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少人的大学毁在了这“三分钟”上

2016-10-10 新疆大学生


导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归根究底,只是因为一个“懒”字。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每次听完励志的演讲后,总是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懊恼不已,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去图书馆,上课认真听讲。然而,晚上回到宿舍后,依旧和室友组队游戏到凌晨。


每次伸手问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总是心怀愧疚,想着以后一定要节省,还给自己列出了个计划,每天支出不能超过多少,但还没过多长时间,又去淘宝上下了单。


和室友嚷嚷着出去旅行,去云南、去横店、去台湾,提起过不止一次。然而,四年过后,连我们身在的那个城市都没逛全,更别提去外地了。




前两天闺蜜给我打电话,又提起了我们大学时那个一度夭折的“咖啡馆创业梦”。我们从场地的选择聊到室内的装饰,谈了整整1个多小时。聊到正high的时候,闺蜜却忽然长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好像永远只会纸上谈兵,幻想得再美好,永远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我下意识的想要再说点什么,却只能选择沉默以对……



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在大学,有时候会忽然怀念起高中的生活。虽然那段日子每天被淹没在题海中,但从不会感觉到迷茫,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高中的时候,老师的课再枯燥、乏味,还是会认认真真的听下去,记笔记。而不会像大学里一样,每天吐槽老师们的照本宣科,在所谓的“水课”上默默当着玩手机的“低头族”。认真听讲,永远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还记得高中时,为了一个普通话考试,将那本小册子,来回背了多少遍么?而现在,在四级、六级考试前,多少人完完整整做过一套模拟卷?更不乏一些人直接是裸考。又有多少人在高一时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在毕业前要拿到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结果,多少人只是喊喊口号,三分钟热度散尽后,就将一切都抛诸脑后。


因为少了那么一个明确的目标,很多的事情,我们轻易就用“还早”、“没什么意义”之类的借口给搪塞过去了。慢慢的,我们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没有现实支撑的“梦想”只能是“黄粱一梦”



相信和我一样,大学里闪过“创业”念头的,并不在少数。最后真正去做的,寥寥无几。


我和闺蜜早在大二时就谈起过毕业后一起开家咖啡馆的梦想。每去一家咖啡馆,总喜欢对人家的装修设计议论一番,手机里存下了不少的当时随手拍下的照片。但也只是当时那一小会儿兴致冲冲,等回到宿舍后,照样看小说,看电视剧,仿佛刚刚谈论了许久的“梦想”就像是谈论了一下当天的天气一样正常。


两年过去了,甚至都没人想起过看一下创业需要多少资金,或是开一家店,需要做哪些准备。


当某次听完一个学长自己的创业经历,了解创业多么艰辛之后,更是将我们所谓的“梦想”彻底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曾再提起过,就仿佛是“黄粱一梦”,梦醒了,一切都成空。





也许“懒”才是罪魁祸首



其实很多时候,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归根究底,只是因为一个“懒”字。因为懒,所以听完演讲后虽然激情澎湃,想着奋发向上。但一回到宿舍,看到有人在打游戏,分分钟就凑上去了,还不忘安慰自己说,明天再看书也不迟。然而,明天却依旧像往常一样,该逃课的继续逃课,想玩手机的,继续玩手机。


高中时,除了自己心中的那根弦绷得紧紧的,身边还有老师和家人的督促。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让我们连“懒”的机会都没有。但进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处于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没了父母在身边监督,老师也并不在意你的成绩,原本紧绷的弦一旦松下来了,就很难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失去了很多的动力,整个人都“懒”下来了。很多事变得可做可不做,因此“三分钟”成了很多事情最长的保鲜期。仅剩下自己对不断堕落的那份自知。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学就好比一池温水,而很多大学生就像是温水中被慢慢煮着的青蛙。


如果一味沉迷于大学自由的温床,用懒散、不切实际的幻想来点缀自己的大学生涯,那么几年后的毕业季,无疑又会多一批喊着遗憾,埋怨大学一事无成的大学生。


来源:大了学那点事(ID:daxueneiwai )


推荐阅读欢迎加入新疆大学生微社区,添加小编公号,拉你入群

大学生同居,爱情≠生活

全中的女生一定没有男朋友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