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晋吃货发现】潮汕每一种小吃都极具特色,让舌尖“蠢蠢欲动”!

2017-02-22 晋吃货

您的转发和关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

潮汕小吃可谓是一种非“吃好”,而在于讲究“好吃”的美食。故此,我们现在才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潮汕人制作肠粉,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潮汕人制作肠粉,并不是照搬广州肠粉的做法,而是结合潮汕人的口味,改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如在馅料上, 主要用白菜丝或竹笋丝、猪肉末、鸡蛋,再撒上潮汕土特产菜脯粒,肠粉卷好后,也淋上潮汕人喜爱的花生酱。潮味十足的潮式肠粉,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在潮汕地区,不论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摆卖肠粉的小食摊,成为潮汕人早餐喜爱的小食之一。

 

牛肉丸是潮汕最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味小吃,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的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则是在牛肉里加了一些嫩筋,所以比较有嚼头。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

 潮阳鳌粿。潮阳在合并入汕头后变成潮阳区。曾几何时,棉城的特色小吃鳌果竟然改名换姓变成汕头鳌果。潮阳县志有段记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浆或薯粉以及鲎肉、鲎汁为料,蒸制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酱或酱油,而成美味食品鲎粿。今日的潮阳鲎粿,馅料用鲜虾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鲽脯、花生仁一起调制,气味更加芳香可口,为群众所喜爱。侨胞归里,常专点品尝。”鲎粿的特点是外皮酥脆,内里热透嫩滑,并具鲜、辣、香、咸之味。”现在早已经不用鲎汁来做了,因为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且数量已经稀少。

 

腐乳饼具有独特的南乳、蒜头和酒的气味,香味浓郁,芳香可口,具有一股腐乳香味而得名。它柔润清香,甜里带着特殊的香味。腐乳饼用料奇特多样。它以精面粉制成饼皮。饼馅中,腐乳块百分之二点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猪肉要经过精选,切成肉丁,占百分之十八点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点五,还有蒜头等,配料总共在十四种以上。饼皮薄而不裂,饼馅饱而不露,干润而不焦燥。腐乳饼造型小巧,甜而不腻。

 

粿汁皮是潮汕粿汁的主料,在煮粿汁时,要将粿汁皮放进沸水之中,调入糯米粉浆慢慢煮熟,边煮要边搅拌,使每片既熟透又柔中带韧,然后盛入碗里,粿汁充分地突出了米香的原味,而且加了糯米粉浆之后,粿汁的汤汁像稀米糊一般稠,颇有情趣地卷在一起,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加上些卤猪肠、卤蛋、卤豆干、花生米、豆腐、猪肉、猪杂等配料,就是一碗完美的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道。

 

猪肠胀糯米,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皮薄,馅饱,圆鼓鼓的。猪肠胀糯米是广东潮汕地区普宁古城洪阳的一种特色美食民间传统小食。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两端用纱线扎紧,放开水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酱油食用(酱油调进红糖、适量辣椒、淀粉,小煮开,撒进炒香的白芝麻)。

 

菜头粿,又称萝卜糕。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制作时先将萝卜刮去粗皮,刨成丝,下鼎锅炒软,加入腊肠粒、虾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同米浆、薯粉拌匀,然后入蒸笼内(先用布垫于笼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为熟。又法:萝卜丝不经炒过,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调匀再入蒸笼蒸熟。食用时将菜头粿切块,下平底锅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即成。菜头粿外酥内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腻。这个小吃其实粤式点心都很普遍,甚至一些外地的糖水店,都会有这款经典的点心小吃。

  

猪脚圈是潮汕地区颇具特色的一款小吃,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口感香脆,滋味诱人,潮州小孩对它非常喜欢。一般猪脚圈均是卖小食的摊主,在路旁支起炉架,放上锅,边制炸边出卖。猪脚圈将粳米粉和木薯粉按37的比例搅拌均匀,加水调成粉浆待用。馅料是芋切成丁(生的芋丁也可以,但蒸熟的芋丁更香)、煮熟的红豆、生葱珠、五香粉、精盐,搅拌均匀。因其呈圆圈,状为从猪蹄上切下来,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


 蚝仔烙是潮州菜的精髓所在,每每吃潮州菜,桌上必定有蚝仔烙,而且当地人最喜欢用来做早点,看得出蚝仔烙在当地普遍至极。台湾蚵仔煎其实是以前人民困苦,无法饱餐,用很多剩余的食物煮在一起的一种创意食品。潮州的蚝仔烙的出现,是因为当地地处南海之滨,周围有很多浅海滩,是蚝的高产区,而且当地人知道蚝有很多药用价值:滋阴、补肾、壮阳,富含蛋白质。表面上两个菜的名字和起源很不同,但需要的原材料就差不多了。首先要选择鲜牡蛎,又称蚵仔,我们大多称呼为蚝,不过蚝一定要选新鲜个小的小蚝,吃起来鲜味更浓。还要准备番薯粉和鸡蛋,另外蚵仔煎会看情况加入一些韭菜、豆芽、茼莴菜等。

落汤钱“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


炒糕粿是用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作时先将糕粿切成均匀小块,加入鱼露,红甜豉油调匀,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红入味,然后下平底锅(煎盘)用猪油以文武火候将糕粿面色煎赤,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鲜虾、猪肝、瘦肉、鲜蚝等多种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鱼露、雪粉水,上汤炒匀。新兴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达到外酥内嫩,鲜香微甜,色泽金黄鲜艳,香味飘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备。

 

潮州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类似于北方的汤圆,但潮州叫“鸭母捻”其实是取它的形状像母鸭在水上漂浮游荡的意思。鸭母捻传统制作要求严格,要求皮柔韧,馅软滑。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等),为便于区分,不同馅的鸭母捻都有自己的记号,如有的形状圆、有的椭圆,有的有红点。还可以把“鸭母捻”捞干,洒上花生芝麻碎,这样就成了另一种美食“凤凰春”。


 老妈宫粽球 老妈宫粽球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喻事久见人心。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跟其他粽子不一样的是,老妈宫棕球,一边是咸的一边是甜的,满足了所有心愿。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产户都要做红桃粿,因为潮汕人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

鼠壳粿-乌粿,胖子有诗云“转眼天寒过冬节,结伴田间采鼠儿.生地熟地和锅煮,造得乌果拜老爷.”。粿皮是糯米粉加入田间野生的“鼠壳草”熬成的汤汁,再用粿皮包上芋泥、豆沙等馅料,用圆形或桃形木制粿印印制,然后放上蒸笼蒸熟。“鼠壳粿”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壳草的香味,具有浓郁的潮汕地方特色。传统的潮汕妇女都会做糕粿,每到农历新年更不忘制作鼠曲粿。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每天一个小视频,学个小手艺还能记俩单词,吃货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