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走近名博第十期丨当女法官遇上博客:喜欢的事情不用“坚持”

2016-11-22 博客中国


导语

她,学会计出身,最后却成了法官,也成了一位富有情怀的作家;

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她称自己是一个“中性人”,在坚持法律公正的同时也散发着人性的温度;

她为何放弃会计背景变身法官?为什么会喜欢写博客?又是什么原因让她法官与作家身份两不误? 

作为法律人二十余年的经历又塑造了她怎样独特的思考习惯?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走近名博”的第一位女博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监庭庭长兼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晓梅法官背后的故事。




无“心”学会计,一“心”考法官

法律领域对专业性和严谨性要求极高,相对很多职业要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都更高,您为什么会选择走法律人这条路?是不是和从您学生时代起就是学霸有关?

首先我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我并不是一直都是学霸,特别是大学期间。我学的是财务会计专业,我对这个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得不太用心。那时我隐隐感觉到,将来我不会做会计的,可能会从事政法,或者当记者。我从小非常敬仰法官,但是感到可望不可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看了电影《法庭内外》,田华扮演的女法官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我还小,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审判长的牌子后,庄严地宣读一份人们屏息聆听的判决该多好!所以大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法院。那时候法院招人是不限专业的,我和300多名大学生一起考试,最终我考了第二。那一刻,我还是很有学霸感觉的。



法律唯有“公正”当先

女法官在外界看来是一个很酷又十分有威严的一个职位,法律需要铁面无私,但作为女性又很容易感性。你是如何平衡这两点的?

其实铁面和感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因为人们对法官期待的更多的是“公正”,至于是冷冰冰的,还是柔情似水的,那都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属于“末”,一般当事人对法官还是很宽容的。我曾经审理一起离婚案,那女人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他(被告)打的。我一看,整个白眼球都是血红的。当时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恶狠狠批评了男方。男方当时就说我偏袒女方。这个案件怎么处理的我想不起来了。但是有一次我坐公交车上班,车忽然在法院门口停下来了,门也打开了,但这里并没有站。我下车一看司机,就是那个离婚案的男方,他非常开心地对我笑,完全忘了我那天的态度。所以说,你是柔声细语,还是粗声大气,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公正”,当事人要的就是这个。当然,我们应该文明司法,做到让法律有力度,也有温度。



我觉得我是一个“中性人”

看了您的散文集《你是怎么想的》,里面的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都试十分细腻感性,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偏理性的人还是感性的人?

谢谢您肯花费时间看这本书,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觉得我有时候理性多一些,有时候感性多一些,像一条波浪。写散文的时候,情感表达多一些;写判决写杂文的时候,价值观和思想表达多一些。我觉得文章最高的境界就是有情怀,而这个情怀就是既有价值观,又有感情在里面,就像古人写诗,情景交融。所以我觉得我是一个“中性人”,理性和感性都有,不同的场合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最高的人性是“公平”

作为法官,有时候您难免会面对人性和规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您是怎么处理这种矛盾和冲突的?

人性和规则通常是能够统一的,比如我们的法律本身就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上,这个价值观里就有人们的感情倾向,有时候甚至就是对感情的直接定位,比如说婚姻法弘扬夫妻忠诚、家庭和睦,刑法中有侮辱罪、诽谤罪,这些都是对感情、对人性的一种维护。


出现人性和规则的矛盾往往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形,比如按照这条法律规定,绝大部分的案件能够公正处理,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件,由于某个因素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比如一个凶手抢劫杀人,应该被严惩,可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抢的钱是给妻子治病的,这时就会有人感到可惜,希望法律能够迁就人性。


其实,最高的人性是“公平”。当法律适用于某个个案的时候,可能由于立场的不同出现不平衡,但是如果你能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就会发现这个结果对于整个社会、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公平的。比如上面那个案件,如果被杀的那个人,他的钱是用来给儿子治病的,是用来赡养老人的,这时候你还会感到那个凶手值得同情吗?这就是最高层次的人性——“公平”。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所以当遇到人性和规则冲突的时候,法官正确的选择就是:实现法律,这是最人性的,也是最智慧的。



写作给了我极大的慰籍

我们知道审判结果往往遵循法律而不是人情,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非当事人所愿,多年的法官生活中您或多或少会承受很多来自当事人的、社会的误解和压力,您是怎么处理这些压力的?写作会不会帮您舒缓这些压力?

感谢您对我们法院法官的理解!我想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都有迷惘和失落,都有压力,也都可能被他人误解,所以这些苦恼并不是专为法官准备的。没有谁的人生是尽善尽美的,我们是在过一种人生,本质内容是一样的。至于从事什么职业,那是外表形式,并不能掩盖人生必经的坎坷。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压力就能很轻松地化解。对于我来说,写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形式,就像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下棋,有的人喜欢书法一样,我喜欢写作,她给了我极大的慰籍,充实了我的人生。



写作对于我是一种休息和放松

我知道作为法官其实平时的工作的很忙的,您是如何在百忙之中坚持写博客的?您坚持写的动力是什么?

“我的博客我做主”,写作对于我是一种休息和放松。说实话写博客要比写判决写公文轻松多了。因为我不要考虑这句话的依据,那段话的证据,不要考虑如何将别人的观点归纳成精确的书面语,也不用考虑这句话是否有歧义,会不会产生其他问题等等。总之,写博客是比较开心的,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好像旅游、逛街一样舒适。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不用“坚持”,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用“坚持”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需要见缝插针,日积月累。




《斗争》:我们这一代法官的奋斗

您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斗争》,您是在什么机缘下想要写一篇小说?里面的故事是否来自于您的生活?


我是1995年考进法院的。那时候第一轮司法改革刚刚启动。我能够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改天换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雨腥风,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在进行着猛烈的博弈和碰撞,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铭刻历史的重要事件。


那时候,反映法院法官生活的小说非常少,人们并不了解司法改革的意义和阵痛。 


写这篇小说的冲动,是因为在我而立之年后的某一天登上威海刘公岛的顶峰,俯瞰宽广无垠的大海,抚摸锈迹斑斑的红衣大炮,瞻仰从海底打捞回来的铁锚、炮弹和齿轮,忽然意识到假如我们面对远去的先人们,那些战死沙场的勇士们,那些以身许国慷慨赴死的前辈们,我可曾有过这样一个瞬间,明知不敌也要象致远号那样冲向前方?


纵然我们不能成为邓世昌,甚至不能成为致远号上那二百多名殉国的水勇,但我们至少能成为一枚子弹,一朵飞溅的浪花,或者是一部虽然沙哑但非常卖力的留声机,以便当后来的人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能意识到那是一场多么气势恢宏和意义深远的历程。


于是我写了长篇小说《斗争》。我想用自己的笔写下这些年来法院的经历,写下我们这一代法官的奋斗。这本书完成于2009年,现在回望,当初的思想其实还是停留在肤浅和表象的起点上,但我太希望人们能了解这十几年来法院和法官们的风雨历程。



法官经历塑造独特的思考方式

在旁人看来法官这一职业经常要面对一些社会上并不美好的事,不美好的事很容易给人带来一些不好的情绪或负能量,你是如何调整心态面对那些并不愉快的案件的?


真的非常感谢您的理解!长期的法官生涯确实让我思考方式不同他人,比如无论做什么我总是会想到“证据”,家里会留存很多购物发票。另一个习惯就是在外很低调,怕惹事儿,宁愿吃点亏也不想和别人争执,怕别人知道自己是法院的。因为这往往让你一下处于不利地位,好像被贴了标签。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会弥补我,比如当事人获得公平的判决时对你真诚的感谢,亲友对你特别的尊重,遇到麻烦时会请教你,会采纳你的意见,这都是一种认可,足以弥补那些小小的失落。




人人都该看看《红楼梦》

看您也经常写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之前有一位受访的名博说过女人一定要看红楼梦,那您最喜欢红楼梦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不仅女人,大家都应该看看《红楼梦》,因为那不仅是曾经,也是当下。那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哲学,还有心灵鸡汤。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林黛玉,感到她真纯,有才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体验,能够理解里面众多的人物,喜欢的人就更多了,从贾母到王熙凤,从探春到尤三姐,只要理解了人物的情感和处境,你就会对这个人物产生共鸣,就会喜欢她(他)的。


工作之余爱好广泛

工作之余您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喜欢看历史、哲学、影视文化方面的书,喜欢写作,旅游,逛街,看电影。偶尔做一些手工DIY,编点包链、手机链,送人,或者自己欣赏,自得其乐。当然也喜欢刷朋友圈,看看别人的生活,点赞或吐槽。




寄语

博客中国,思想的伊甸园,心灵的芳草地。我们在这里相聚放飞,收获的是更优秀的自己。真诚期待博客中国成为当代中国思想界最醒目的航标、最温馨的家园!—— 李晓梅





想和他们一样接受我们美女小编的采访,让更多读者知道您?

首先,您得先有!个!专!栏!

写文章、拿赞赏,还有更多精彩服务陆续推出!

赶快点击“阅读原文”注册博客中国专栏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