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人节千万别用这些诗词卖蠢,它们与爱情无关

2017-02-14 李山、陶短房等 快微课

今天情人节,熟悉课长套路的真爱粉都知道,课长是不会放过任何教育孩子的机会的。

情人节该让孩子们学点啥呢?最近诗词大会掀起古诗词的学习热浪,就给娃读点古人描写爱情的诗词吧!有人张嘴就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打住!打住!

别再读下去了,娃要被你带沟里了!

课长郑重提醒,千万别在朋友圈里卖弄这些诗词啊!因为,这些诗词根本与爱情无关!

今天情人节,我们来涨涨知识,告诉孩子那些被无数后人误读成爱情的古诗词吧!

《关雎》不是爱情诗!

打开《诗经》,头一篇,很多人都会念诵上那么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周南》中的《关雎》,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首讲述男子追求美女的爱情诗,

然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撰文认为:《关雎》是诗经中吧被误解最严重的一篇。而且是:千秋与万代,代代有误传。在西汉,儒生说此诗是“刺康王”,就是讽刺西周建立后第三代的周康王的。到了东汉,又流行一种说法,谓《关雎》是赞美后妃之德的,所谓后妃,就是周文王的妻子太姒。这实在都是让人丈二和尚的说法,诗篇哪有康王的影子,哪有太姒的痕迹?现代的误解,却是由爱情至上的心态弄出的新花样。

《关雎》并非谈爱情:今人的各种注本,当然还有各种教科书,解释此诗,十种有九种都会说《关雎》是一首爱情诗,但是说《关雎》是“爱情”之作,却是十足的断章取义,“现代化”古人。

1、人称形态不对劲儿。篇中“君子”“淑女”对举,明显是旁观的第三者才有的语态。试想,在一个群体里,就说在一个班级里吧,一位男同学爱上了一位女同学。他写诗:“那位美好的小女生啊,是正派男生的好配偶。”这样示爱,能行吗?若是爱情诗,总得用“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之类的“我”与“你”的语态吧?《关雎》却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有这样写“爱情诗”的吗?这不像人话。你看《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的句子,写的就很:“你可好心看上我?(看上的话)撩裙渡溱(zhēn,古河水名)水来找你!”这才叫传达爱情。

2、乐器也不对劲儿“琴瑟友之”还可以,像今天这样,男生拎把吉他到女生宿舍边弹“我心中不能没有你”,可以。可是“钟鼓乐之”的钟鼓,首先要有一个悬挂青铜乐器的木架子,而且,一套挂上去的编钟,就今天发现的较早的西周器物而言,最起码是三件套。怎么,要组织个小乐队到女生住处演奏吗?此处,咱们就不说趁一套编钟乐器需要身份,一般未婚小伙是没有实力来办这事的。

长思钟 西周穆王时期 国家博物馆藏(资料图)

3 场合还是不对劲儿。诗篇暗示的是一场典礼才有的音乐规模。周代举办典礼,堂上一般有盲人乐工歌唱,用琴瑟伴奏,古称“升歌”;堂下庭院则摆设钟鼓笙磬之乐,升歌之后,堂下演奏,称“间歌”。升歌与间歌相应相和,才是一场典礼的歌乐之局。《关雎》这首诗,先言“琴瑟”,再言“钟鼓”,正是暗示出典礼的场合,符合周礼用乐的规矩。至此,可以确信《关雎》根本不是现代人理解的“爱情诗”,而是婚姻典礼的乐章。诗篇原本是带着自己使用场合的印记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写的不一定是男女爱情?

《诗经·邶风·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关于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不是男女之情,还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写战争中的将士思念妻子。纵观整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一首爱情诗,而是描写战争主题的。所以,建议还是不要瞎用这句话去示爱了。

专栏作家陶短房认为:中国如今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但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没读过啥《管锥编》的。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并非男女相思

《江上赠李龟年》又名《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题目有两个版本,当然它的另一个题目更广为流传,即《相思》。不过为了表达这首诗与李龟年的关系、以及其所表达的主题,所以本篇题目选用它另一题《江上赠李龟年》。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从《江上赠李龟年》的题目,就可见此诗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唐玄宗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大家都很熟悉: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王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别再用“春风十里不如你”夸心仪女孩了!

《赠别二首之一》

唐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很多人认为“春风十里”是用来形容好女子的,这个女子必定是才貌双全气质不凡;是对一名女性的极高赞誉,通俗说就是“比花儿还美”。

又是专栏作家陶短房考证:

“春风十里”是大和九年杜牧所作《赠别二首之一》,赠别的对象是扬州某雏妓,赠别的理由是他终于等到一纸调令,要结束长达七年的“地方官秘书”生涯,回长安就任监察御史,从此要和扬州的风花雪月作别。这位雏妓的名字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她的雏妓身份却“永垂不朽”,因为杜牧自己给写出来了——雏妓的年龄还不到十四岁。这里的“春风十里”特指扬州的繁华,且着重形容的是风月场所之繁华,而且就诗中所指,其实是以场景借代人物,特指“春风十里中人”——也就是扬州风月场的妓女们品貌不凡,正因为第三句的“春风十里”其实是指代全扬州城的妓女,才会有第四句“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承接,意思是“虽然扬州城的妓女个个花容月貌,比起姑娘你来说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因为出处不凡且颇合诗词需要(四个字是“平平仄仄”,很适宜用于绝大多数格律诗词的词句中),因此后世多有借用者,但其基本含义却仍围着扬州、风月场所这两大要素打转。

如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首词是感喟扬州经历南宋初年兵焚浩劫后的凄凉景象,“春风十里”则是对昔日扬州盛况的概括。

但词的下阕不仅提到“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而且直接点及“杜郎”(杜牧),表明姜夔自己也认为,“春风十里”的本意是写“青楼”和“豆蔻”(十三四岁的雏妓),而自己的用法属于引申意义。

天涯何处无芳草才不是说失恋呢!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知道是谁在“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后面加了“何必单恋一枝花”,这句话
成为后来人失恋时最好的振奋口号。估计苏先生知道要气的从坟墓里跳起来。


'天涯何处无芳草"典故出自屈原的《离骚》—— 何所独无芳草兮 尔何怀乎故宇?什么意思?“何所独无芳草兮”的意思就是 '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意思,两个意思是一样的。哪里没有美丽的鲜花呢,我何必要怀念你原来的旧地?你楚王不是排挤我吗,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何必一定吊死在楚国这棵树上?这是屈原说的话,看似很干脆,很果决,很豁达。
但是,结果呢?屈原这样做了吗?他朝秦暮楚了吗?当然没有,非但没有,反而在楚国灭亡的时候投江自尽,以身殉国。这是一种对君国的忠诚。他表面上说何所独无芳草兮 尔何怀乎故宇?看似不在乎,可内心深处却是在乎的,对君国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忠诚。
同样,苏轼此时的遭遇和屈原何其相似?花甲之年,被贬岭南,遭遇坎坷,身世飘零。他会不知道屈原的选择吗?当然不会。他会不知道屈原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吗?当然也不会。所以他才会在这里说 '天涯何处无芳草",以屈原自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尽管遭遇不公,遭遇贬谪,但内心深处依然充满了对君国的眷恋。
所以, '天涯何处无芳草"看似是乐观豁达的宽慰排解之词,其实却是痴心不改。所以这句话流露出的是更加悲凉浓厚的伤春情怀。
所以它的真正意思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任凭他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是写真爱情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本来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两句的意象,两两对照,巧妙自然,宛若天成。用象征的手法,传达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上句用春蚕所吐之丝比喻绵绵不绝的思念,“丝”、“思”谐音,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用蜡烛燃烧所流之物来比喻缠绵的相思之泪,比喻自己为相思所承受的痛苦,无尽无休,就像蜡烛烧成了灰方流尽烛泪一样。

但是不知为什么如今写老师都喜欢用这句,问题是老师也并不买账啊!已把这句话列为最坑老师的名句之一了,当老师就当老师,凭啥要又是死、又是泪的,老师当到这么苦逼的份上也是够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被误读了

《诗经·王风·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现在大多数都认为是“三秋”就是三年吧。其实“三秋”是指三个季度,正好与前后成排比,层层递进。古人也有对此的注解,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所以呢,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季!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你是不是怀疑以前读的是假诗词?其实,古代的语言和现代人本来就差距很大,有些诗词离开了当时的写作背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思维方式解读,就与作者的原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所以啊!没文化真可怕!学点文言文很有必要!

本文综合参考李山教授《风诗的情韵》等资料编辑,转载授权请后台留言


点击报名:2017趣读小古文春季班,有趣、有料、有效!仅剩少量名额,25日开课!

了解师资和课程详情点这里:

别错过古文诗词里的绝美雪景!趣读小古文:《咏雪》

更多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孩子的阅读境界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社会地位

童话写作有绝招,周六有场天长语文名师写作公开课!

开学了,别再让这些教育谎言继续坑你家孩子

开学充电书单:让孩子爱上数学的阅读

田妈经典伴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下部(1)

田妈经典伴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上部(完结篇)

众多顶级名师支持的教育公众号,和孩子一起成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快微课,精彩教育资源每天呈现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快报趣读小古文春季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