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如今的宠员工狂魔大boss?

2017-12-14 博客中国




众所周知如今的刘老板是出了名的宠员工,他每年都会随机走访京东各地的配送站和仓库,每次走访期间,当地分公司的高管就会战战兢兢,因为他很容易发火,而发火的原因,几乎都和基层员工的待遇有关。


他要求一定要把员工宿舍按照高级单身个人公寓的标准来打造;从成立京东公司起他就从没停止过发起各种扶贫项目并且不断发扬壮大坚持至今;他还会自掏腰包给老家全村650余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出了每人一万元的“春节特别红包”;日常奖励员工豪车手机的小事更是比比皆是。


他曾说过:“小时候因为贫穷带来的伤痛终身难忘!尽力帮助最底层的人成为了内心深处的一种情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以上的话!”


通过刘强东的这番话我们不禁会好奇他的成长环境到底是怎样的?或许只有了解了他小时候经历过的贫穷才能理解如今他的种种做法和言论吧。





刘强东的童年照片


在《我的创业史》中刘强东是这样回忆小时候的:


小时候记忆深刻的就是贫穷,可是依然快乐。每天都玩,玩疯了。我们是三组,我天天都带我们村的孩子跟隔壁村的一群孩子打仗。打仗不是“武打”,不是打得鼻青脸肿的那种,而是“文打”。双方从来不见面、不动手、不武力,我们永远用“箭”。“箭”就是包着泥巴的芦苇,打到人也不会受伤,最后看谁身上被射得多就算输。


小时候镇上都是没有电的,我还带着村里的孩子跑到镇上去,到镇政府的大院,坐在门口看电灯泡,这么亮,觉得不可思议。


这大概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吧。我生长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单纯而简单的环境,在农村没什么别的玩法,就是玩弹弓、玩弓箭,抓鱼摸虾、逮黄鳝,可这都是自己想玩爱玩的。虽然贫穷,但是无忧无虑。用我母亲的话来说,就是我从小就喜欢捣鼓,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小的时候农村没有自行车,拖拉机走来走去,但坐拖拉机很不容易,自己又不愿意走路上学,我就做了一个带方向盘的车,前面带钩子,然后在村里看到拖拉机就钩着拖拉机坐着这个车去上学了。


我小时候,就觉得父母的商业模式做不大。那种作坊式的方式,永远只能驾驶一条船,区别不过是把 40吨换成 80吨,再换成 120吨。那时候就想,他们为什么不创办一个船行,来赚租船的费用?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有几百条、上千条船,而且都在海里。我曾经跟父母讲过,但他们听完后笑着说,这孩子疯了?



方兴东作为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发起人,看看他对刘强东的成长历程的点评:



方兴东 · 点评


聊起小时候的成长历程,我很惊诧于刘强东如此清晰的记忆。很多小时候的细节和情节,能够历历在目。刘强东的讲述非常坦诚、清晰,小时候的生活和情感历程,无疑是他最珍惜的底色。我在做“互联网口述历史”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都是访谈中我个人最关注的部分。因为,后来的成功故事都有着一定的程式和框架,而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都比较本色、纯粹。更重要的是,这是每一个人的源代码。一个人的个性和价值观,基本上形成于小时候。甚至其视野和格局,都可以在他的成长中找到源头。他如何构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故事中的信息,基本映照了一个人的事业乃至一生。因此,可以说,刘强东讲述的童年故事,是本书最难得的部分,值得大家多回味。


我个人对于刘强东的偏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和我一样,来自农村。我们都从小全程深刻地经历了农村的艰苦生活。很大程度上说,是农村生活和环境,塑造了我们言行举止的基本个性和待人处世的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研究中国互联网历史的时候,发现早期脱颖而出的互联网精英们,无论是三大门户的王志东、张朝阳、丁磊,还有 BAT的李彦宏、马云和马化腾,还有雷军、周鸿祎、王峻涛、陈一舟等,基本都来自城市,至少也是县城,与农村相比,当年他们的生活环境基本上相当于今天所谓的中产阶级。尽管当年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投身互联网创业的群体中,来自农村的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当然,最近一批开始脱颖而出的,不乏成长于农村的,除了刘强东,还有贾跃亭、余承东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值得专家学者好好研究一下。


从我个人来说,农村生活决定了自己鲜明的价值观。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纯粹,无疑是其中最宝贵的。在与刘强东的对话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村生活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基本的底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农村的生活基本上差不多,地处苏北的宿迁更加贫穷。刘强东的经历,一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相信会引发很多同时代人的强烈共鸣。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平凡的世界》反映的是 1975年到 1985年之间(恰是刘强东的童年阶段)西北农村,其实也是整个中国农村,变革最剧烈的十年。十年轰然爆炸之后,农村人真正的大规模的离乡和蔓延拉开序幕,通过高考,通过经商,通过打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城市挺进,或者匍匐前行。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城镇化浪潮依然风高浪急。农村人洗进洗出,灵魂依然缺乏妥妥的安身之时。1987年,我自己就是因为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而毅然选择去西安上大学。与我这个文学青年不同,刘强东是怀抱着“入世”

的强烈抱负选择了北京。


《平凡的世界》的生命力在于,草根的、底层的,永远是激励各个时代变革的力量源泉。《平凡的世界》,其实感动我们的不是技巧和手法,而是字里行间的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不是谁都可以感受到的。就像今天的互联网精神一样,更多的人把它练成了新时代的成功学。这种精神与世俗的成功学似乎很接近,其实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前者是自下而上的,真正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困难和困境;后者是自上而下的,激奋来自于对最终成功的追求。前者的意义在于过程,就像尼采所说的“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后者的意义在于结果,在于享受名利双收的最终辉煌。前者在于“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在困难中始终坚守内心的纯粹和做人的纯正,不会简单为了成功而妥协;后者为了结果为了捷径可以放弃很多原则,甚至同流合污。如果你将孙少安、孙少平的故事当作另类成功学看,那也不能太怪你,因为农村人精神中的纯粹与高贵,你感受不到!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创造了城市”,平凡的世界,永远的奋斗精神。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深刻的农村生活,你可能就无法理解那种人与人之间贴近的感情,无法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纯粹的关系。不断远去的农村,平凡的世界,就是距离人、距离自然、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可惜,我们是永远也回不去了!


柏拉图《理想国》有则洞穴寓言,说的是一群人生活在洞穴中,火把映照出来的一切就是他们认为的世界。直到有一天,有人走出洞穴,看到了外面阳光下的一切,但是刺眼头晕,难以适应。这则寓言是从另一个角度诘问世人:我们到底应该走出洞穴,还是回到洞穴呢?而对于曾经身心饱受贫困重压的刘强东来说,他自己走出了洞穴,已经海阔天空,已经名满天下。但是他内心的诘问是:自己要不要回头把众多乡亲,以及中国广大和乡亲们一样的、一生缺乏公平和机会的人们都带出洞穴?


今天已经成功,已然高居富豪榜的刘强东,其对于农村和家乡的强烈感情(一般城市人没有这种独特的情怀和价值观),依然是驱动他不断奋斗、驱动京东不断前行的动力。这种动力,在以农村为主战场的中国下一个 7亿网民的新进程中,依然是京东最宝贵的财富。


孙少平、刘强东,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该如何定位、如何选择,坚守什么、放弃什么,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可能卓尔不群,不断超越自己,抵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走出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以上内容均摘自刘强东口述《我的创业史》,东方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看了上面的精彩小片段,是不是还想了解更多刘强东的童年趣事和创业历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刘强东《我的创业史》







近日这本由互联网口述史出品,刘强东口述,方兴东访谈及点评,刘伟整理的刘强东《我的创业史》正式发售了!


这是第一本互联网口述历史产出的人物传记,也是刘强东第一次对外简述儿时的成长故事,这也绝对算得上是刷新大家对刘强东固有印象的一次深度访谈。


读刘强东《我的创业史》,遵从内心真实感受找到真正自我,固守善良本性从聪明升级到智慧,真正实现正道成功!






互联网口述历史






无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时代英雄创造的,终究都是人创造的。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一部分脱颖而出的个人,在历史进程的重要关头,没有错过时代赋予的关键时刻,依靠自己个人的特质和独特的努力,成就了独特的贡献和不可能的奇迹。他们是历史进程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凝聚时代变革的典范,聚焦和深入透视他们,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的精彩,展现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就是推动中国从半农业半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策动者和引领者。是推动整个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级的信息文明的功臣和英雄。他们的个人成绩与时代意义,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断得到彰显和认可。

方兴东语






点击原文链接,购买刘强东《我的创业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