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趣 · 藝評 | 藏淵,抽象派藝術的呼聲

阿米莉亞·阿達莫 天趣藝術 2023-01-17


 正在展出


點擊圖片可查看展覽詳情







「 光之再現 」呈現了藏淵的最新系列作品。





藝評/
藏淵,抽象派藝術的呼聲

文-阿米莉亞·阿達莫

Art Critic
Cang Yuan, The Voice of Abstrction
Author-Amélie Adamo


藏淵在談到他抽象繪畫實踐的起源時,他講述到在參觀吉美博物館時看到的商代和周代(公元前16-7世紀)的青銅器,這些經過幾千年銹蝕的青銅器在他看來似乎是「實踐印記的啟示及其凝固」, 啟示著「永恒」,也啟示著什麽是藝術世界內在的「永恒」。


此次參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此時,藏淵選擇了一條獨一無二的抽象油畫之路,他意識到藝術的體驗不是對模仿的探求,不是對形式的模擬複製,而是一種自由的表達,以產生具有多重對應的印記和痕跡。



©《無題 10》,100 x 120 cm,布面油畫,2017


這種選擇抽象藝術,也是以一種將整體拒之門外、疏遠中國傳統的方式。

正如藏淵回憶的那樣,「在中國的藝術教育中,具象畫是一種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很有必要選擇所謂的現實主義主題,要麽歌頌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榮耀,要麽表達一些不疼不癢的,善意的批評。直至今日,仍然有許多畫家的作品是表現各政黨領導人的肖像畫。我最討厭這種所謂的藝術創作」。

正是這種對於現實主義的疏遠,這使他能夠「充分表達自己,而且無拘無束」,走上他喜歡的自由抽象之路


©《對話》,120 x 180 cm,布面油畫,2017


選擇抽象藝術,對於藏淵來說,必然需要面對現代主義的挑戰。

在諸如林風眠和趙無極等傑出前輩教育的鞭策下,藏淵在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後選擇移居巴黎,和他的同胞們一樣,藏淵選擇了一條中西合璧之路,他嘗試以現代藝術為準繩來發掘振興及重現中國的傳統遺產:從馬蒂斯和畢加索的印象主義到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


©《改變》,98 x 98 cm,布面油畫,2019


鑒於紮實的功底,藏淵對中國筆墨運用遊刃有餘,對傳統繪畫精髓心領神會,但同時對現代文化傳統又得心應手。

無論是在沉浸式空間的構建中,還是在色彩的釋放中,藏淵都在尋求一種將自己定位於邊緣的抽象:在真實和虛構的再創造之間的抽象


©《兒時背詩》,150 x 120 cm,布面油畫,2019


由於對趙無極的抽象作品感觸頗深,因此藏淵在追求一種詩意的抽象脈絡,其聲音和音樂是生命運動的回聲載體。

也因此,藏淵的抽象藝術更激情四射,不墨守成規,不呆若木雞,也不是嚴格的形式主義和幾何意義上的冷冰冰的極簡主義,也就是說,它不是一種純粹的抽象,本身的絕對抽象將與現實主義和自然完全隔絕。

盡管他不照貓畫虎,對形狀和色彩運用自如,但藏淵的抽象畫卻是植根於真實的體驗,這是追求事物的印跡和本質,是內心的體驗,而非對它們外表的模仿複製。

這是一個具有雙重詩意及其主觀性的複合體,其中言外之意更多一些,畫作充滿情感和感覺,這種象徵性的薄膜其實都有弦外之音。


©《又想起安納西的湖》,150 x 120 cm,布面油畫,2019



©《圍巾,媽媽》,150 x 120 cm,布面油畫,2019


在此,藏淵的抽象畫不太符合美國極簡主義繪畫的傳統,其激進主義和形式禁欲主義對他來說仍然是陌生的,而更符合第一代抽象表現主義的傳統,其中有德庫寧、波洛克或者羅斯科,他們已經打破了現實主義和抽象藝術的界限,發明了一種處於邊緣的表達方式——雙重性。

這種抽象藝術的主觀性、創造性與情緒和內在性相對應,借助於巨幅畫布和整幅畫布的使用,借助於線條輪廓的節奏,借助於充滿活力的色彩音樂。


©《山居》,180 x 120 cm,布面油畫,2017


這種作品被定義為一個身臨其境的空間藝術,它為觀眾打開了真實的空間,觀眾從精神上和身體上沉浸在強烈的內心體驗之中。這個空間問題,作為一個包容的及沉浸式的實體,在藏淵的繪畫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

對藏淵而言,藝術既是身體上的體驗,也是精神上的體驗。「藝術對我來說就像我穿過的一條小巷,這條街巷突然帶我進入了一個讓我身心愉悅的奇妙世界,它讓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美妙,甚至使我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因此,在創作中,精神和身體都在運動,藝術家在身體上直接面對畫布的空間,他通過他的手勢居住在那裏,並且創造出一個針對觀眾並向觀眾開放的空間。


©《發燒引起的寒顫》,120 x 180 cm,布面油畫,2017


藏淵的畫作空間通常以大格式展開,讓人身臨其境。藝術家從精神到手腕創造出的繪畫空間賦予材料以生命,有時使用一些工具作畫,有時將顏料直接倒在畫布上,或者與其他材料混合而成,比如紙和織物。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藏淵做的實驗數不勝數。色彩的融合,物質的運動及其流動,紋理的效果,光線及明暗度對比,空間的深度或封閉度,所有這些造型元素搭配組合到一起,便創造出一組音樂、一曲節奏,它們成為象徵主義和世界回聲的載體,將我們帶回追憶、情感和靈魂深處。


©《虛空路徑》,120 x 150 cm,布面油畫,2019


靈魂的內心之旅起源於物質的物理體驗。

因此,在作品中,有一些元素可以與感知到、看到的現實產生共鳴,就像一道道的風景。

在這裏,我們可以感知到一些惟妙惟肖的形狀,不由得讓人浮想聯翩,一道地平線、一棵樹、一條路、一座山。


©《秋瞑》,120 x 180 cm,布面油畫 ,2017


在這裡,透過絲絲紋理,我們可以感觸到自然元素的存在:時而流水潺潺,流動而光滑,時而則是毫無生氣的土地或礦物,固體狀或顆粒狀。

在這裏,我們還可以嗅到大氣的味道,見到光明,比如蒙蒙霧氣、清晨的粉色光芒,或者即將來臨的黑夜,無邊無際的星空,或閃閃發光的湖泊。

這些自然現象,這些真實的碎片都是從畫作中脫穎而出,這是被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和他獨特的觀察力所轉化的自然,這種自然是深藏心裏的,她是旅行,是內心的風景。


©《林之歌》,54 x 65 cm,布面丙烯,2018


因此,每一幅畫都催化了藝術家的情感,並且還原藝術家的足跡。

我們所能看到和觸摸到的,與其說是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的表象,不如說是它們作為情感、作為內在的音樂所產生的東西。

藝術家詩情畫意般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對周圍現實的看法是一個哲學和存在主義反思的跳板,在每一幅風景畫中,其形狀和色彩都向我們暗示著:浩瀚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感覺、冷冷清清的沉默、對孤獨的恐懼、空虛的憂郁、淒慘的悲傷、活力四射又輕盈跳動的新生、對歡樂的感悟,尤其是對永恒的精神品味。

每幅畫都是按照一定的組合順序編排顏色,正是通過對色彩的駕馭才得以組成並找到平衡面,通過純粹的抽象藝術,我們詮釋且看到情緒湧動、引起共鳴,與現實對話。


 ©《昨夜夢中蕩秋千》,150 x 120 cm,布面油畫,2019


一些繪畫作品可以啟迪心靈。

比如《春露》或者《晨湖》,以藍色和綠色為主色調,略帶黃色和白色,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散發出一股柔和的清爽氣息,而豐富多樣的材料創造出一曲節奏,與跳動的生命遙相呼應。

在這裏,顆顆粒粒的紋理濃墨重彩,一團團、一斑斑、一點點;在那裏,材料轉瞬即逝,光光滑滑,毫無筆觸,這裏是油彩的稀釋,是流液的遊戲;那裏,色彩由濃轉淡,層層堆疊,實足一個完整的編排,感覺變成了現實。


©《春露》,100 x 130 cm,布面油畫,2017


流水潺潺,潺潺流水,一棵樹在微風中搖曳,清晨的空氣涼爽清新,霧氣籠罩,朦朦朧朧,就像包羅萬象的空間,如巨浪般敞開,在氣勢磅礴的三聯畫《晨湖》中活靈活現。


©《晨湖》,180 x 120 cm x 3,布面油畫,2017


其他畫作則以一種更黯淡的方式引起共鳴,尤其是在2019年,在藏淵的調色板中,好幾幅油畫和丙烯畫作都顯示出他對黑色、灰色和棕色的多樣化運用的嫻熟:《沉寂》《疑惑》《額外空間》《距離》《雨中等待信號燈》《夜空》《煩瑣》。

在某些畫作中,如《沉寂》《夜觀》或者《繁瑣》,景觀很快躍入人們的眼簾。

當然,人們首先感覺到的是一個抽象的、非正式的維度,此維度傾向於封閉虛幻的空間,指責表面的平整度,即刻作為繪畫的直接的和物質的存在。


©《夜觀》,150 x 180 cm布面油畫,2019


斑塊、濃密的碎片、無數的點、顆粒狀的紋理,但總有一天,一道栩栩如生的風景會映入我們的眼簾,一條地平線、多雲的天空、一座山、一條通往遠方的街道,街道兩旁點綴著一盞盞路燈。


©《我在雨中等信號燈》,180 x 150 cm,布面油畫,2019


在《沉寂》和《繁瑣》中,黑色和灰色的美既顫顫栗栗又懶懶洋洋,仿佛無窮無盡的黃昏,令人不安又引人入迷。


©《沉寂》,150 x 180 cm,布面油畫,2019


©《繁複》,150 x 180 cm,布面油畫,2019


除了千變萬化的黑色,一些抽象畫似乎擁有一個宇宙維度,擁有一種有著斑斑點點的物質星座。

《距離》《雨中等待信號燈》或者《額外空間》就是如此。

《額外空間》以其超3米長的巨幅而氣勢磅礴,為我們打開一個特別迷人的冥想空間。在白色和藍色的襯托下,黑色渲染出一個正在形成的、不確定、模棱兩可的宇宙,好一個色彩的大爆炸!這裏,天與地相會,物質與精神融合。

©《額外空間》,360 x 180 cm,布面丙烯,2017


對蘭波來說,詩歌就是寫出沉默與黑夜,就是低吟激情的一天,就是記錄不可言喻之事,就是描寫出最扣人心弦的詩句。在與時間的賽跑中贏得的瞬間永恒就像大海與太陽的神奇相遇。

毫無疑問,藏淵試圖通過繪畫和寫作開辟一條通往詩情畫意的艱難之路。在他對美的追求中,他對時光的關注極其敏感,生命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在某些畫作中,藏淵命名為「時光悄無聲息而來」,物質變厚、結塊、凝固,仿佛要勾勒出扣人心弦的畫面,時光驟停,一切都在燃燒、在凍結。

對藏淵來說,抽象派藝術的呼聲,就是永恒的沉默。


© 《內心不優雅,就沒有優雅可言》,114 x 162 cm,布面油畫,2021


©《生活是一股氣息》, 120 x 120 cm,布面丙烯,2021


©《只要心中花千樹,人生何處不逢春》,130 x 161cm,布面丙烯,2021

 
©《來生》, 146 x 114 cm,布面丙烯,2021



藏淵作品正於「光之再現 —— 法國藝術展」展出中,歡迎前來觀展(展覽預約可聯繫天趣藝術客服:微信號MSC61062642





藏淵

Cang Yuan


生於1979年,旅法畫家,美學博士,畢業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造型藝術學院和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現為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副校長。他在英國畫家佛朗西斯·培根肖像畫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哲學、美學、藝術史和油畫方面有一定研究成果。

 

藏淵曾多次參與展覽,包括法國秋季沙龍以及戛納的當代藝術展,2014年美國邁阿米國際藝術博覽會,2019年西安第六屆國際絲綢之路藝術節暨“真相&意象”—法國當代藝術雙人展。並榮獲2013年歐洲當代藝術學院展銀獎,2014年國家當代藝術學院競賽藝術成就獎,2015年法國戛納當代藝術展摩根城市獎等殊榮。

 

Born in 1979, French-based Chinese painter, holder of Doctorate in arts. He studied at the School of Plastic Arts at Paris VIII University and then at the Ecole Supérieure Libre d'Art de Paris (ESLAP) where he obtained the National Diploma of Doctor in plastic art. Currently he works a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Ecole Supérieure Libre d'Art de Paris (ESLAP). Cang specialized in the study of portraits of the British painter Francis Bacon. He has also accomplished a series of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esthetics, art history and oil painting.

 

He has participated in numerous exhibitions including Salon d'Automne and Contemporary Art Cannes Biennale, American Miami International Art Fair (2014), the 6th Silk Road and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and “Truth & Imagery” - French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2019). Cang was awarded the Silver Medal of the Exhibition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Contemporary Art (2013), Art Achievement Award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Contemporary Art Competition (2014), Morgan City Award of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annes (2015).






「 光 之 再 現 —— 法 國 藝 術 展 」

THE REVIVAL OF LIGHT——FRENCH ART EXHIBITION

-


展覽日期 | Duration

2021 / 09 / 15  -  2021 / 11/ 15


參展藝術家 | Participating artists

皮埃爾·卡隆 Pierre Carron ,雷米·艾融 Rémy Aron,馬克·坦吉 Marc Tanguy,娜塔莉·蜜艾 Natalie Miel,林鳴崗 Lam Man Kong,藏淵 Cang Yuan


展覽地點 | Veune

香港天趣當代藝術館

Art of Nature Contemporary Gallery

香港荃灣美環街1號時貿中心21字樓

21/F, Mega Trade Center, 1 Mei Wan St., Tsuen Wan, N.T., Hong Kong





……………………………………………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