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价学区房能提升孩子成绩吗?答案令人吃惊!

快微课 2023-03-11

国外工作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情。
在美国的华人群体,总被描述成逆来顺受的样子:工作中内敛沉静,生活中规矩谨慎。不论是被“冷漠的无视”,还是遭遇的职场天花板,华人历来能忍则忍。
但有一件事是特例:子女教育。
如果你挡了华人为子女教育铺的路,再能忍的华人,也能和你拼命。
国外华人如此,国内家长呢…… 
这几天,不少杭州的一年级新生家长就在经历着这样的煎熬。
占据杭州教育热搜榜首的,不是中考高考,也不是小升初,而是幼升小学区房!
西湖区学军小学总部一表生爆表,不少落户年限不够的孩子要被调剂至钱塘外语学校校区,据家长透露,虽然学籍还是学军,但是一些教育资源无法与总部共享;
拱墅区文澜实验小学一表生爆表,上百名学生要被调剂

下城区长寿桥小学爆表,部分学生不再按照落户年限,而是按照填写志愿录取。有些家庭买了长寿桥的学区房,但是因为志愿填写的原因,可能连分校都读不了:
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爆表:
杭州钱塘新区的文海学校最近因为一表生被调剂的事情,家长也挺闹心:
7月10日文海教育集团公布录取信息,今年文海一表生爆表滴有点多,所以有75人调剂到了云帆,42人调剂到了下沙,31人调剂到了景苑。
被调教的学生家长意见比较大,去管委会楼下呆了一天一夜,极力争取权益。
到7月13日有家长发来截图,说文海被调剂的学生可以在养正小学过渡。
但是,养正是一所民办小学,需要摇号入学,学费一年数万,家长不干了,凭什么公办的一分钱不花就能享受我们民办的教育资源?于是家长去问养正的校长,结果养正的校长回复令人挺吃惊的:
▲截图来源于家长群
养正的校长回复说没有接到调剂的通知,更不会同意这样的决定
目前,这件事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回应。
其实不仅杭州如此,其他城市关于学区房落户就读这件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在一个月前,深圳某名校出台学区房设限新规: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学位房,需要实际居住六年以上方能申请学位;而大于50平方米的,只要一年即可。
看到这个新规,杭州家长是不是心理平衡一点呢?
当然,这个新规后来因涉嫌歧视,撤销了。
真的应了前面那句话:如果你挡了华人为子女教育铺的路,再能忍的华人,也能和你拼命。”

在杭州,这几年,每年的入户期限都在提前,每年杭州的教育部门都会发出学区爆表的预警:今年,杭州各个区的第一梯队学区房入户就读期限是这样的:西湖区:
学军:2年3个月文一:3.5年文三:2年7个月
江干区:采荷二小: 2年8个月
拱墅区:文澜实验:2.5年卖鱼桥:9个月
滨江区:江南实验月明校区:3年4个月闻涛:2.5年滨文:11个月
上城区:胜利钱塘:3年天长:一表应该全收,一表三可以录取。
钱塘新区:文海:1年半学正:1年左右
下城区:长寿桥:3年安吉路:爆表于是家长们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买学区房要趁早!要趁早!要趁早!已经有不少家长娃还没出生,就去看学区房了。

杭州的小学资源真的很紧张吗?学校不够读了吗?仔细分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正如当下楼市新盘摇号一样,倒挂明显的热门网红楼盘能吸引万人摇,而一些冷门楼盘却屡遭流摇,销售到处推销也卖不掉。

杭州一表生爆表被调剂的学校集中在以上第一梯队的学区房,事实上,主城区有很多学校学位还是很充足的,一些不那么热门的公办学校甚至能实现二三十人的小班化教学。

那么第一梯队的热门小学为什么总是爆表呢?主要原因就是热门学区房换手率实在太高了!

这段时间,我也在关注学区房,和一些卖学区房的中介打交道。中介告诉我:现在只要出来一套总价适中的热门学区房,几乎一两天就能成交。一位重点公办小学生的家长说:前几天把自己的一套学区房挂出去,因为总价不高,且满五年,一个星期就成交了。买家的孩子才小班。

现在杭州对学区房落户已经开始严格执行6年一个学位了(二胎不受此限),但是这样的换手率,依然不是一所学校能承受的。所以会一年又一年出现爆表的问题。

很多学校也是绞劲脑汁扩班:但是班级并不是想扩就能扩扩班之后的师资问题可以稀释有经验教师,通过再招新毕业大学生应对,大不了一个老教师带两个新手教师组班;

但是没有教室才是硬伤:很多学校为了招进更多学生已经没有了专用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教室...这对于本来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落户年限长的学生合适吗?还有很多学校把教室办公室甚至领导行政楼都改成了教室。

其实,学校和主管部门已经为了尽可能多的招进更多学生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努力了。政府部门也在加快建设新学校的进度。

问题是,家长不买新建学校的账啊,就算是名校托管的,很多家长还是盯牢几所老牌名校。

所以,总是会出现“花了500万买学区房读不上书”这样的报道:

但是,对此,也有人提出:买房是投资而不是消费,当初买房的时候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保证能入读。


实际上这些年,教育资源的匮乏,已经形成了一条教育鄙视链。

是否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孩子的努力和禀赋没多大关系,而是取决于上一代人的社会阶级,取决于孩子父母的财富和地位。

在北京,6、7平米的老破小能卖出250万元的高价,几十平米连卫生间都没有的破烂老房子都能比肩国外的豪华别墅海景房,实为奇观。

中国人的思维是,买最贵的学区房,读最好的书,这样就可以拿到清华北大的高学历。但讽刺的是,最后大家发现,大部分从清华北大毕业的人,根本买不起高价学区房。

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哲学问题,学历值钱还是学区房值钱?


关于学区房的另一个思考:买了学区房,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吗?

这里要给大家泼冷水了:学区房对孩子成绩没什么用!

哈佛经济学家洛兰特·福莱尔教授的团队研究发现:

重点学校的升学率高,只是因为收集了好苗子,相比一般学校,读重点学校并不能额外提高孩子的成绩。

纽约市有三所著名的重点公立高中,上这三所中学要参加专门的入学考试并按成绩划线录取。这三所中学的升学率比普通高中高出许多。

例如哈佛和耶鲁两校在纽约市录取的学生,60%来自这三所中学。

研究对象为两组学生:

A是成绩刚好达到分数线而进入重点高中的;B是成绩没有达线但只差一点的。

通过耐心查找,福莱尔教授团队获得了所有1989年到2008年A和B两组学生的大学升学和毕业数据,又通过权威大学排名对这些大学的质量进行了比对。

统计显示:

分数越高的孩子,四年后能上大学的比例也越高,但在分数线两侧,即A组和B组孩子并没有出现成绩断层式差距,“凤尾”和“鸡头”所读大学的优劣,也没有不同。

所以,孩子上一个中等质量的学校足够,没必要为了优质学校去买学区房。


影响孩子成绩的,是父母的学历

《魔鬼经济学》书里讲过一个案例:

波士顿市政府为了让穷人区的孩子能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启动了一项帮扶计划,把黑人贫民窟的一些孩子送到富人区上学。

但申请的家庭太多,最后只能抽签决定。

统计发现,那些中签去了优质学区的黑人孩子,成绩虽然比不了富人家庭的孩子,但要比他们原来贫民窟学区的孩子更优秀

这是学校的作用吗?不是!

因为统计还发现,那些家里提出申请但没中签的孩子,成绩比本学区的平均成绩也高出一截,跟中签去了好学校的孩子没有差别。

这说明,家庭对孩子教育是最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重视,对孩子越有利。

还有一个经典而有趣的案例。芝加哥一个教育局调查发现:

区内很多低收入家庭很少有书,而这些人家的孩子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

于是教育局决定:由政府出钱买书送给那些没书的家庭,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看。此后,教育局不仅记录了送给了谁送了几本书,还记录了孩子们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包括那些没被送书的孩子。

获得赠书的孩子学习变好了吗?

结果很让教育局领导失望:学习成绩不仅跟送没送书无关,跟孩子花了多少时间看书也无关。

注意!但是,如果孩子出生在一个高学历父母的家里,就算家里的书孩子一本没读过,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好。

结论是: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越有利。

实现阶层突破,效仿孟母三迁

以上结论是不是让人很绝望?能力一般的父母是不是没有希望了?不要绝望,我们有办法破解马太效应。
九十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实施过一个“Moving to Opportunity”(MTO)计划——向机会搬家。政府给不同家庭提供了两种援助方式:
1、政府给每个贫困家庭发一笔租房代金券,让其搬离现居贫民窟,至于搬到什么地方则没限制。
2、政府也发一笔租房代金券,但是对贫困家庭搬去的地点有要求——目的地贫困率必须不能大于10%,即穷人必须搬到一个中等收入或以上的社区。
统计发现,跟继续住在穷人社区的家庭相比,搬家去非贫困社区的家庭,除了健康有些好处,家庭收入、失业率等其他一些指标都没什么改变。
让你失望了吗?重点在后头。
但几年后再次统计发现,搬家到中产社区家庭的孩子,在收入、大学升学率等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没搬家的家庭!虽然家长这一代没办法向上晋升,但好的居住环境让孩子得以突破阶层。
所以,想跨越阶级鸿沟,如果资金有限,更合理的选择,不是买学区房,而是去大城市高素质社区租房。
做父母的可以向邻居学习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孩子也可以跟更优秀的同龄小伙伴交朋友。天下本没有学区房,好孩子多了,也便有了学区房。

——END——



公办和民办的暗战开始了!最先PK的就是这件事……近三年的中考学霸有什么共同点?小学生家长一定要看看!民办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摸底考四门总分不到100!监考老师吓懵,校长愁了……6年级“神童”来了!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一个真敢领,一个真敢发

版权声明:本文资料来源:实话教YU(ID:shihuajiaoyujun)小司聊理财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