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广电能否借机完成弯道超车?

2017-08-24 广电独家

文 | 于秀娟;来源 | 国家广电智库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热潮正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领先的大公司都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目标,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大力研发生产与之匹配的硬件设施,悄悄进入了“新硬件时代”。


从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防、自驾领域到电商零售等,人工智能正在渗入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迅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



正如李彦宏所说:“人工智能堪比工业革命或电力革命,将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跑慢了的广电,亟需抓住这个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8月22日,由BIRTV组委会主办的BIRTV视觉人工智能峰会上,北京未来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监熊飞、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监林东海、百度度秘高级产品经理李静、中信国安广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光华、阿里云视频技术专家肖长杰、智能传媒技术中心副主任曹三省等业内人士以“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电视场景革命”为主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一、人工智能爆发给广电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


2017年,人工智能之所以进入新一轮爆发期,在李静看来根本原因是计算能力提高、算法取得突破以及数据井喷,直接原因则是算法开源后参与者更多、应用更广泛、投资更活跃以及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任何新技术最终都要经过实际应用的检验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2016年下半年VR的遇冷主要原因就在于实际应用性不够、商业前景不明显,但是随着硬件设施的更新和视频内容的大量生产,2017年已经有了回暖迹象。


人工智能也必须尽快走出实验室,与垂直行业相结合才能迎来春天。熊飞认为,广电行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智能视频,包括收视分析、节目推荐、视频导流;


二是智能应用,包括电商购物、投放精准广告、建设智慧家庭;


三是智能运营,包括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用户关怀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了广电用户体验


根据林东海的介绍,数据、计算、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语音识别、视觉感受、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五大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在广电发挥了一定效力,带给广大用户崭新的体验。



语音识别技术让人与电视开始对话。从PC互联网时代依靠键盘和鼠标,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依靠触摸,再到人工智能时代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等更加自然的方式,每一次人机交互系统的更迭都在推动时代变革。


李静称2017年为“对话式人工智能元年”,认为语音识别技术解决了传统电视的痛点,即依赖遥控器来选择节目,按键多、进退路径繁杂,尤其是给老人、儿童带来了很大不便。


目前百度和中信国安开发的语音识别技术,能做到“听清、听懂、满足”,即适应广阔空间、狭窄空间、车载、嘈杂等不同环境下不同设备的语音输入识别,而且对方言有一定的容错度;在听清内容之后懂得解析用户的意图,支持用户多种自由表达方式。


比如,“我要看热播的电视剧”“我要看有孙俪和邓超合演的电视剧”等单轮或多轮表达方式,帮用户迅速找到节目,满足其需求。


与语音识别技术相配套的智能硬件设备也已研发生产,投放市场。中信国安在长沙金城开展了“说话有礼”2万个语音遥控器免费派送活动,在石家庄举办了“e家亲4K智能盒”发布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体验。



机器人代替记者写作,甚至代替主持人出镜。今年8月初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的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只用了25秒就完成了500字的速报,还配了5张图,高质高效地完成了新闻写作播发任务,引起人们对于记者职业存在必要性的讨论。


机器人出镜也已不是新闻,2015年东方卫视早新闻《看东方》栏目就采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播报天气,小冰既集合了直接解决问题的感知计算型人工智能技术,也集合了“情感计算”框架技术,“她”的对话、反应更感性。2016年8月,小冰已经晋升为东方卫视奥运新闻主播。



人脸识别技术带来商机。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经过了“机械识别、半自动化识别、非接触式识别、以及互联网应用阶段”,目前,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用户能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林东海介绍,上海兆芯集团参与研发的TVOS2.0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就运用了人脸识别等技术,可实现电视节目的个性化推送。


刘光华在介绍中信国安参与研发的DuerOS系统图像识别功能时提到,当电视画面中出现清晰的人物正脸时,可以按住遥控器上的语音键问:“这个人是谁”,如果观众们对节目中的地点或物品感兴趣,也可以直接询问“这是哪里?”“这件衣服是什么品牌?多少钱?”等等,电视屏幕上会出现相应的对话框。


这些应用都将给电视购物带来巨大商机。同时,编导们也不需要费尽心思考虑怎样让观众记住植入式广告的品牌,只要节目品质好,观众数量多,自会有人去查询、购买。


三、展望未来


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机器写作等应用只是人工智能与广电嫁接的初始阶段,今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将短剧本自动生成几十秒到几分钟的预演视频,用户甚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影视剧里演员的脸换成自己喜欢的明星……广电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将被波及而发生改变。


同时,传输播出的安全问题、自动生成内容的监管问题、海量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等也会浮出水面。技术创新总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不过,人创造出来的技术终究还是为“人”服务的,只要用好,人工智能就是推动广电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人工智能对广电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料。让我们迎接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实习生朱欣对本文的写作亦有贡献)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