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苏州台台长陆玉方:“移动优先”,整合成立全媒体营销中心,三大产业创收逾亿

2017-11-23 廖雯婷 广电独家

文 | “广电独家”记者 廖雯婷;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走近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下称“苏州广电”)于去年8月1日新入驻的现代传媒广场,“广电独家”记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


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两幢极具现代感的“L”型建筑,与粉墙、黛瓦、窗棂、编织、丝绸的古城印象相呼应,其中大“L”是苏州广电的新“家”,小“L”则是苏州广电“旗下”的产业之一——希尔顿逸林酒店。


在被大家笑称为“靴子楼”的建筑中,记者见到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陆玉方。


陆玉方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


对于城市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他直言:“传统媒体一定要登高望远。作为台长,最关键的还是要在趋势上作判断,要比别人更早地看到行业的发展方向。”


媒体融合一定要“移动优先” 


媒体融合现已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如何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打通,达到双赢,是很多台当下面临的问题。


“中央要求融合发展,就是主流媒体要进入移动互联的主阵地、主战场,打造一个新平台就成了当务之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必须把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客户端打通。”陆玉方说。


苏州广电的新媒体平台建设不仅起步早,而且已取得成效。


1.“名城苏州”预备股改上市


早在17年前(2000年),苏州广电就开始着手建立“名城苏州”,现在它已经是国家一类重点新闻网站。由于其具备新闻采访资质以及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目前正在运作股改上市。


2.“无线苏州”的合作范围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


2011年搭建的“无线苏州”实现了互联网、物联网、通讯网、广电网“四网融合”,以及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三屏互动”。早在一年多以前,“无线苏州”的本土用户下载量就已超过260万,日均访问量2400万人次。该平台还在继续推进,目前已跟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合作,用户超过500万。


3.举全台之力打造移动平台“看苏州”


2016年5月,移动客户端“看苏州”上线,截至目前已发展了120多万用户,相较苏州的总人口而言,用户的占比算是非常高的;大多数用户集中在中心城区,且活跃度很高。


陆玉方认为,所谓的移动优先,不仅仅是指信息优先,而是所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都要向移动客户端倾斜。


为了实现“移动优先”,今年6月,苏州广电内部对电视节目生产进行了优化调整。


先把所有的栏目进行归类,通过对栏目的投入产出比、自身的影响力(收视率+市场份额)以及在宣传中起到的作用(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再用数据分析进行排序,排到后三位的栏目被淘汰。


由此转移了30多位电视采编人员加入“看苏州”,形成了一支70多人的新媒体队伍,把它从项目制变成了正式的部门


“‘看苏州’是我们台跟《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合作的,《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入驻,已把我们当作其‘中央厨房’唯一的城市广电版。”陆玉方说。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苏州广电设立了较为成熟的“中央厨房”总编调度中心。



在每天上午10点钟的会议上,把总台所有的新闻资源(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客户端等)在总编调度中心集中汇整,通过协调机制来保证移动优先。


先解决移动端的问题,再由总编调度中心去协调各个媒体进行每天重点的选题,打通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信息资源。


原来新闻中心的采访部现在也变成了总台的采访中心,由总编调度中心直接指挥,目的就是确保在采访的第一时间给移动客户端供稿。


“我们现在要求记者到了现场的第一时间马上发一个视频、一张图片或一段简单的文字到客户端,先解决快的问题。然后,移动端的编辑跟一线记者沟通,进一步对事件的发展进行追踪报道,或根据需求制作短视频,再解决深的问题。加之晚上的电视新闻作进一步的延伸,这样就起到了一个相互推介的作用。”陆玉方说。


注重新闻聚合之外,苏州广电同时要求电视节目中心、广播节目中心从每天生产的内容中选取3~5个精彩的片段,改造成短视频、短音频等适合移动端传播的产品,投放到“看苏州”客户端上。


苏州广电还在全台范围开展“主播秀”活动,全台200多名主持人进行了800多场直播活动,获得了3000万的点击量。“粉丝”被引流到电视上,一些栏目的收视率也增加了。


陆玉方还透露,很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主动找上门来,要求通过“看苏州”作推荐,“这说明这个移动平台已经有价值了。”


据了解,苏州市政府也在“看苏州”上专门开了频道。下一步,“看苏州”准备开发政府的服务资源。最近其刚刚通过公开的招投标,拿下了一个政府部门总标的超过百万元的服务外包合同。


“互联网的路要走,传统的东西也不能丢”

 

传统媒体生存的时间越长,为新媒体转型留下的空间也越大,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去年,苏州广电无论是在节目、包装还是在技术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两年,其电视的份额和收视率之所以不降反升,背后的付出是巨大的。


1.建立媒资信息平台


该平台目前共有18万小时节目,新闻产生的媒资信息当天生成当天入库,第二天就可以调用;并实现了所有能够收录到的信号的24小时智能收录;互联网的信息聚合汇整了所有指定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热线电话、移动视频等内容;全媒体文稿系统还打通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台内所有文稿的联动。



2.建成350平方米的全媒体演播室


苏州广电投入数千万元、中外团队300多人奋战180多天建成的350平方米的全媒体演播室,是全国新闻直播节目启用集控系统的首个案例。



该演播室由曾获艾美奖的国际团队设计,采用亚洲首次启用的莫扎特集成导控系统,有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摄像机器人,还具备全媒体接入的能力。


3.精品节目生产


《苏州史纪》《苏园六纪》《苏州水》《水天堂》《锦绣纪》等作品屡获中国新闻奖、广播影视大奖和电视星光大奖。其中《苏州史纪》今年春节期间播出后,引起全国范围关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三天在黄金时段播出6集精简版的《苏州史纪》。


今年,苏州广电还跟自媒体平台“二更”合作,成立工作室,孵化自己的团队,跟对方一起开发短视频。


苏州广电今年下半年还推出了融媒工作室,鼓励一线采编人员跨部门、跨媒体、跨专业自由组合,形成自己的品牌个性。通过这种划小业务单元、融合业务边界的组织再造,激发内在创新活力,穿透中间层,为总编调度中心生产调度提供了工具化的平台运行。


陆玉方并不讳言,今年在广告方面,总体来说是有所下降的,但是“较去年下降的幅度收窄了”。


这是由于,一方面,今年其市场份额和收视率不但没有下跌,反而还有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苏州广电把电视、广播、新媒体各自的营销中心整合到一起,成立了全媒体营销中心,由一个机构经营所有的广告业务


集中全台的资源来做经营,也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过去我们外面没有竞争时,内部分频道竞争还算是有效体制;现在外面的竞争这么激烈,必须收拢拳头,一致对外。这两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来巩固本土。从往后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衰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只要把本地的节目和资源整合到极致,城市台还是能走下去的。”他说。


以资本推进产业布局


通过对产业上不断的布局,其带来的回报把广告下降带来的损失弥补回来了。近8年来,苏州广电自主投资60亿元、建筑体量超过68万平方米的三大文化综合体——现代传媒广场、国际影视娱乐城、演艺中心二期先后投入运营。今年三大产业的创收预计逾亿元。


苏州现代传媒广场


现代传媒广场聚合媒体制播、文化艺术、高端商务酒店、5A级写字楼等多种业态,其中希尔顿逸林酒店自去年5月营业,客房入住率近70%,年利润突破2000万元;国际影视娱乐城的金逸影院票房居苏州第一。


2015年底,苏州广电作为联合发起人和主要股东的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预计到今年年底利润上亿元。


“这几块,在将来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支撑。至少在我们布局的这几个点中能够形成两到三个支撑,苏州广电的可持续发展就不成问题。除了这些产业,我们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陆玉方说,其实这就是产业跟主业的良性互动,主业是广电总台,好比是上层建筑,产业就是经济基础。“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员工有什么心思把节目做成精品?”


前些时候,有两位兄弟台的领导好奇地问陆玉方,为什么他们在跟苏州广电的员工交流时,感觉每个人都很有自豪感,很有冲劲?


陆玉方表示,说到底 53 28854 53 15287 0 0 3239 0 0:00:08 0:00:04 0:00:04 3239无非是做到这两样:第一,要给员工希望,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不会为将来的生计发愁;第二,要让员工有愿景和目标,未来有奔头。“在这个位置上,对事业有个交代,对员工有个交代,做好这两点,就是我这个台长的职责。”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