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感动】不止有这张照片,30年来,希望工程还做了很多很多


“解叔叔,您能再给我拍张照片吗?”


咔嚓……快门声响起,解海龙举起相机,为36岁的苏明娟又拍下一张照片。


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是那张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大眼睛”照片——解海龙就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照片中的女孩就是苏明娟。



时间回到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小学,8岁的苏明娟握着铅笔抬起头凝视黑板的一瞬间,解海龙捕捉下了这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这张希望工程标志性的照片由此诞生。



今年,希望工程30岁了,解海龙再次为苏明娟拍照,为希望工程送上了一份跨越30年的礼物。



最近,解海龙、苏明娟和许多与希望工程有特别缘分的人们相聚在北京,共同讲述了他们与希望工程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也是几代中国人和希望工程的故事,是“世间美好环环相扣”的动人注脚!



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的寄语饱含深情、满怀期待。但你或许不知道:他和一所希望小学之间,有一段延续20多年的佳话。

这所学校叫做“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起了“千家企业建千校”活动,福州一家爱心企业响应号召,捐资52万元,在革命圣地延安援建了这所希望小学。

1995年3月,习近平致信该校校长:“有机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与你们建立联系,很高兴。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学生入学困难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内容。”

1995年,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破土动工前,习近平同志写给校长的信


二十多年来,习近平对这所希望小学始终牵挂于心,曾两度探访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更多次致信,鼓励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们没有辜负习爷爷的期望。2008年汶川地震,孩子们主动发起了爱心捐款,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灾区小朋友早日重建新校园——一如十多年前福州爱心企业为他们捐建新校园一样。


从福州到延安,从延安到汶川,爱和希望不断传递,生生不息……
 


曾接受过爱心的人,会更加不吝啬自己的爱心。


这句话适用于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适用于曾受过希望工程资助、长大后又用自己的力量“反哺”社会的万千学子。
 
周标亮就是其中之一。


1992年,一场意外大火让周标亮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11岁的她只得在最渴望读书的年纪辍学在家,一度认为自己此生与学校无缘了。


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周标亮得以重返校园。而为她捐助学费的人,就是邓小平爷爷!——1992年,邓小平两次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共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这笔善款最终被用于资助百色革命老区的25名失学儿童,其中就包括周标亮。

邓小平同志捐款收据


这段温暖的机遇,也悄然改变了周标亮的人生轨迹。


200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在县城更优越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母校平果县希望小学做一名乡村教师。

执教19年来,她继承希望工程的使命,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争取读书机会,又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四处“化缘”:她为学校争取来了英语教师,改变了学校无英语教学的状态;建起了食堂,让学生从此告别了“自带自煮”;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让孩子们洗上了热水澡……


如今的周标亮,已经是平果县希望小学的校长,责任更加重大,但她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她说:“我只是做出了让自己内心踏实的选择。母校缺少年轻老师,家乡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我要回报曾让我上学的地方。”

 


希望工程30年的发展进程中,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一线工作人员、专家、记者……他们走访村落、家庭、学校,收集大量数据、图像和基础资料,以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事实让全社会了解中国农村、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其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差距。在希望工程的努力下,这些现象与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希望工程三十而立》——《中国青年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公益创意研究院院长康晓光)

这其中,就包括用影像为寒门学子发出“我要上学”呼喊的纪实摄影家——解海龙。

 
希望工程发起之初,解海龙作为志愿者深入农村贫困地区,拍摄反映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影像资料。近30年间,他走遍了全国26个省份的100多个贫困县,拍下了许许多多撼动人心的影像。
 
他曾拍下大山孩子跋山涉水的上学路——

 
拍下他们幕天席地的简陋校舍——

 
也拍下了希望小学建成后孩子们雀跃的笑颜——

 
在解海龙的镜头下,除了我们熟知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拉勾女孩”范明珠的故事——

1996年,解海龙在河南省新县王里河村回访时,和孩子们谈到人生理想,小朋友们一个个兴奋地抢着说想当老师、想当解放军……唯独有一个小女孩躲在一旁,吧嗒吧嗒掉眼泪。

这个女孩就是范明珠。她告诉解海龙:她想当一名医生,因为爸爸妈妈都生病了,她想当医生给爸爸妈妈治病……但是念完这学期,她就不能来上学了,家里生活不下去了,她要在家帮爸爸妈妈干活儿……

解海龙深受触动,鼓励她说:“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大家会帮助你的!”

他和女孩拉勾约定:一定要完成学业,五年后我再来看你,看我说的话算不算数!


几个月后,范明珠的故事刊登在了《中国青年报》上,很快,学校陆续收到捐款,解决了范明珠和一些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问题。

从那时起,范明珠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说话算话的人,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看似简单的“拉勾”,竟成了一种信念,如明灯般在这个小女孩心中闪耀,时刻激励着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后来,范明珠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高一时,解海龙专程到学校看她,她既感动又惊喜,没想到这个摄影师叔叔真的记得当年的五年之约!再后来,范明珠考上大学,一直读到博士,解海龙参加了她的博士毕业典礼,亲自给她拍了毕业照!

从小学到高中到博士毕业,解海龙一路陪伴和见证了范明珠的成长


博士毕业后,范明珠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还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如今,范明珠即将回国工作。她特地给解海龙写了一封信,说回国后要参与到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动中,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上学依然有困难的孩子。在信中,她还特地附上2000元钱,请解叔叔代为转赠给希望工程!

和“大眼睛”苏明娟一样,范明珠也完成了从希望工程受助人到捐助人的转变。她们也让我们看到:希望工程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不止是希望,还有善良和感恩的种子!
 


有这样一对老人……

他们风华正茂时,参加解放西康战斗,与雅安结下不解之缘。

他们雪鬓霜鬟时,省吃俭用捐资助学,为雅安捐建希望小学。

迄今为止,他们累计捐资130余万元,捐建了2所希望学校、39个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为了农村孩子的教育,他们几乎花尽了一辈子的积蓄。

他们就是今年已80多岁高龄的陈荣超、杨玉仙夫妇。
 


陈爷爷和杨奶奶称自己为“参加解放雅安的两名老兵”。1950年6月,在解放雅安的战斗中,年仅17岁的陈荣超不幸染上恶性疟疾,一连好些日子高烧不退,是雅安老乡何婆婆像亲娘一样的细心照料,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从此,雅安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后来,两位老人在电视上看到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被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打动,做出了一个决定——捐建一所希望小学。2000年,他们攒齐了20万元,在四川雅安捐建了第一所学校“晨阳希望学校”。

2005年,两位老人再次捐出刚攒够的20万元,在内蒙古兴安盟捐建了第二所希望学校!


为了支持这两所希望学校办好教育,他们还先后赠送了300多张教学光盘、数十种教学参考书籍、中外经典名著、订阅了15种报刊杂志,并且每年捐出1万元资助贫困生……

两位老人曾说:“我们老两口从小就是苦孩子,后来参军干革命,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把攒下的钱捐给希望工程,就是把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又返还给人民。”

 


 30年来,希望工程不仅推动了乡村教育硬件条件的改善,也在持续践行“帮助青少年提高能力”的使命,以孩子们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项目种类、优化升级项目结构,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共同为提高乡村教育的软实力、促进教育公平而奋斗。

此处须解锁姚明的一个“隐藏人设”——姚基金发起人。


2007年,姚明和朋友纳什为了帮助西部的贫困家庭孩子,举办了一场篮球慈善赛,并将善款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从此和希望工程结缘。

姚纳慈善赛


2008年汶川地震后,“姚基金”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并在灾区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这所学校名叫“雪艳·姚基金希望小学”,是为了纪念一位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安全撤离而牺牲的女教师。
 
此后,姚基金陆续在全国捐建了18所希望小学。但是在建校的过程中,姚明却发现一个问题:学校建好了,运动设备也配齐了,但是怎么才能让学校把体育课开起来、把体育设施用起来呢?
 
于是,2012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应运而生,通过“硬件资助+志愿者支教+赛事举办”的项目模式对破解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缺失这一难题进行了创新与尝试。


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的700多所学校,一年一度的“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全国联赛”更成了一场盛大的欢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五十支乡村球队小球员们聚集在一起,体验着丰富多彩的室内课、篮球嘉年华和城市参观,接受来自中美顶级的职业青少年篮球教练的篮球培训!

 
今年,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的余新琛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他正是希望小学篮球季2013届的小队员!8年来,坚持“以体育人”宗旨,数以万计的青少年通过“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勇敢!


姚明用视频祝希望工程30岁生日快乐,他说:“我很荣幸能够伴随希望工程走过12年,并且成为其中一份子。我们相信体育可以让青少年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坚强和乐观,让他们学会尊重规则、公平竞争、团队合作。”
 


30年来,希望工程通过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王国娟是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的一名基层团干部。
 
越西,属于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团的十八大作出承诺,共青团力争到2020年,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资助10万学生完成学业。

在中国青基会的支持下,在基层一线团干部的努力下,“希望工程10万+”项目已累计为越西县100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今年,越西彝族女孩沙马阿牛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这本是一件喜事,却让全家陷入窘境——她的父母都是农民,还有年迈多病的奶奶和读小学的弟弟,家庭收入仅能维持生活,已无力负担她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一筹莫展之际,“希望工程10万+”项目为沙马阿牛带来了“希望”,帮助她解决了上大学路费、生活费的后顾之忧,顺利进入了梦想的大学校园。沙马阿牛感恩于希望工程的帮助,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弟弟的榜样,她立志:毕业后回到越西,建设家乡!
 
另一个越西彝族女孩巴足作石,因哥哥患病,家中花光了所有积蓄,又背上了累累债务……因为“希望工程10万+”项目的帮助,上高中的巴足作石终于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必再为学费、生活费发愁;也因为希望工程,她立下了要做一名扶贫工作者的梦想……

越西女孩沙马阿牛和巴足作石


这些孩子的命运因为希望工程而改变,他们家庭的生活条件也将随之改善。

王国娟在希望工程30周年报告会上,还分享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2020年越西县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


为致敬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6名希望工程受助学生齐聚北京,讲述了他们在希望中成长的故事……


“我的学校坐落在大别山深处

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在我的家乡,最美的建筑是希望小学

最美的画面是我和同学们幸福的模样……”

 

“我来自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

突如其来,地动山摇

瞬间,房屋倒塌,烟尘滚滚,废墟一片

但是我们的北川希望小学没有倒!

灾区的希望小学都没有倒!”

 

“我的家住在黄土高坡上

那里沟壑纵横,十年九旱

是全国人民心系的深度贫困地区

扶贫必扶智,扶贫先扶志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

希望工程为我的家乡助力

捐款两千万元,援建了18所希望小学

曾经低矮简陋的教室,变得窗明几净

曾经尘土飞扬的操场,变得干净平整

我们相信,只要书声琅琅,摆脱贫困就有希望!”

…………


 
孩子们铿锵有力的朗诵,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有琅琅书声的地方,就有希望!

希望工程,三十而立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
希望工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
播种新希望!


来源:共青团中央、元气糖

编辑:杜恒瑞

【青关注】团十八届中央常委会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青贴士】下个月放假13天!这件事需要提前做

【青年大学习】鄂尔多斯市共青团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在康巴什区举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