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石基金:从硬科技守望者,到科创板新赢家

马文​ 融中财经 2019-11-06

导 读


就像约翰·列农所言:“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在2019年的这个夏天里,带着强烈高层意志、汇聚市场多方关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科创板,终于开启了一个属于基石基金们的硬科技创投时代。



作者 | 马文


基石基金创始合伙人黄力波

 

基石基金是京投公司旗下专业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机构,发起设立了全国首支轨道交通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领域涵盖先进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助力着我国轨道交通生态体系的茁壮成长和升级完善。同时,基石基金在做强轨道交通生态投资的同时,以标杆项目为支点还逐渐延伸出了信息安全、云计算、新能源、光电显示等细分产业链,其中在信息安全投资领域成为行业引领者之一。

 


科创板,给硬科技投资人的最好奖励


没有一丝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


2019年6月13日,在资本市场的猝不及防中,科创板宣布开板了。


当年中小企业板从筹划到设立花了5年,创业板更是历时10年方才揭开帷幕。相比之下,从名词提出到挂牌交易,科创板只用了220天,也再一次创造了“中国速度”。


站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科创板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已无需累述——毕竟他国感到了威胁,最核心的技术不让你引进,只有靠自己撸起袖子干。而从实际效果来说,科创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决了困扰中国高科技企业多年的融资难题。


相比于炒概念玩模式的互联网产业,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个赛道中能脱颖而出的独角兽,也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结果,因此投资这类企业需要很高的技巧和勇气。而科创板的横空出世,也正是监管者有意通过顶层的制度设计,以最大的诚意来奖励这种“勇气和技巧”。


就像约翰·列农所言:“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十年磨一剑。2019年的VCPE圈,曾经主导过“烧钱大战”的明星投资人纷纷谢幕退场,一地鸡毛过后,那些踏踏实实做技术的“老实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我们上周刚创造了一个记录,一周内有两家被投企业过会,一家主板一家科创板,7月份还会有一家企业上科创板”,基石基金创始合伙人黄力波不无自豪地表示,“乐观估计,到2019年年底前当年累计会有五六家IPO。”


如果加上正在排队的企业,到2020年之前,基石基金收获的IPO数量将达到10家。作为一家聚焦于轨道交通、赛道相对“小众”的投资机构,基石基金可以取得接近30%的IPO退出率,这样的成绩可谓相当优异。


“很多人都会把我们与基石资本搞混”,黄力波风趣地说,“此基石非彼基石”。事实上,脱胎于北京市属最大的国资平台——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的基石基金,自2011年成立之初就带着国有产业资本的殷切期望,作为其“一体两翼”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开创性地开展市场化的轨道交通相关领域的股权投资业务。


“当时我们发起设立的第一只基金是国内首只轨道交通产业基金”,黄力波介绍说,‘坚实、质朴、开拓、承载’——这是京投公司提出的‘基石精神’,基石基金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背靠着京投公司的雄厚实力,基石基金的市场化之路一开始走得却并不顺利。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2018年马化腾在知乎的深夜提问,让“硬科技”和“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迅速被大众熟知。然而回望基石基金成立的2011年,那时的中国创投圈还是消费互联网们的天下,人口红利之下,聚焦C端的“模式创新”风头正劲。无论是内容平台、社交平台还是电商平台,大家玩的都是赚快钱的流量经济,轨道交通等硬科技则普遍被看作是“风险高、见效慢”的冷门行业,无论是高大上的美元基金,还是本土草根投资人,都对此鲜有涉足。


同样是在2011年,一场震惊国内外的“7.23温甬线动车脱轨事故”从天而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令整个轨道交通行业承受了空前的压力,国务院还为此组织了近30年未有的最高级别技术和安全检查。尽管后来的调查报告证实了此次事故,与技术层面没有一点关系,完全是由于日常管理的疏忽才酿成惨剧,但在国内和国外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公众舆论对于中国高铁技术的质疑还是到达了顶点。


“当时整个轨道交通行业都是低谷,出资人和管理团队在投资思路上也有一些波动和分歧”,黄力波坦言,“但是后来经过反复的沟通和试错,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坚定看好中国高铁技术的国产化未来,我们觉得还是要坚持基石基金的独特优势,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主业,重点聚焦投资于那些能够实现国产替代、有技术门槛、能够对轨道交通产业升级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前沿性项目。”


清晰了这个目标以后,基石团队的投资理念就从来就没改变过,也没有被其他形形色色的风口吸引过。“我们始终立足于硬科技,围绕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基石基金的合伙人王隆建表示。


“在共享单车最火的那几年,我们本来有很好的机会杀入其中”,基石基金的合伙人秦少博回忆道,“共享单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城市通勤最后一公里的接驳,而京投是我们的大股东,拥有丰富的地铁站前广场资源,这种先天禀赋在单车类项目后续运营管理中将会形成巨大的资源优势”。


“当时某知名共享单车项目的估值还只有10亿人民币,曾经有合作方找到我们,想联合发起、孵化一个共享单车项目,如果我们同意做了,也推向被高度关注的资本市场共享经济风口,马上能融很多钱,但最后我们还是把这个项目否了,因为这种烧钱的项目与基石基金的愿景不匹配,最终我们克制住了资本的冲动,没有去赚这样的钱。”


“那些年确实挺苦,硬科技领域没有五六年的持续投入,企业根本跑不出来,都需要我们投资人陪着企业一起慢慢熬”,黄力波表示,“但我们还是挺住了,团队一直很稳定”。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付出总有回报,在2019年的这个夏天里,带着强烈高层意志、汇聚市场多方关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科创板,终于开启了一个属于基石基金们的硬科技创投时代。

 


稳扎稳打的产业投资人


曾国藩打仗有一套心法,叫做“结硬寨,打呆仗”。他第一秘诀是“稳”,先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求取胜。不论和谁打仗,都要先勘察地形,选好扎营地,挖壕沟、扎花篱,首重“自固”。在他看来,军事不比别的事情,不容许你犯错误,一犯错误,可能就会失去生命,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


做硬科技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


基石发起的每一只基金都是产业基金,这也使得其基因深处带有浓厚的产业投资人特色——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正如“基石”的名字一样。


在投资风格上,基金团队从不追求风口,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是一定要首先保证把当前的行业做熟做透,通过一个优质的跨界项目,在新行业建立起稳定的“桥头堡”后,再逐步向这个领域的上下游扩张——如同曾国藩用兵,以硬寨开路,步步为营。


“严格来讲,轨道交通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从设计、土建、装备制造,到电气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个巨大的产业支撑着高端制造、光电技术、信息安全、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等等数个行业”,秦少博总结到,“我们投过一家企业叫交控科技,是国内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龙头企业,最近刚刚在科创板挂牌,属于科创板第一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这个项目既属于轨道交通项目,也属于TMT项目,它本质上是一家轨道交通领域的TMT公司,所以我们就通过这个项目为支点,把投资版图延伸到了TMT领域,甚至横向拓展出了云计算、存储、备份、安全相关的云相关产业链。”


“同样的产业拓展逻辑也适用于光电技术细分领域,之前我们投了一个硬科技含量十足的to B激光项目,主要做激光影院和城市景观照明。当团队把相关行业及技术吃透之后,我们接下来又迅速布局了一个toC的激光项目,并且加上最新的虚拟触控技术。而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遏住整个超短焦激光显示行业咽喉的,是一种叫自由曲面镜头的精密光学器件,于是我们的投资布局中又增加了一家专业的光学镜头企业”,秦少博表示,“做轨道交通基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了我们团队的投资气质,不管做哪个细分行业,都是用产业链的打法去思考布局。”


基石基金合伙人秦少博


另一个经典的案例是紫晶存储。此前基石基金曾投资过一家第三方云计算的公司,通过这笔投资,基石团队关注到了云计算的上游行业——数据存储。目前国内的一级存储(热存储)领域大部分由外资巨头垄断,创业企业短期内很难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基石却敏锐地发现了“冷存储”领域的投资机会。


所谓冷存储就是专门用于冷数据的存储技术。“比如你刷微信时,偶尔会要刷30天以前的朋友圈,这个需求虽然并不高频,但微信也必须要响应对这个渐冷数据访问的需求”,事实上,这些历史数据并不需要做成即时响应的热数据,而是通过档案级光盘的存储方式,作为备用冷存储数据保管在数据中心。C端使用者只需远程点一下手机,数据中心的机械手就会到机柜里调取对应的那张光盘,读取相应的历史数据,整个过程只需要15秒到30秒。


经过对行业的深入调研和层层筛选,基石团队最终选择投资了紫晶存储。“目前国内档案级存储光盘大多为100—300G,但紫晶存储已研发出TB级容量的档案级蓝光光盘,相当于10台笔记本的容量,这种技术目前国内仅其一家可以做到。用这种光盘组成的机柜,存储量可以达到PB级别,单机容量为业界之最,是其他产品的1000倍以上。”


“紫晶存储近期也将登陆科创板,在我们2017年投资它的时候,上年度利润才约三千多万,到2018年利润已经过亿了,这种公司的增速是非常快的,而且非常符合基石基金在硬科技领域投资的核心逻辑。”


很多投资机构由于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投资经验,大多时候只能是人云亦云、盲目追求热点——运气好能投中两三个项目,运气不好的时候,一个能跑出来的都投不到。而相比之下,基石基金这套产业链思维的“心法”,则巧妙地把被投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变成了新的投资标的。由于已经完全掌握了被投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在向上下游拓展的时候,团队实际上是带着明确目标去寻找投资标的,这就使得项目的成功率大大增强。“我投了云计算,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我下一步一定要看存储,所以当这家公司冒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它就给我们准备的”,秦少博如是说。

 


先有母体,再谈赋能


2018年以来,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让那些真正掌握“自主可控”核心科技的优质企业走到了时代的聚光灯下。随着“白马”们的身价水涨船高,不差钱的创始人也纷纷向投资机构发出了灵魂拷问——“除了钱,你还能给我提供哪些赋能?”


“赋能一定是指母体赋予被投企业独一无二的资源,而产业资本自己就是母体,先天就有赋能优势”,秦少博指出,“好的产业资本可以给应用场景、首台套机会乃至上下游协同订单,从而构建出一套广阔的生态系统,有了这个生态系统,大家彼此之间才可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从某种角度来说,“做生态”也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比如轨道交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场景,地铁要通5G,要监控系统,要人脸识别,各种技术都在迭代,都在云化、AI化,这就需要各类技术的融合,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要去拥抱别人。”


不只是产业资本,很多机构投资人也都在试图通过这种产业链的“横向迁移”打法,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如果没有母体,就需要自己构建出一个母体,一家机构在同一个细分领域,至少要投到5—10家企业,有了一个自己的小生态,你的朋友圈才可以说具备赋能能力,这是所有投资机构的必由之路”,秦少博表示。


然而知难行易,在这场角逐中,具有产业资本背景的基石基金更具优势。


根据2016年中国国务院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而作为高速铁路网的补充,城际铁路和地下铁路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截止到2019上半年,「十三五」以来,国内三年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2294.23公里,年均新增线路长度为764.74公里。在6126.82公里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中,地铁4656.83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6%。据中国轨道交通网最新调研预测,预计2019—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开工线路里程预计高达3220.56公里,车站1540座,投资额高达20266.95亿元。其中,2019年成都、武汉、上海、重庆等25座城市的6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新增开工,合计总里程达1500.42公里,车站765座,总投资额达9781.67亿元。2020年预计将有上海、宁波、青岛、重庆等30座城市的5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新增开工,合计总里程达1720.14公里,车站775座,总投资额达10485.28亿元。


“轨道交通领域的投资机会,至少还有10到20年的窗口期”,黄力波坦言,“目前一线城市的轨道建设还有很多余量,而二三线城市实际上还尚未发力,这还只是增量的情况,存量的维修维护需求同样巨大,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而与其他行业相比,轨道交通的产业链却又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平时出行都会乘高铁和地铁,但具体到如何运营?有哪些关键技术?不是行业内部的专业人士很难有所了解”,秦少博指出,“没有产业背景的基金很难看到这里的投资机会;而由于行业门槛太高,一般的投资机构也很难扎得进来,所以对我们这类产业资本来说,这就是一个其他机构难以企及的先天优势。”


具体到大部分项目,基石团队都是作为“先锋”首先进入,通过缜密的走访调研,精准选择,将项目的早期风险屏蔽掉——基石基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掐尖”。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石会为被投企业提供大量独一无二资源,帮助企业与京投公司对接——让被投企业在某条地铁线路上试验新产品,亦或是在地铁的天窗期做空驶运行。


“举例来说,北京近期正在大力建设智慧地铁,这个概念由甲方单位提出之后,基石团队就会组织这些被投的生态链公司——比如做IaaS、PaaS的云计算公司、数据存储公司以及云安全公司,开专门的研讨会,拿出整体的解决方案”。相当于在甲方刚开始研讨需求的时候,这些企业就已经介入了,而对于企业来说,这都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这是一种非常硬的赋能,无论是交控科技还是九州一轨,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京投公司的认可。”最终,京投公司会作为战略投资人,对这些被基石团队“掐过尖儿”的项目进一步追加投资,从而将这些优质企业拉入自己的生态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被投企业也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


基石基金合伙人王隆建


“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我们出面牵线,企业之间就会自发地协同合作”,王隆建表示,“每年基石基金都会举行兄弟企业联席会,开完会后他们自己去谈业务了。因为我们都是按照产业链思维做的投资,这些企业彼此就是上下游客户”。


“有母体,有生态,对于一家的成长期企业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成长环境,而产业资本的优势就是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环境。”

 

产业生发,枝繁叶茂

 

基石基金在轨道交通科技产业领域积极布局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轨交行业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迭代升级进程,产业投资的方向也从装备制造逐渐走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云计算、AI相关等领域扩展,行业覆盖进一步增强。当前,备受业界关注的“智慧轨道交通”或“智慧地铁”领域,其实就是以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中多行业超融合、综合运用的巨大现实场景。


基于对未来行业边界模糊化、技术融合加速化和巨大产业场景价值的认识和预判,基石基金结合轨道交通产业巨大的产业生命力,不断生发出信息安全、云计算、新能源、物联网、光电显示等一系列细分行业覆盖,并适时地推出细分行业专项主题基金。2017年,基石基金发起设立了一只专注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产业基金,开启了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投资布局。


“我们决定创立一支聚焦信息安全的早期基金——基石信安”,王隆建表示,“基石基金希望通过自身独特的产业逻辑,搭建一个信息安全产业生态圈。”


基石基金合伙人团队,从左至右依次为王隆建、蒋建文(风控负责人)、黄力波、秦少博

 

借鉴基石基金自身在轨道交通科技领域产业投资的成熟打法,截至目前基金已经布局了工控安全、APT安全、云安全、移动安全、终端安全、身份认证、漏洞扫描等多个安全领域,信息安全产业链初步形成。继2018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重磅会议“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之后,新时代下“信息安全投资与发展元年”悄然开启,基石基金此次又幸运地快了半步。


基石信安的投资布局主要集中在中早期。王隆建表示,“这类项目对团队能力素质的要求很高,但是回报也很可观。目前基石投资的信息安全项目,平均的估值已经翻倍,特别是几个明星项目,都已经有了八九倍的账面回报。”


“这些项目在我们投资助力之后,下一轮投资的领投方很多都是百度、蚂蚁金服、360这样的巨头。钻的深,研的透,共建信息安全生态圈,这也正是信安基金的价值所在。”


在可预见的未来,基石基金会有更多类似信息安全、云计算等细分领域的延伸方向,在基石强大的产业基因和产业链布局的投资逻辑下,不断生发,枝繁叶茂。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