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领读: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留下来——《城南旧事》

快微课 2020-09-21

快微课

汇集顶级名师资源

关注


暑假快到,又到了孩子们可以尽情阅读的日子。接下里的时间,快微课将陆续推出【跟着名师读经典】栏目,邀请国内顶级名师带领你去经典好书的文字里“出生入死”,学习深度阅读、在阅读中发现、思考……


今天,请出我们小语界的男神级老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


今天跟着蒋老师共读经典《城南旧事》



很多人读《城南旧事》,是因为那篇《冬阳•童年•骆驼队》。


大家知道《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因为这篇文章小学课本里有。


《冬阳•童年•骆驼队》,在有的版本里是序言,在有的版本里是后记,有的版本里索性成了第一章节。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确定《冬阳•童年•骆驼队》出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的题目很特别,它不是短语或句子,而是三个没什么关联的词。当作者觉得连贯的一句话无法把心里的想法说清楚的时候,就会用这种方法——选两三个看起来不搭嘎的关键词,放在一起。


那问题就来了,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个词呢?


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孩子眼中的新鲜

是的,在《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里,“骆驼”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明写的就有19处,还有8处“它们”,“它们”包含“骆驼”。


为什么老是提到骆驼?英子对骆驼感兴趣啊!特别是骆驼队吃草料咀嚼的样子。


原文片段: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是啊,这一切,在6岁的小英子看来是那么新鲜,那么有趣,以至于小英子都看得“呆”了。这“呆”不是“傻”的意思,不是“蠢”的意思,而是指小英子看得入神了,看得着迷了,以至于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呆就呆吧,不发一点呆,不做一点傻事的童年还叫童年吗?大人才无趣,看到什么都是一副“就是这样、不过如此”的样子。


英子总是对什么都好奇。仅仅骆驼,英子就有太多的要问。


骆驼脱毛了,英子就想——骆驼也怕热吗?


骆驼脖子上挂个铃铛,英子就想——骆驼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呢?


骆驼夏天的时候不见了踪影,英子就想——骆驼夏天去哪儿了呢?还会回来吗?


英子“总是问,总是问”,妈妈都有点不耐烦了。可是,英子问得何止这些,整本《城南旧事》,英子一直在问。是的,孩子热衷于刨根问底。


看到胡同口的水井轱辘,树上垂下来的“吊死鬼”虫,放话匣子的小贩……英子什么都想看一看,什么都想问一问。


发现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屋边草丛里的厚嘴唇男人、戴眼镜的德先叔、抿嘴笑的兰姨娘、裹着小脚的宋妈……英子谁都想了解一下,谁都想问一问。


就说“宋妈”吧。听说北京的老妈子爱偷东西,英子看着宋妈肥大的裤子就想,宋妈不会偷了她家的大米顺进裤筒里去吧。


就说“秀贞”吧,惠安馆里的疯女人,人家看了她都绕开走,英子却好奇得不行,总想走进了看清楚些:她到底是啥样子的人呢?


总之,大人视而不见的小玩意儿、小人物、小事件,英子都好奇,都想问。我想,这就是童年的样子吧。






童年不仅好奇, 还有自己的理解。


骆驼脖子上挂个铃铛,大人的解释是震慑狼群。而英子呢,她猜想是骆驼耐不住沙漠中长途跋涉的寂寞 ,给自己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骆驼换毛了,大人熟视无睹,觉得它瘌痢一样难看,而英子呢?想着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让他们穿一件整整齐齐的衣服。


是的,孩子的想法总是多一些趣味





惠安馆的秀贞,在大人眼里,就是简单两个字——“疯子”。英子呢?她看到的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伤心的妈妈。


躲在草丛里的年轻人,在大人眼里就是一个小偷。英子呢?她看到的是一个善良的供弟弟上学的哥哥,是一个能说知心话的朋友。


是的,孩子的想法总是多一点人情味。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英子说不清楚,但似乎又比大人看得更明白。 大人总是习惯贴一些“好人”“坏人”“疯子”“贼子”之类的标签。


因为好奇,因为单纯,英子带我们走进那些人和事,这是很多大人看不到的人和事。


更接近事情本来的样子。





童年—— 终究要和他分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城南旧事》里多次提到《送别》,小英子爱唱这首《送别》。是的。某种意义上,《城南旧事》就是讲分别的。小英子一次次经历分别。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在城墙、街巷、残阳、驼铃的背景里,英子认识了一些人:秀贞、妞儿、“小偷”、宋妈……可是,这些人最终一个一个离开了。


有一天,秀贞离开了。小英子喜欢这个“疯女人”,小英子经常去找她聊天,秀贞会给她染指甲,会给她用牛角梳子梳头,会跟她说她的女儿小桂子被丢弃了……有一天秀贞在风雨中离开了,很可能离开了这个世界。


有一天,妞儿也离开了,小英子喜欢妞儿,小英子经常去找妞儿玩,在西厢房里一起看小油鸡,一起玩踢制钱,一起诉说心事……后来,妞儿跟着秀贞在风雨中离开了,很可能永远离开了。


有一天,“小偷”也离开了。小英子喜欢这个老实人相的的“小偷”,小英子总是忍不住到那个被破墙包围的长满了草的空地里去找他,去听他讲故事,去和他相约“看海去”……可有一天,“小偷”被抓住了,他也离开了。


有一天,“兰姨娘”离开了,小英子其实是喜欢兰姨娘的,喜欢她油光刷亮的麻花髻,喜欢她利牙利齿在家里制造欢声笑语……可有一天,兰姨娘和德先叔走了,也永远离开了。


有一天,宋妈离开了。小英子喜欢宋妈,宋妈疼爱她,会带她逛街,会给她买驴打滚儿,会给她的弟弟妹妹喂饭擦屁股,会照顾她一家人的生活……可有一天,宋妈盘着腿坐上毛驴,跟着爱赌钱的丈夫回家了,她也离开了。


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小英子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也永远地离开了,爸爸生病了,爸爸去世了。


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和我们相遇,然后有悄然离去。



为何有那么多分别,为何人世这般凄苦?没等小英子想明白,童年也离开了,童年就像骆驼队,像疯女人,像“小偷”,像宋妈,像父亲……突然之间就走了,说走就走了。


《城南旧事》似乎在告诉我们——长大是不可避免的。


大人们总是提醒英子——“你长大了”。                

    

宋妈回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


兰姨娘临走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的那个“小偷”说:“等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说:“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最后,英子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在心里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而且,童年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林海音在书里面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可是,让心灵的童年留下来,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海音自己也说:“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再也不会做了……”


我们每已经长大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慢慢地,不再热衷于刨根究底,开始适应用这个世界标准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习惯在人情世故的包裹下,做事前冷静地想清楚,喜怒哀乐的振幅从大波浪变成了小涟漪。恶俗地讲,“淡定”了。并且,中庸了。





冬阳——?

冬天总是让人感到寒冷。


《城南旧事》总是让人感到伤感。


怪不得有的小朋友对我说:“我一定要给《城南旧事》这本书写个续集,我要让英子眼里的世界变得美好一些,也让英子身边的人得到一个美满的结局。”


林海音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呢?


因此,她在书里一次次写到冬阳。


原文: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有了冬阳,人的心变得暖和起来。


林海音写“冬阳”是否是这样的意思呢?


你觉得呢?


购书链接

(有需要的朋友可点击下单)


往期共读:

名师领读:和蒋军晶一起读《我的妈妈是精灵》

名师领读:跟着蒋军晶一起读《草房子》——我们都有一个想哭又想笑的人生


- END -


回复“快微课”,会有更多惊喜内容!


今年暑假,

跟着顶级名师带学习深度阅读

和立竿见影的写作技巧

(👉点击查看课程介绍):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本文部分内容联合转自:有一间读写教室,已获得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