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完了!学渣感觉特别好,学霸总说考砸了,为什么?

快微课 2020-09-21



F

riday


今日字签



2019-1-19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能力较高的人则对自己的能力做出低估。



这些天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陆续进入期末考试。甚至有些学校已经考完了。不知道家长们都准备好甘蔗了吗?



一位当教师的家长——川妈,在全校统考完以后,常常会问问走出考场的孩子们考的怎么样。这一问,川妈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一向坐在前排、积极认真的学生,都很谦虚:“老师,我觉得一般,有一、两道题答的不好。”

总是坐在后排默默低着头的孩子,反而很自信:“我觉得自己还行啊,全都做完了。”

可是批完卷子,统计成绩一看,学霸都是“假谦虚”,卷面都快90分;学不好的孩子那是“真自大”,是全做完了,只是正确的不多。


还记得这个 呼和浩特2018届文科毕业生王沛然吗?在高考后,觉得自己没有考好,还想可能要复读。

结果最后考了648分,以内蒙古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网友纷纷评论,是在下输了,打扰了!



为啥会这样?

今天,就和学爸学妈们分享一个认知心理学理论:邓宁-克鲁格效应。懂得了这个理论,你可能会找到帮助学渣逆袭的妙招。



邓宁-克鲁格效应:

学渣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总刷屏的“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吧。


P.S.不要看到“搞笑”两个字就以为这是个山寨货。事实上,搞笑诺贝尔奖可高大上了,不仅邀请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得主当评委,入选标准也非常“高端”: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


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就颁给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邓宁和他的博士生贾斯汀·克鲁格。


他们的研究发现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最初源于一个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1995年的一天,美国匹斯堡一名叫麦克阿瑟的男子明目张胆地抢劫了两家银行。没有任何伪装,他便嚣张地闯进银行,如入无人之地。


案发当晚被捕后,警察给麦克阿瑟看了监控录像。结果他大为惊讶,疑惑地嘀咕:“我明明涂上柠檬汁了呀!你们怎么还能看得见我?”原来,这傻贼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柠檬汁有“隐身功能”……


看不见自己的无能,也看不见他人的能力,以至于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虚幻优越感


这起案件引起了邓宁教授的注意,他和克鲁格就此展开了研究。两位学者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 能力差的人无法正确认识到真正有此技能的人是什么水平;


  •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和正视自身不足,及其不足之处的极端程度;


  • 能力差的人经过恰当训练,在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后,最终会认识到并且能承认之前的无能程度,从而作出更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 能力较高的人则对自己的能力做出低估,认为如果有些事情或问题对自己来说很容易,那么对其他人也一样简单,甚至更简单。

TED上有一个关于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动画视频,非常有意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679k95udz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因为我们并不善于准确评价自己


TED视频中提到,有100多项研究发现,人类有虚幻优越感。


比如,88%的美国司机认为自己的驾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员工:工作能力不强,却觉得自己处处优秀,之所以业绩不如人,都是因为领导不重视、同事不配合。

特朗普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看起来高高在上,智商超群的政治家也不例外。


2017年美国大选时,美国媒体疯狂谈论邓宁-克鲁格效应,讨论对象多是特朗普。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批评:


特朗普不仅是试图欺骗别人。他的谎言是用来建立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在片刻之间就感觉良好,并且轻松自如地自欺欺人。


因此,他堪称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历史纪录保持者,这个现象是指能力欠缺的人也没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无能。


顺便说下,虽然邓宁-克鲁格效应是由邓宁和克鲁格两位学者提出的,但细究下来,一些历史名人早就发现了——


  •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芝诺: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知道得越多,圆的周长也就越长,接触的未知的范围越多。


  • 达尔文: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 罗素: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孩子学不下去时,

请告诉他邓宁-克鲁格效应


简单来说,邓宁-克鲁格效应就是这样一根曲线。



横轴代表知识、技能的困难程度与学习的深入程度,纵轴代表自信心与成就感,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评估。


当孩子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灰心丧气,甚至想半途而废时,不妨把这条曲线讲给TA听。


我们刚开始学习一门新知识时,由于接触到了一个新事物,好奇心高涨,越学越起劲,自信心和成就感爆棚,很快就达到了“Peak of Mr. Stupid”愚昧之山。


接下来,“蜜月期”结束,我们发现知识越来越复杂,习得的速度也越来越慢,自信心和成就感随之不断丧失,学习由快乐变成煎熬,直至进入痛苦的“Valley of Despair”绝望之谷。


此时,我们如果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学下去,就会发现虽然进展仍然缓慢,但学习似乎没有那么吃力了。


在长长的、一直上扬的“开悟之坡”上,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热情越来越高,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恢复,学习状态重新走向良性循环。


这是198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找水》,相信爸爸妈妈们都不会陌生。


画中人手拿铁锹挖井找水,或深或浅地挖了5口井,却没有一口出水。他便不耐烦,远离而去了。让旁观者急得恨不得一铁楸拍醒他:傻瓜,别再挖其他的坑了,把前面的挖深一点不就行了?


坚持的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告诉孩子:

学习不是一直都那么快乐的


现在很多爸妈都推崇“玩中学”,这种教育理念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不能告诉孩子学习一直是充满愉悦的。


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孩子看到学习的全貌,以及了解他们在不同的阶段会遭遇怎样的沮丧和低潮。


有了这样的预判,孩子即使在陷入困境时,也会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勇敢地直面挫折。而越是获得知识,越能看清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件新闻。

一个胆大包天的中年男人,在某个晚上在北京东路上对路过行人进行抢劫。还在纠缠过程中,就被附近的警察一把揪住。警察都想不通,他哪来的胆子,竟然敢在省政府门口、市政府附近实施抢劫。

那人很委屈地回答:“我看这边树这么多,我以为是郊区偏僻的地方,没有警察。”

这种“傻”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盲目优越感,只是没有这么极端而已。尤其在孩子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比如,孩子刚学钢琴时,经常会有这种现象:能弹一小段曲子,骄傲的不行,甚至大言不惭地称自己为“高手”。后面越学越难,他的这种盲目自信,慢慢被困难磨掉了,甚至变成了不自信。

给他解释邓宁-克鲁格效应,看了曲线,告诉他这就是学习该有的样子,刚开始觉得容易,当越学越深时,会感到困难和压力。但是越过了这道坎,你会感受满满的开心和成就感。

孩子到底能听懂多少不重要,但相信这会让他更谦虚一些或更坚韧一点,他肯定会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这一道理。

最后要告诉孩子的是:多学习,你知道的越多,就越不容易掉入自我膨胀的陷阱。


【近期热点推荐阅读】

↓↓↓

 25岁妈妈拿命换孩子,高龄产妇大出血拼死生男孩:是母性的伟大还是生命的赌博?

➣ 妈妈是送外卖的,也是爸爸捧在手心的小公主!这个男孩暖哭了全世界……

➣ 杭州中考变天!小学家长炸了锅:小升初拼民办还是留公办?

➣ 36岁二胎爸爸加班猝死!妻子日记曝光:2019年,别再拿命开玩笑

➣ 人贩子春节前要冲业绩了!警察深扒拐子当街抢人内幕,家长必看!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文章丨素材来源:mom看世界。作者:川妈,博士,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