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客中国独家邀约50位诗人简评:中国诗歌死了吗

2017-01-06 博客中国

◆ ◆ ◆ ◆

中国诗歌死了吗

诗人中岛

     这个题目,绝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诗人和诗坛本身,诗歌还算是苟延残喘的活着,而对于诗歌之外的整个社会,几乎都一口同声的告诉世界,诗歌死了,虽然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诗歌上半身还活着(指唐诗),下半身已经死了,但这些都已经表明,诗歌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社会冷遇,只有诗人自己还在津津乐道,还在狂欢,还在自恋。
    尽管各种以诗歌形式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活动,各种诗歌朗颂软件不断推陈出新,但是这些并不能证明社会群体在参与诗歌,在表达诗歌与时代的共鸣,更无法回避“诗歌死了”的事实。
    其实,对于当代诗歌,用“行尸走肉”一语更能够代表当代诗歌的现状,因为,大部诗人的诗歌创作是缺乏生命力的创作,大部分诗人认识不到自己的诗歌写作问题,他们不关心社会,闭门造车,他们甚至连自己的生命感受都没有,诗句无病呻吟,诗歌没有体系,诗人只关心自己,自己以外诗人的诗歌与他没有仼何关系;而诗歌圈子也是这样, 从不关注自已圈子以外的诗人,从来都是圈子里的诗人自我相互吹捧,之外的诗歌好也被说得一无是处,因为他“不是自己的人”,而我们大部分诗歌理论家,见钱眼开,有钱就大写特写,把垃圾诗歌都捧上了天,大言不惭,胡说八道;更难以置信的是,所谓的中国诗歌“国刊”竟然也粗制滥造的为烂诗台轿,这样的诗歌氛围也让人对诗圈产生厌倦的心理,其实,中国诗歌已经不是阳痿那么简单,而是已经糜烂。
    今年是中国诗歌100年,博客中国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和诗人、文化学者、读者共同来探讨这一“诗歌死了”现象,通过这一话题,来为中国当代诗歌的进程提供更丰富的社会声音,以此来惊醒诗人们。
    无论诗歌生也好,死也好,那应该是已经逝去的昨天,在2017年里,愿我们共同珍爱的诗歌能够凤凰涅槃,获得勃勃生机。而博客中国“2017中国诗歌助力计划”也愿意与诗人们一同起航,重新找回大唐的诗歌盛世。

◆ ◆ ◆ ◆

小编说:很感谢中岛老师对于诗歌现状给予的点评, 同时博客中国还邀请了当代诗歌界的50位诗人对于“中国诗歌死了吗”这个话题进行简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犀利的观点。

杨    黎

还没有死干净,但最后是一定要死的。这就像一个人要万岁一样,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看见过,所以它并不是不可能。中国最弱智的教育,就是关于诗歌的教育。在唐朝,甚至宋朝明朝清朝,它们加在一起,也没有本天朝写诗和读诗的人多。诗歌死了,咋说?只是写诗当官的人少了,那也算本族众不幸中的一点幸运。特别是现在写诗的大多数都那么瓜,阿门。


叶匡政

诗歌当然不会死,只会活得更好!诗歌、寓言、谚语等,原本就是口语时代,这样的时代,显然更适合诗歌的传播。电子媒介在转瞬间,能把我们的声音送到想去的地方,也能在转瞬间听到我们想听的东西。人们正重新感受荷马那个“口语”时代所经历的一切。所以,诗歌会变得更有生命力。只是关于诗的某些观念会变化。


韩庆成

中国诗歌当然没死,但无可否认它最具力量的部分已经奄奄一息。这部分诗歌就是以北岛的献给遇罗克两首、叶文福的将军两首、黄翔的《长城》《野兽》、曲有源的《“打呼噜”会议》《关于入党动机》等所代表的干预诗歌。在一个文字管控日趋严厉的时代,这部分诗歌的消亡,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最大悲哀


洪    烛

即使所谓的文学死了,诗歌也不会死,如果没有诗歌,中国的文学史将变得苍白许多。诗人是中国文学的精英,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华,形成谁也无法否认的传统。所有文体里,惟独诗歌至今仍是非卖品。即使整个纯文学都边缘化了,诗歌也要更为边缘化,在刀刃上跳舞,在悬崖上跳舞。即使整个纯文学都不纯了,诗歌也要替所有的沦陷区保留着最后的纯粹。


陈树照

只要人类还有孤独,诗歌就不会死亡,新诗不过百年,仍处在试尝和探索之中。虽因种种原因,诗歌一度远离大众,好在,近年来诗歌正在回暖,正在理性的回归。诗歌作为人类一种特定的语言,就像人的呼吸、思想、空气从来就没有远离,它有时是一剂良药,既能治病,又可疗伤,所以说,只要人类还有孤独,诗歌就不会死亡。


童    心

没有!我以双手举过头顶否认,以我的眼睛和心灵及血液深处的暖,见证当代诗性永恒的生命力。中国诗歌,自古至今,一直以其独特的的生存空间立于尘世,无论哪个朝代,直至今日,诗词与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化领域的一面旗帜。世事沧桑,不变的是这文字叠起的昂扬,迎接着毎一个清晨的朝阳。


柴松献

诗歌不会亡!只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诗歌才被社会边缘化,受到大众的冷落,最重要原因是诗歌脱离了社会大众,脱离了社会大众诗歌自然就没有了生命力。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现在的诗歌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更无美可言,口水诗泛滥,不利于社会传诵;二是现代诗歌晦涩难懂,脱离了大众,以致读者尽失,所谓的读者都是“诗人”,失去了写诗的意义。


一清

中国诗歌是不会死的。即使中国诗歌光光地只变成了少数人的喜好,但诗魂一定是荡漾在国民心中的,因为诗总是那样澎湃地反映着人类情感的,反映着民族的热血与激情。一个没有诗的民族,一定有着不可言说的悲哀。所以,诗的兴盛可以一时落寞,但诗一定活着,在传承里,在血性民族的内心中。它在等待,等待着点亮,等待着冬去,等待着春雷春声的到来!


老    巢

如果我说中国诗歌“死了”,也只是其中已腐败的部分死了,也必须死。比如服务于体制的“歌德体”,反人类反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抒情婊。比如与汉语无关的“翻译体”,以诗之名反生命反日常生活的“假大空”。诗人会死,但诗歌不会死;即使诗可能死,但诗意绝对不会死。


殷晓媛

这个命题中的“诗歌”完全可以代换为薛定谔的猫,它们的共同点是:分类特异化、过程表象化、单数映射群体的二分化,必须以“叠加态”的体系认知去剖析。赋予“死亡”边界清晰的定义是第一步,定义所指代的阶段、程度、范围,增加了话题的层次化和函数返回的多级可能。


卓仓果羌

诗歌是自然,是精神,是信仰,是属于整个人类大脑中的那个“海绵体”。你看她在那里,实际不在。你看她不在那里,实际她就在那里。诗歌就没有死不死一说,只有自由不自由一说。中国诗歌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自不自由,你自由,你就有“生命力”。不自由,你就只有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金    笛

诗歌在我的印象中非常崇高,不象现在觉的可有可无。诗歌真的死了吗?我不认可。我更相信它迷失了,在这个浮躁、庸俗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它不仅没有了古诗词的韵味、含蓄,也没有了近代诗词的明快、优美了,所剩的只有“诗”的招牌和“圈”里的奉迎,如此而已,所以在很多人心里,诗歌死了!


周碧华

只能说,中国优秀的诗歌死了或正在走向死亡。如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样,诗创作的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些缺少健康心态的人混迹诗坛,并引领着所谓时尚,使诗歌跌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真正的诗歌,它应该使人愉悦,让人看到希望,是生活方式中的一抹亮色,而不是颓废与自慰。


马启代

诗歌不会死,中国诗歌当然也不会死,这是由它产生的本源决定的,它来自于人心,作用于灵魂,产生于对世界表达的需要,尽管人类艺术门类日趋多元,但形式多样媒介繁多都是表象,诗与歌的相对分离都不能让诗消亡,诗还在人的生命深处不生不死。诗在不断死中活着,无须自扰! 


湖山盟

诗歌不死 诗歌永存,诗歌永远不会死。诗歌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弦音,诗歌是璀璨语言世界里的明珠,诗歌是生命海洋中至高无上的追求。谈论诗歌,就是谈理想、谈希望、谈光明,谈论那些真实、善良、美好的事物和经验。诗人是为诗歌而疯狂、为诗歌而傻傻地不为钱财写作的人。写诗是高尚、圣洁的行为,应当获得社会尊重和文化自信。 


向以鲜

诗歌是只不死鸟,从来就沒有,也不会死。诗人则是殉道者,须拥有这样的情怀: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汉语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诗歌是写给自己和神倾听的,同时也是写给万物倾听的:经天纬地谓之诗,光风霁月方有度。 我们坚信,诗人和诗歌是民族的脊梁和血液,没有诗意的民族,注定是一个衰落的民族! 


王竞成

语言不灭,诗歌就活着,我一直坚信,中国诗歌一直活着,而且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诗歌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真正的诗人,诗歌是自己的一切;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灭,诗歌不死。诗歌来自无处不在的地方,甚至超出人类想象的宇宙。即使人类有一天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诗歌依然存在他活着的世界。


沈天鸿

诗歌不会死,中国诗歌自然也不会死,但有一些渐趋严重的沉疴,主要是:1无道德感。“下半身”出现时还有普遍批评,现在已经普遍赞扬、立即成名。2缺乏思想性。这虽然有浅阅读时代的影响,但不抗拒并且迎合,甚至否定诗歌需要思想,是主因。3真正的诗歌理论、评论相对稀少而无力引导乃至匡正诗歌创作。


张    后

首先来说,“中国诗歌死了吗”这是一个伪命题,诗歌是我们的生命当中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即使我们都死了,它依然在。诗歌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它就存在。甚至我们还在母腹中尚未形成胚胎,它都先于我们存在。当今诗歌已经独立于文学之外了,类似于一个人工心脏,既使悬挂在身体之外靠自身仍然存活。


曾念群

对于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我们对诗歌一时疏离只是篝火上跳跃闪逝的一颗火星,在沉睡的灰烬中,炽热的火种不会因此泯灭,诗歌的基因迟早要涅槃重生,并闪耀出中国人灵魂有别于当下的另一面


雁    西

生命中有爱,诗便不会死。诗是生命,生命是诗,只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诗歌便会存在,诗与生命同在,诗意生活是生命的理想和境界,由此,诗歌不会死亡,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诗歌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诗歌是自然在艺术中的光芒,这种光芒可以永恒,可以穿过人类心脏。


郭思思

“可以看出,诗歌不仅发展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抱团开拓的前景越来越激烈,很多人认为诗歌将死的论断,一定程度来说,是自己失去了童真,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的表现”。被称为中国叙事诗“里程碑”的李发模如是说。诗对于我,是宗教一样神圣的。我爱诗,甚于爱自己的亲人!中国的诗歌经历了几千年,不但不死,而且将永放光芒,照耀人心。


杨小滨

中国当代诗从1970年代发展至今,始终充满活力,如今已经达到了新诗开创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处在最为璀璨的时代。这个结论并不意味着当代诗坛没有浮夸。但即使撇开繁荣的表面,我仍然可以看到在写作意义上最前端的中国诗人已经贡献出了可与世界现代文学经典相比肩的作品。


汪    抒

人类不绝,诗歌就不会死亡。诗歌是萌发于心灵中的种子,与生即有。外界所有的一切(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只是催生或阻挡其继续生长的风雨。即使没有纸张,没有印刷,没有出版社,甚而没有网络(它们只是承载诗歌的一个媒介),但诗歌并没有在冥冥中消失。它的顽强,远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料。


丁小琪

诗歌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薪火,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旧时代的千百万文人靠诗文走上仕途呢,一篇诗文闯天下。新时期,近百年,首先是新诗的出现,让文坛耳目一新,掀起了诗坛的新潮流。诗歌从未离开过我们。如果一定要把谁死了做个命题,那么,只能说不喜欢诗的人或者不读诗的人心中的诗意死了,而不是诗歌死了。


鱼    浪

就中国诗歌现状而言,个人认为将其定位为中国诗歌最鼎盛期一点也不为过。至于有人对中国诗歌提出如此质疑,这纯粹是杞人忧天或故弄玄虚。当然,网络的出现致使诗歌质量参差不齐,这点在所难免,不过,我们应坚信好诗一定会在滚滚长河中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大浪的侵蚀。


宋醉发

尽管市场经济在中国过火面积达到百分之百,但是春风吹又生。诗歌的种子在中国文化精英心里是任何大火都烧不尽的。


杨章池

诗歌不死,我们仍在整体前移,中国新诗百年,渐成大观。它延续,因为背后那个广博深厚的传统土壤;它成长,因日渐“东渐”的西风。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天,诗歌就不会灭亡。对永恒的追问,诗歌的种种专长,决定了这种文学体裁和表现方式在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是不可取代甚至更被需要的。


连占斗

中国诗歌不可能死亡,否则,持这样观点的是悲观主义者,也是厚古薄今者。中国诗歌不断地越过原有的阵地,把以前的诗人推到后面去,中国诗歌不仅没有死亡,它发展的生命力更不可估量,因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汽车马达一旦发动并出发,谁也无法阻挡,这是时代发展所赐予的必然趋势。


胭脂茉莉

仅仅因为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我们就大呼诗歌已死,我是绝对不会赞同的。诗歌是否已死,和时代的虚无肥胖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诗歌这人之为人的最后所在,它藏在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血液里,再进一步说,只要有人存在,它就不会消亡,不会死去。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诗歌,属于每一个时代的优秀诗人。


老    德

中国诗歌并没有死,下半身写作虽然分崩离析,诗歌却回到自己的本身,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多向的、多种风格并存的状态。特别是微信时代的到来,在手机里写诗的人愈来愈多,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诗,日以万记。这可能是诗歌最好的时代,诗歌不但不会死,而且正以它新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典裘沽酒

要说中国诗歌死了吗?不如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太快了。这就是中国诗歌没多少读者的原因。我们的读者对诗歌的审美还保持在现实主义和浪漫生义的阶段。别说读者,就是诗人本身大部分还处于翻译诗和审美写作阶段,这就是写诗的比读诗还多的原因,这也是造成中国诗歌死了假象的原因。


杨    罡

很多诗人不写诗很多年,却热衷于自黑,作秀,媒体则热衷于拿中国诗歌的生死问题炒作,除了包藏商业目的“祸心”外,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中国诗人正努力找回自己消失多年的存在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望通过商业化炒作复兴中国诗歌,无异于痴人说梦,缘木求鱼。只有甘于寂寞,安守内心,写出无愧于时代、贴近人心的好诗,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


丁小村

诗歌不会死亡。是人类智慧的灵光闪现,人类精神的诗性表达,通过语言艺术来表现。基于歌咏的需要和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喜欢,人类不会抛弃诗歌,对于当下中国人也同样。但有一些诗歌被一些拙劣的诗人一写出来就即刻死亡。比如简单模仿和重复的,比如脱离了人类生存处境的鲜活和深刻的体验,比如两种权力话语下(体制和资本)被扭曲了的伪艺术。


沮水布衣

诗歌没有死,死的是诗意的生活,死的是诗意的思维,是诗人耐不住寂寞了。诗人们感觉养在深闺无人识,急切得想找到知音,想引发共鸣,内心的名利性重了。所以,诗歌没有死,是我们的心死了,是我们的生活变了。缺少了诗歌的生活,缺少了诗歌的社会,都是可怜的。


周    渔

中国诗歌死了吗?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管喜不喜欢,她就在那里。冻而不僵,腐而不朽。况且她还没走到冻腐的地步,每天诗歌呈现万千气象,操哪门子心!诗歌有高下,态度无好坏。只要热爱、投入,不敢保证他能成为大师,至少他对得起自己。因为他“一直在路上”,而不是像有的一首成名,即江郎才尽,死在揽奖、名场、酒局上。


虞千野

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表达,也是历史面貌的概括。作为汉语书写中国的诗歌,百年来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颠覆了传统。诗歌是不可能死的,评判诗歌的生死等同于评判精神的存亡。不显像不等于不存在,沉潜不等于消失。诗歌在适应时代的坐标,分行只是一种固有形式,这个星球只要有人活着,就有诗歌的寄所。


吴少东

中国新诗正要跨过一百年的门槛,像一个考完试从学堂带回成绩优良成绩单归来的少年。但这个少年正用力地一往无前。他虽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一个上午,但拿云的壮志与方向从没有丧失过。一百年前,中国诗歌脱去了长袍马褂,穿上了西装,至今还常穿着。一百年后,我更希望中国诗歌能穿上改制后的中山装,散发汉语灵魂香气的中山装。


谢长安

现代诗到今天已经发展了一百年,但和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比起来,他依然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诸君在此讨论新诗的盛衰存亡正是担心这种幼嫩的文体会阖然夭折。尽管现代诗的生存环境堪忧,但尚未糟糕到濒临灭绝的地步。这源于现代诗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可以披荆斩棘、绝处逢生。


刘道远

诗经还在/诗坛还在……/当诗人们把目光投向于各种奖项而不屑、就像王健林不屑于十位数的小目标那样……/我们能说当下的诗安然无恙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成为了开发商的广告词,/海子眼里诗意的蓝和空气,成为贴上标签的商品……/我们能说这还是海子眼里的海吗?/我们能说诗没有病入膏肓吗?


梅千岁

中国诗歌,越活越年轻,越来越好,死不了,神奇的汉语,当英语都要消失的时候,汉语也不会。因为她太美了,太好玩了。


犁    铧

诗歌是不死鸟,是涅槃了的凤凰。诗歌没死,因为诗歌是心灵的氧吧。世界需要森林,人性需要诗歌。诗歌不死,总有更多的诗人在前行。心安非诗人的故乡,诗之心永远在路上,每向前一步都靠近神的启示。诗人生在大地总不忘仰望星空,他们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星座。对于他们来说,诗的意义等同光的意义。人们,难道有谁不需要不喜欢这样的光芒吗?


诗人十品

中国诗歌没有死!也不会死。只要中国人还有活着的,中国诗歌就永不会死。中国诗歌是生长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支永不凋谢的美丽花朵。尽管遭遇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这朵花依然会坚强地开放着,因为她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华文化的繁衍紧密地连在一起,她的喜怒哀乐从骨子里就是中国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老雅痞

中国诗歌没有死,诗人都被迫躲进了生活的“雾霾”中。这种环境激活了他们的诗歌细胞,中国诗歌需要一个更宽广的互联网平台来发现每一个“诗一般”存在的诗人们。每个中国诗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超级IP,中国网络文学的平台需要对这个群体重新做一个定位。


雪    克

中国诗歌死了吗?这是一个虚无并且故弄玄虚的问题。诗歌怎么可能会死呢?我甚至对一些权威人物的"不满意说"都不当回事,更何况"终结论"。中国新诗,如果每百年诞生百几十位,足够了吧?这东西,多是不可能的,不多反而是常态;其实,每百年哪怕只产生几位伟大的诗人,就足以说明诗歌不死。


云经立

中国现代自由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今天读来依然美好得打动人心,此外,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等等。到了建国后,新时期以来涌现出来的优秀诗人是一拨接着一拨,脍炙人口的佳作也随着一代又一代新的优秀诗人出现而不断产生。优秀诗人与优秀诗歌,从来就没有断裂过!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诗歌就永远存在!诗歌永远是生命历程中的怒放!


牧   野

"诗歌死了!"的命题近三十年提起、放下若干次了。每次之前,我都认为,诗歌应该死了。提醒之后,又感觉这是个伪命题。至少在我看来,还没有替代诗的某种事物出现。 我们说艺术死了!是指认审美艺术死了。一言一弊之,审美已成了空虚、无人格的代名词,和人的本质不发生联系,所以它死了,然后有表现,创造个体生命本质存在的艺术替代了它。诗也是,特指某类情趣用品的诗歌死了。


博客中国2017中国诗歌助力计划公布

博客中国诗歌频道将为诗人们完成更宏大的诗歌愿望,为他们完成各种诗歌形式的仪式,让健康的、力量的、永远生长着生命血液的诗歌有温度地传播下去,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服务于诗人,服务于诗歌,为中国当代诗歌新起点打开起跑线,让我们和健康诗歌一起共同奔跑。

诗歌是诗人的精神灵魂,让诗歌体现价值的时候到了,欢迎爱好诗歌写作及想出书的朋友联系我们吧!
联系邮箱:publish@blogchina.com
联系电话:13801374094


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

中国现当代诗歌100年来的发展与积淀,更多的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在不断涌现,对推动中国诗歌的跨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多诗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些优秀的诗歌不仅仅是生命之诗、心灵之诗,更是一个民族人文发展的伟大结晶,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这些永不褪色的诗歌。


读诗的民族,有一种永不褪色的贵族气质!

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声音。诗歌,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正气和希望。读诗的民族,往往会有一种永不褪色的贵族气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世事变迁,但唐时的风,宋时的雨,总会以今天的方式继续着。


诗人是“世上最美的事业”!

一个伟大的民族,即使再富有,诗也不会显得多余;即使再贫穷,诗也不能被缺少。诗歌已走过了漫长的时光,新诗经历了多方面的变革,然而在这一系列的革新背后,总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较之所有的事物,诗歌不仅不贫穷,反而最富有;不仅不短暂,反而最长久。


诗歌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

诗歌给我们带来一个异于尘世的五彩世界。在那里,湖泊可以在云彩之上荡漾微波,鸟雀可以同小孩一起嬉戏,沙漠也能生长出烈火。它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诗人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