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

骄傲!来自云南的他明天将上太空!

春城晚报 2023-05-29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明天,由3种类别航天员构成的全新乘组将出征太空,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今天上午11时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

3名航天员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

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景海鹏同志简历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陆军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陆军某部队副部队长,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航天功勋奖章”。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21年,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朱杨柱同志简历

朱杨柱,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9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桂海潮同志简历


桂海潮,男,汉族,籍贯云南施甸,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新闻多看点



来自云南保山的他,即将开启首次太空之旅!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对外正式公布,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桂海潮成功入选,即将开启他的首次太空之旅。


桂海潮


37岁的桂海潮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这里有看着桂海潮长大的乡亲长辈,也有与桂海潮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发小。在老家,桂海潮是邻里街坊口中“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将要飞天的航天员”,也是发小眼中,平时会一起聊聊孩子,彼此问候一句“最近过得怎么样”的普通人。


“街上有名的大学生”


从施甸县城出发,沿着施孟公路一路前行,大概走过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施甸县姚关镇,这里便是航天员桂海潮的老家。


一条老街,几乎横贯整个镇子,桂海潮的家在老街的这一头,他曾经就读的姚关中心小学(现为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学校)就在老街的那一头,老街的两边间或有几间土木建构的老房子,但更多的是两三层的门面楼房。


走在老街之上,随便问一家商铺的老板是否认识桂海潮,得到的答案便是“他是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


姚关镇 


桂海潮的一位本家伯伯在老街上经营着一家理发店,门面不大,但客人不少,小店墙上挂着“优秀个体经营户”的奖状。老人理发手法娴熟,动作麻利,剪发加洗头,一共10元钱,价格实惠。问起桂海潮,还没等这位本家伯伯答话,坐在一旁喝茶的邻居就先应了声:“桂海潮就是他侄子,有出息。”本家伯伯手里的活儿不停,脸上挂着笑应道:“孩子读书好,就是工作忙,一年难得回来一次,现在他们家的门面房也租出去了。”


这时,原先抢话的热情邻居介绍起自己,原来他与桂海潮的父亲是同学,看着桂海潮长大。他说:“上学时,桂海潮一直是拔尖生。”


王孟春是桂海潮家门面房的租客,经营着一家农牧公司。“老两口都没在家,说是去北京给儿子看孩子去了,走了几个月了。”王孟春口中的老两口就是桂海潮的父母。王孟春说,桂海潮弟兄两个,桂海潮是家中老大,在北京工作,弟弟在德宏上班,两兄弟是一南一北。


桂海潮家是一栋上下三层的小楼,王孟春租了一层的两间门面房。“老两口在家时,我就把房租交到他们手里,他们不在家时,我就把房租打到他们银行卡里。”王孟春说,桂海潮父母都很好说话。


据王孟春介绍,原来镇上住户比较分散,他家和桂海潮家离得比较远,后来镇子扩建,不少人家置办了新房,两家也成了的邻居。“我比他弟弟还要小几岁,小时候和桂海潮在一起玩得不多。”在王孟春的印象里,桂海潮上学时学习成绩很好,长大后工作比较神秘。


发小眼中的普通人


尹成程在姚关镇经营着一家售卖电动车的店铺,他的店在当地算是规模较大的一家。尹成程待人实诚热情,和桂海潮是邻居,和桂海潮是发小。两人同岁,从小一起长大。他聊起桂海潮的童年,特别起劲。


“周末,有时候我去他家睡,有时候他来我家睡。”尹成程说,两人小学都在姚关中心小学就读,当时一个人在甲班,一个人在乙班。初中都在姚关中学(当地人也称为“施甸三中”)读书,初一、初二时,他们不在一个班,初三时又分到了一个班。


尹成程介绍,桂海潮属于那种拿奖拿到手软的学生,“高二的时候,桂海潮还参加了高三年级的高考模拟考,他竟然可以考到全校前几十名。”


当地小学


尹成程的电动车店离桂海潮家并不远,拐两个弯就到,走起路来也就两分钟的脚程。尹成程的妻子快人快语,她说以前桂海潮逢年过节回来,都会到家里坐坐,几个从小玩到大的同学也会聚一聚,但最近大概有三四年没有回来了。


和其他乡亲邻居相比,尹成程对桂海潮的印象,除了从小学习成绩好,工作比较“高深”之外,他更多的觉得,桂海潮是一名普通人。


尹成程说,小时候,桂海潮也和他一起疯玩,也会在插卡学习机上玩游戏。小学时,他们学习都差不多,上初中时,桂海潮开始努力一些了,周末玩得少了,到高中时就更刻苦了。


“他戴眼镜是学习学的,我戴眼镜是打游戏打的。”尹成程翻开网上桂海潮的照片,摸着自己的光头笑着说,“桂海潮长得比较年轻。”


尹成程告诉记者,几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现在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和家庭,以前是闲聊,现在却成了网友,因为不能时常见面,只能在网上聊聊天。他和桂海潮很少谈工作,聊得更多的是各家的孩子和现在过得怎么样。


说起发小桂海潮即将的飞天,尹成程表示,无论再忙也要盯着电视看直播。

来源:人民日报、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王维娜责编:朱咏梅主编:陈洁终审:编委 刘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