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破局!楼市再传大消息!上海宣布:“一价清”!

2017-07-24 政商阅读

近日,上海出台了被称为“一价清”的调控措施,斩断炒房客、开发商的后路。今天下午,上海又传来大消息,首批“租赁用地”以超低价转让给了上海市的两家区属国有企业。




上海正式宣布:新房销售实行"一价清"


日前,上海市住建委联合上海市物价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宅及其附属地下车库(位)等设施销售监管的通知》。



主要内容如下:


1、开发商卖房子、车位等附属设施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备案价销售,不得收取电商费、团购费、茶水费等其他任何价款或费用;


2、不得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使购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


3、房价、车位价格都需要向政府备案,定价不合理的,政府部门可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重新申报备案”。如果备案后需要调价,也需要政府部门同意。


4、商品房、车位等附属设施的销售都采取“价格承诺制”,要在销售现场明码标价(包括价格,以及价格有效期)、公示价格承诺书。


5、违反规定的开发商,一经查实,暂停网签资格,情节严重的降低直至取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并列入本市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治理楼市乱象 “变相涨价”行不通了


在房地产调控渐趋收紧的态势下,一方面,部分项目不得捂盘销售,而备案价格又低于开发商预期;另一方面,上半年调控不断收紧,银行贷款利率上调,购房者热情下降,不少开发商就以捆绑销售车位、地下室等,搞“变相涨价”。


这不仅容易产生法律风险,也会因规避税负,导致违法行为。特别是,若听任此种捆绑销售大行其道,则会严重影响楼市调控政策的目标和效果,广大民众的不信任情绪也会加剧。


敢不敢出台“一价清”,已成为地方政府是不是真心调控房价的试金石。一价清,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再玩备案价之外的其他花样了,必须老老实实按照备案价卖。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楼市调控进入关键节点,上海出台此类新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杜绝房地产销售市场乱象。


上海"只租不售”土地零溢价成交


今天下午,上海首批公开出让的两幅租赁住房用地以零溢价成交,楼面价均不足每平方米6000元。


这两幅地块位于浦东新区张江南区和嘉定区嘉定新城挂牌后短短20天,分别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竞得,楼面价依次为每平方米5569元和5950元,均是底价成交。此次竞得两幅地块的,均为国有企业。



根据7月4日上海规土局网站公告,上述两幅地块采取“只租不售”模式,项目建成后,将至少提供1897套租赁住房房源。


上海中原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上海近期出台鼓励租赁的政策,这两幅地块的成交有标志性作用,标志着上海新增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已全面启动。”


“从价格来看,这两幅地起拍价格就不高,体现地方政府对租赁市场的呵护;算上各种成本,张江的项目理论租金回报率至少7%以上,嘉定项目租金回报率至少在6%以上,均比当前租金回报率高,保障房企合理投资回报。”卢文曦分析称。


2017大转折:住房将重回“公有制”?



前两天,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时候打了个哑谜。他说,2017年对于中国房地产来说,意义堪比1998年。


1998年,中国楼市发生了什么?这年是中国楼市走向市场化的分水岭。此前,楼市基本上是“公有制”,政府、国有企业建房,职工以极低价格租住。市场化改革后,房子成为商品,开发商出现了。于是,“城镇化+房地产+大基建”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今天,这个模式有点玩不下去了。一是大多数中小城市,房屋已过剩,而人口增长缓慢;二是房价跑得远比收入快,老百姓追不上;三是楼市积累了明显的泡沫及民怨。


所以从去年起,国家开始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及酝酿建立“长效机制”。


雄安新区的出现,是第一个重磅炸弹。在雄安新区,商品房很有可能不出现,或被严格限制。 


随后,厦门开启了限售的先例,二三十个城市跟进。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追溯性限售”。


再往后,100%的自持项目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出现,直到上海把转让的土地性质定位为“租赁住房”。


这些天,更具爆炸性的消息来了——国家圈定了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搞住房租赁试点。


即是说,国有企业、政府将强势介入租赁行业、设立“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之前,这些领域是完全市场化的。


在上海、深圳这样人口有显著流入的大中城市,未来新增住房结构将发生重大转折,“公有制”主导住房市场的局面,肯定会出现。所以可以说:住房正重返“公有制”。当然,“公有制主导”不意味着“公有制包办”,市场化模式仍存在,这叫并行不悖。


在住房过剩的大多数中小城市,基本上还是市场主导;


在住房供不应求的大中城市,公有制将发挥主导作用。


其实,什么“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满意,让大家都有“获得感”。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综合中新网、人民网、国事直通车、光明网、央视财经、中金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