”互为补充又一脉相承的丛书——“外国人研究的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人看世界”,结果连《走向世界丛书》都没有出完。1984年,离开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钟叔河调到岳麓书社担任总编辑,《丛书》的出版发行也跟着一块“搬家”——在已有20余种的基础上增加至35种,单行本改为合订本。这套热门的丛书让成立没多久、名不见经传的岳麓书社迅速在读书界集聚了人气。“《走向世界丛书》是社里最大的品牌,我们能在中国出版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与这套书有关系。”现任总编辑曾德明从武汉大学分配到岳麓书社时,正是钟叔河对他进行的面试。 《走向世界丛书》是岳麓书社的优秀品牌 作为总编辑,钟叔河需要考虑的不只是编辑校改与索引注释,还要想办法把岳麓书社的出版物推向市场。1985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香港总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中国书展”在港举办。为了在书展上更好地推介产品,对图书装帧要求极严的钟叔河又让社里特别赶制了一套精装本《走向世界丛书》。没有定价,限量印了100套,后来在途中丢失了50套,所以这个版本显得尤为珍贵,一套书的价格在旧书交易市场上炒到了万元左右。 1988年,钟叔河在岳麓书社内部组织的一次民主评议中落选,不再担任总编辑的他只得换岗。转到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后,已成职业习惯的编书、研究没有中断,陆续出版了包括《知堂文集》《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等在内的一大批有口皆碑的图书,而此时的《走向世界丛书》就像被人遗忘了一样,迟迟不见任何进展。“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不是那次变动的话,这套书肯定出齐了。”曾德明说,钟先生的离开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出版环境的改变——“虽然第一辑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社里的经济效益出现滑坡,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支持这种相对小众的图书。” 一出生就被鲜花掌声包围的《走向世界丛书》,激扬的命运突然归于沉寂,外界都想知道为什么。钟叔河的解释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助手。“我得找一个有能力、值得信任的年轻人,此人即使不是出版社的人员也没关系,关键是要能够跟我工作三到五年,一起来把这套书的编撰完成,我愿意提供给他全部的资料。但这个人非常难找,我找了多年,都找不到。现在没有年轻人愿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编书这种苦差事了。”2009年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他干脆散发了“英雄帖”:“我很苦恼,希望通过报纸的宣传和推动,可以快点找到这个人。” 江苏的凤凰出版社曾带着合同来钟叔河家登门拜访,想要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终究没能如愿。“此书就如同我的儿子,我不能只签个合同就把它交给其他出版社操作。”在钟叔河的潜意识里,让岳麓书社来续编《丛书》是最合适的,“如果他们愿意做,我当然是乐意的,拿到省外出版总归不太好。”德高望重的老总编辑夙愿未了,岳麓书社的小辈们也一直有这个心结在,特别是曾德明和文学编辑部主任杨云辉,两人都是1985年进社,无论对于钟叔河还是这套丛书,他们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2008年,杨云辉去看望钟叔河,提出重新修订出版第一辑丛书,这个想法得到了他的支持。同年10月,10卷本《走向世界丛书》的修订珍藏版与苦苦等待的读者见面,1200元的价格不菲,据当地媒体报道,1000多套的备货上市不久即被抢购一空。 (四) “我也没什么把握,这套书停了那么久,是否还会出续编。”眼看着曾德明与杨云辉来家里作客的次数越来越多,钟叔河的心里渐渐有了底。在曾德明担任总编辑前,岳麓书社已经着手申报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2015年,《走向世界丛书》的续编成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社里的经济状况好了一些,就跟钟先生签了合同,他对于图书出版的要求高,我们不敢怠慢。”     钟叔河先生手写的编辑体例 曾德明依照约定,给钟叔河配了一个“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编辑团队。作为带头人,杨云辉这几年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丛书》的续编上,“基本上没做过别的书,”他的办公室被一叠叠书稿、一摞摞印刷样本抢占了半壁江山。一开始,钟叔河只肯挂个名,在曾德明与杨云辉的说服下,他似乎又找回了当年在岳麓书社的斗志与热情,从编辑体例到封面设计,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同时还承担了标点、分段、注释等具体工作。“我们觉得,这套丛书是钟先生的品牌,没有他的深度参与,就做不好。”曾德明坦言,做这个事情的难度很大——除了文字,还有大量的表格、插图和统计;又很耗时间——所有入编的书都没有标点符号,需要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断句;再加上自我强调的“精品意识”,原定2015年出齐100种的计划就这么延迟了将近一年。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的部分书稿 在编书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要算是译名索引。相比过去动手做卡片,如今的电脑化办公已经解放了不少劳动力,但编辑们仍然不得轻松。100多年前没有统一标准的中文译法,丛书中含有大量由作者原创的音译词,这就需要追根溯源、分析语境。英语国家的游记尚且能对付,要是碰到像德国、俄国、荷兰这样的考察目的地,音译地名就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于是,墙上多了一幅尺寸很大的世界地图,必要时可以结合它来判断书里描述的地方。不仅如此,人名、专有名词都需要对照资料反复确认、逐条考证。杨云辉以严修的《东游日记》为例,“光做人名索引,两个礼拜才好。”     卷首叙论是《走向世界丛书》的一块招牌,第一辑的35种,钟叔河一人包办,“为了多争取几个读者”。等到第二辑的65种,仅有包括张德彝之“述奇系列”在内的少数几篇由他亲自操刀——毕竟精力有限且年事已高,其余都交给了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们,以及曾在岳麓书社工作的几位老编辑。“这一批文章跟钟先生原来的相比,肯定是不如的。”杨云辉直言不讳。此外,第一辑的丛书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第二辑的话,无论作品影响力还是市场号召力,可能都会逊色一点。 既然如此,现在续编这套丛书是否还有价值?在接手社里的这项任务以后,杨云辉听过很多类似的质疑,“回过头看,近代中国人的探索与思考于今日的我们仍是一种启示。”他相信,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的续编与当年的一样,同样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钟叔河的反问掷地有声:“难道今天的我们不用再走向世界了?难道我们已经实现了人的现代化?” (感谢岳麓书社为本专题撰写提供采访便利) 专题(2016.9.23)| 历史的约定:《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与续编 本报记者 黄春宇 订阅我们!点击标题右下“文汇学人” 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