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 李家洋、袁隆平等七人获奖

浙江在线 2019-04-17


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因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因此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因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取得的成就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李家洋、袁隆平和张启发在推动水稻产量可持续增长的“命题”下相得益彰,获得了重大成就,他们的原创性工作对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以及国计民生的巨大影响博得国际科学界的公认;马大为的马氏胺化反应,周其林的周氏手性螺环配体及催化剂,冯小明的冯氏手性双氮氧配体及催化剂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林本坚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所开拓的浸润式微影(也称光刻)方法,革新了集成电路的制程,使先进半导体芯片的特征尺寸能持续缩减为细微纳米量级,在过去十五年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为建造先进的计算和通信系统做出了关键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等国际著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不论其国籍、性别和年龄,旨在推动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生命科学奖”获奖人


李家洋


李家洋1956年7月生于安徽肥西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


李家洋198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副部长等。李家洋的研究领域为:利用模式植物探索植物内源激素与外界环境因子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而就在前天(9月7日),袁隆平院士刚刚过完他88岁生日。


张启发


张启发1953年12月生于湖北公安,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启发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他系统分析了世界大麦遗传多样性,揭示了世界大麦遗传变异的一些重要特点,阐述了世界栽培大麦东、西方独立起源的观点。


“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马大为


马大为196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大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和Mayo Clinic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部进行博士后研究。


马大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针对特殊靶点如G-蛋白偶连受体,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


冯小明


冯小明生于1964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冯小明主要从事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药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研究。他担任国际刊物Adv. Synth. Catal.、Curr. Org. Synth.、Asian J. Org. Chem.、Synlett、Synthesis顾问编委,Chem.-Asian J.编委,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编委,任应用化学、Chin. Chem. Letts.顾问编委。


周其林


周其林1957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其林主要研究领域为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催化、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手性药物。


他于1982年进入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人


林本坚


林本坚1942年出生于越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博士。200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2014年成为第一位出身业界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本坚是台积电的传奇人物,专注于半导体制程中的微影技术的研发。2002年,他研究出以水作为介质的193纳米浸润式微影技术(Immersion Lithography),改变了半导体产业以干式微影作为主流的传统。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一位产业界出身的院士。193纳米浸润式微影技术让摩尔定律得以延续,也协助台积电跃进三个世代,取得产业上的优势地位。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


鲍哲南 斯坦福大学可穿戴电子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


丁洪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董欣年 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员、美国科学院院士


何川     芝加哥大学讲座讲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季向东 李政道研究所资深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


李飞飞 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谷歌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


励建书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凯     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刘勇军 赛诺菲集团全球研究部总裁


骆利群 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毛淑德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饶毅     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


舒其望 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讲席教授


田刚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


文小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夏志宏 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


谢晓亮 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杨培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材料化学与工程系双聘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余金权 美国Scripps研究所化学系教授


张懋中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


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丁健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张磊     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物质科学奖捐赠人


邓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吴亚军 龙湖集团董事长


吴鹰    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


丁磊     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王强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为科学家们点赞!

大家都爱看

国家药监局:18岁以下禁用这种感冒药!复方甘草合剂、强力枇杷露均在列


北方下雪了!浙江最低气温将跌破20℃ 台风“山竹”已生成


宁波怀孕女职工10分钟未回微信被辞退!获赔1.8万 律师专业分析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等
责编:陈国湧
见习编辑:江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