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明年经济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重大信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粤开志恒宏观 Author 罗志恒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1、总体上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实事求是、直面问题,坦诚、实在,对明年形势的严峻挑战做出了充分估计,对市场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如疫情流行期、提振发展信心、支持平台经济、化解房地产风险、社会上关于民营经济的不正确论调等都做出了非常果断和直接的回应和部署,稳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升到更高甚至明年经济核心工作的位置,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是重要抓手。
2、会议中的重点以及新的提法包括:“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从制度和法律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从政策和舆论上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3、总体基调和形势判断:经济恢复基础不牢,三重压力仍然存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稳增长至关重要。
4、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力度置于效果之前,较今年和去年更侧重规模,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需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债务;但同时强调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这要求更高的财政政策效果和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的能力。有必要通过提高国债规模和占比,再转移支付给地方,逐步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
5、货币政策:从去年的“灵活适度”改为“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6、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内需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短期靠刺激,但中长期靠居民企业政府收入分配改革、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改革。
7、房地产: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改善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需求端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不会过度刺激而透支居民购买力;大前提“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没有变,“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8、大力提振信心:对平台经济由规范监管转向支持发展,强调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的三大作用;亮明态度,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正文
01
NEWS
总体基调和形势判断:
经济恢复基础不牢,三重压力仍然
存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稳增长
至关重要
会议充分肯定了经济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形势极为不易,对下阶段形势的判断是:“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对我国的影响加深。”
02
NEWS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需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债务,
强调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债务
风险防范
会议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一是明年财政政策基调是“加力提效”,力度和规模置于效果之前,稳增长的意愿强于今年和去年。相较今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和2021年“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更接近2020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与2019年的“加力提效”一致,意味着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总和仍会保持一定强度,进而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
二是“加力”并“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当前和明年经济形势的需要,是顺应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目标的顺势而为。有必要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意味着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专项债规模。
三是强调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要求更高的财政政策效果和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的能力,考验财政服务多目标任务的能力。其一,财政服务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首要目标,这需要财政从规模、结构和使用效率上做文章,通过较大强度的财政规模促进需求回升,持续优化的支出结构投向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促进高质量发展,完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其二,财政可持续性是近年来反复强调的,这事关财政空间以及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财政工具箱,事关当代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要通过多渠道盘活资金、提高支出效率来实现。其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年来随着减税降费进行和疫情反复冲击以及房地产持续下行,地方债务到期和付息压力叠加,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形势矛盾,三保问题突出,影响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进度。有必要通过提高国债规模和占比,再转移支付给地方,逐步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
03
NEWS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结构性工具支持小微企业、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第一,货币政策基调由去年会议的“灵活适度”改为“精准有力”。一是当前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全球经济下行引发出口回落、疫情反弹制约消费、房地产市场风险拖累房地产投资,需要更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二是货币政策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而是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滴灌、正向激励。
第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内、外部均衡。
04
NEWS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时期的
重要工作,短期靠刺激,
但中长期靠收入分配改革、优化
财政支出结构等改革
十九大报告对消费和投资的定位就比较清晰,分别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再次对此做了强调。
从中长期发展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有效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优势的选择;也是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扩大内需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安全性的举措。
从当前形势看,我国需求端的外需已逐步下行,内需中的消费面临居民收入下行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约束,扩大内需是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11月商品消费和餐饮消费为-5.6%和-8.4%。
05
NEWS
房地产:化解房地产风险,
迈向新发展模式
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第一,“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没有变。供给端强调“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改善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需求端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不会过度刺激而透支居民购买力。
第二,稳地产政策将持续发力。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仍未有效化解,12月15日刘鹤副总理讲话表示“正在考虑新的举措”,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推出支持房企融资、化解房企债务、鼓励和支持居民购房需求的政策措施。
第三,房地产业迈向新发展模式。房地产市场从增量为主转向增量存量并重,房企从高杠杆、高周转的野蛮生长转向合规经营,房地产供给从商品房为主转向租售并举,市场交易从投资热情回归至居住为主等。
06
NEWS
提振信心:平台企业、民营经济、
外资外贸
会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一,平台经济由规范监管转向支持发展。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第二,亮明态度,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二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第三,稳外资稳外贸。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二是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近期已有多地政府带队组织外贸企业包机组团出国抢订单。
分析师:罗志恒,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
分析师:马家进,执业编号:S0300522110002
——————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