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孩子,你记住,我不欠你什么

2017-06-18 可妮 每天陪你读书

 主播:晓蕾 | 文:可妮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有一天晚上,应邀去朋友家吃饭。吃饭的时候,朋友小a端上来饭菜,一边招呼我,一边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女儿盯着游戏机有点不耐烦的回应。朋友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咱们先吃,她一到吃饭就淘气”。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指责和愤懑的神情,撅着嘴就跑回自己的房间了。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明明是在跟朋友说: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8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妈妈就该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看着朋友小a又端着自己为她盛好的饭菜,送去了她的房间,我不禁觉得朋友对女儿做的有点多,她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却偏偏要代替她做,这样不仅没有让女儿觉得感激母亲对自己的宠爱,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朋友女儿的这种理所应当又可以称之为“受之无愧感”。总是觉得父母欠了他东。父母给了,他觉得那是他们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父母没有给,他就认为父母不不应该这样做,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这不仅仅存在小孩子这个团体,记得毕业的时候,大家都着急忙慌的找工作,投简历,只有舍友小杨一点都不着急,我们问她,她说:“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不想让我离开家,在家那边会给我找份工作的”。后来毕业后她的工作迟迟没有着落,听她打电话的时候还抱怨她的父母“你们让我回家,竟然连工作都没有给我找到”…

物质和生活享受被过分满足,就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所有的爱都是理所应当。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盛饭菜,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三年前机场杀母的一则新闻,日本留学生汪佳晶,留学五年,从来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日子。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交付。后来由于自己缺钱,他母亲又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这则新闻令人发指,母亲含辛茹苦的养了一个不知好歹的白眼狼,到最后竟然因为这份爱惹来杀身之祸。

24岁的青年本应该自立,甚至到了孝敬母亲的年纪,但是他竟然一直觉得母亲是对他负有全部责任的,甚至在母亲拿不出钱的时候,化成对母亲亏欠自己的怨恨,不念亲情、不思感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曾经看到过一则具有讽刺意味的小故事,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食其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便成就百年基业。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国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就有了生活中娇纵的“富二代”。待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没有点真本事,很快便挥霍殆尽。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和别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父母太溺爱孩子了,孩子小时候为他遮风挡雨,把一切有关于穿衣吃饭上学等等的事情都安排好,将他保护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长大了,甚至成家了,又要为他们买房买车安排婚姻大事。里里外外的给孩子操持着。怪不得说有了孩子的父母,他们的一生似乎都在为了子女而活,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踪影。


无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年长的父母,相比于一味的庇护孩子成长,一味的为他们提供帮助,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才更加的重要。让孩子独立起来,他才会知道满足,懂得感恩,知道父母并非欠他们什么,对他们所有的爱也并不是理所当然。


因为把孩子带来这世界上,就是对于他们最好的馈赠,这份恩情,值得回报一生。

-背景音乐-

(我们都是好孩子-王筝)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关注『每天陪你读书』

每晚我们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