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雷家书》被踢出语文课本背后藏着中国式家长的残酷真相……

小婷半清 快微课 2023-03-27

《傅雷家书》是历年来八年级下册的初中必读必考阅读名著。但是近日,传出这部书被踢出语文教材的消息: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拍手称快:

这部书中,傅雷在多方面教育引导儿子,从音乐、艺术、做人、哲理等方面给孩子灌输了自己的观念,塑造了一个慈爱又严格的好父亲。然而,读过这部书的网友却这样说:

读者为什么会对这本书有这样的反应,如果你了解傅雷,或者细看家书,就会发现,这本家书合集的背后,藏着很多中国式家长的残酷真相,让人细思极恐,唏嘘不已。

家暴儿子,给孩子带来抹不去的童年阴影

1954,傅雷的儿子傅聪去波兰留学,也从这开始,傅雷写下了大量给傅聪的书信,一直到1966年傅雷夫妇离世。后来这些书信被小儿子傅敏收集整理,出版了《傅雷家书》。

打开这本书,在最初的书信中,傅雷就这样说过:

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

这句话里,藏着很多辛酸过往。

1908年,傅雷出生在江苏一个乡镇,傅家当时也算大家大户,家产颇丰。

不幸的是,在他四岁的时候,傅雷的父亲就去世了。家中的兄弟姐妹也在瘟疫中夭折,只剩傅雷这一个孩子了。

为了重振家业,母亲把所有希望和心血都寄托在傅雷身上,对他极为严苛。

傅雷从小得到了优质的教育,但却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在母亲的严格监督下,傅雷除了吃饭就是学习。甚至母亲还会用滚烫的热蜡油贴在他的肚脐上,用来惩罚不认真读书的他。

用傅雷自己的话说,自己的童年只有愁容,不见欢笑。

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傅雷带去了童年的阴影,可也给他种下了暴戾的种子。

等到傅雷当了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傅聪要求也是一样严苛。

傅雷最开始是想让小傅聪学画。

因为傅雷对美术鉴赏深有造诣,培养一个大画家是他长久以来的念想。奈何小傅聪“长了一只音乐的耳朵“,无论哪种风格的音乐,都能使之如痴如醉,而到了画画的时候,每每都是张牙舞爪地涂鸦。傅雷虽然气的吹胡子瞪眼,也只好作罢。

老子想通了,儿子便开始学音乐了。傅雷请了最好的老师,卖掉了老婆的首饰买了最好的钢琴。心血付出的越多,期望便越大。磨练一份技艺是耗人心血的,当最初的新鲜感一过,难免会松懈,成人也如此,更何况天性活泼的孩子了。

傅雷是怎么当一个父亲,一个教育者的呢?

稍有走调便严加斥责,甚至会把孩子的头往墙上去撞。

因为傅雷调试,便罚他只能吃白米饭。

傅聪有时会被绑在门口,这叫“示众“。

邻居会经常听到傅雷大喊大叫和扔东西的声音,以及孩子被打的哭叫和告饶。

当父亲在独裁的路上走得太远

这还只是孩子犯错时傅雷的做法,可在平日无事时,傅雷似乎也想做他的威严的“管理者“。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傅雷在孩子面前是不笑的。

《傅雷家书》“代序”的作者楼适夷曾经吐槽傅雷有点“残酷”:

“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

他拥有了父亲的威严,但也失去了孩子的喜爱和信任。傅聪和他的兄弟傅敏,在父亲面前虽然俯首帖耳,小心翼翼,但也是隔了一层,于是欢笑是不与父亲更有的,更别说一些孩子的小心思了。

于是到了青春期,当孩子不再承认父亲绝对的威严,而父亲又固执地想维护他那张老脸时,就是个熟悉的故事了——离家出走,父子决裂。

十七岁的傅聪在别人家住了好几个月。

我们有几个人离家出走超过三天了。

也许这只是少年人的热血上头,但我们也难以过多苛责傅聪。最激烈的反抗是来自于最严厉的压迫。即使父子俩在回忆往事是能付诸一笑,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损伤是持久而深刻的。傅聪最后成才了,但毕竟他有的是中国最顶级的教育资源——贵族家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们不可因此忽略狼爸式的教育的高风险性。

傅聪5岁的时候,正端坐在书桌前练字,可傅雷不知为何一下暴怒,抡起手边的蚊香盒向儿子砸去,一下砸中傅聪的鼻梁,血流如注,还留下永久性的伤疤。

儿子傅聪从小就表现出音乐上的天分,于是傅雷培养儿子学钢琴。

可傅聪每次练琴时,只要有一点出错,傅雷必定一个巴掌打过去,更严重时用藤条伺候。

有一次傅聪被打得半死,傅雷还不解气,把伤痕累累的傅聪绑在家门口的树上,让路人围观。

这些行为,早已超过家庭教育的范畴,已经是暴力和虐待了。

有一次,傅聪向来家里做客的杨绛哭诉:爸爸打我打得真痛啊。

不仅如此,傅雷还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更不能发出声音,连拿筷子的姿势、座椅的远近都有着严苛的规定,傅聪就这样过完了是自己战战兢兢的童年。

傅聪留学波兰之后,傅雷在家书中依然展示了他强烈的控制欲。

傅聪回信寄来了一张照片,却被傅雷接连发出几个疑问:

照片是谁替你拍的?

在什么地方拍的?

怎么室内有两架琴?

又有些背后还有竞赛会的广告?

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的傅聪已经二十多岁了,面对这一连串的盘问,哪里还能让人感受到家书的温暖和亲切。书信中傅雷的这种强制控制欲多次出现,看似是关怀儿子,实际是想操控儿子。

整本家书读下来,在感叹傅雷的博学多才之外,也让人感动一种深深的压迫感。

同时,傅雷对自己的小儿子傅敏,就显得格外冷漠。

傅敏也曾想学习小提琴,可却被父亲强制驳回,第一说家里只能供一个音乐人,第二说他天资不足,不是块搞音乐的料。就这样,傅敏的音乐之路被父亲强行中断。

客观来看,傅雷虽然对孩子们谆谆教导,但对大儿子极度控制,对二儿子又特别冷漠,实在不算是亲子教育的典范。

人至中年之后,傅雷渐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惭愧。

所有才有了《傅雷家书》开头的这一段话: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与其说《傅雷家书》是一本教育宝典,倒不如说是傅雷的忏悔录。

这样的书,你觉得应该被踢出语文教材吗?‍

留言区聊聊!

— E N D —     

被封神的国产动画为啥遭家长炮轰?

2023全国小学生寒假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

阳后肺炎占比8%!上个月专家不是这么说的呀!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