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牛”军改出台幕后

2015-12-17 钟坚 香港凤凰周刊

习近平掌军后,力挽狂澜,重手治吏,廓清了军改的气候与土壤。当下的中国,内部国力快速发展,外部边壤虽有领土争端但无战事。军队有识之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共军队改革最好的“窗口期”,过时不候。

共军改并非空穴来风,在军事学术层面,各种军改的思路和方案,军改的专题论证研究已开展数年,有关军改走向,各种论派观点,始终莫衷一是,各表一枝。


军改进入快车道是习近平掌军后第二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部署,着重提出“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大领域的各项具体任务,全面覆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所有重要方面。


由中央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刘继贤作序的《实战化的军事改革》一书认为,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部分列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主要考虑是将军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不同于地方自下而上的改革,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其改革走向从来是自上而下推行,领导人的意志和决心往往决定改革的走向和效果。遍数中共军队60余年来的多次调整精简变革,对军队重构式的变革基本没有过,很多只着眼于裁减员额,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改变,因为各种利益固化的坚固性,各种既定的格局无法打破;也因为观念和思想的陈旧,导致中共军队的体制编制至今落后欧美诸国军队足足半个多世纪。


在中共基层和军委领导机关都有任职经历的习近平掌军后,力挽狂澜,重手治吏,廓清了有利军改的气候与土壤。当下的中国,内部国力快速发展,外部边壤虽有领土争端但无战事。军队有识之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共军队改革最好的“窗口期”,过时不候。


此时,习近平以其大智大勇,将中国军改快速全面推开,也可谓正当其时。



历次改革反思


《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称,军队改革正是体现检验革命军人责任担当之时,不能只想改别人、不想改自己,只想做加法、不想做减法,只想换新鸟、不想腾旧笼。只有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甘愿以个体之失换整体之得,以局部之失换全局之得,以一时之失换长远之得,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以往的经验教训是,一谈改革,大家都无比拥护、双手赞成,但改革如果涉及削弱或剥夺自身利益,则会引发各种强烈的利益诉求,强调本部门本系统的特殊和重要性,反而提出增设机构、增加人员和提高编制等级的要求,致使偏离改革初衷,半途而废。”国防大学一位学者表示,面对重重改革阻力,必须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各级领导干部、改革设计者要做好表率,敢于向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刀动手术。


2013年11月,国防大学战略部主任任天佑少将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坦承,因为机关是权力部门,每次精简调整,往往不是想着怎么精简优化,而是想怎么保留住现有机构和人员直属,并尽可能有所增加,即使当时增加不了,过后增加的也不少,所以这块已经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尤其是高层机关痛下决心,“壮士断腕,自我割肉,确实到了这个时候了”。


以往军改方案的困难重重,或在于标准的模糊。过去的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或者毫无成效,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没有建立起来。“近30年的和平环境,实际上已经让我们挂在口头的战斗力标准,变得没标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全军上下心里无数,缺乏量化标准,缺乏明确具体指标。战斗力标准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常常是:演习更像是在演戏,各项建设更像是走走过场,改革更像是装点门面,而非解决问题。”


在军队改革的问题上虽然大家都在说改革的重要,都在表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都在讲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但落实到具体单位,不少领导者考虑的不是战斗力的标准,而是本单位的领导职数增加了没有,级别提高了没有,规模扩大了没有。如果哪个单位被裁撤了,被压缩了,被其他单位合并了,哪个单位的领导就会觉得自己是“历史的罪人”。他们宁可当改革的促退派,也不当改革的促进派。


曾经有个单位,在一次编制体制改革调整后,降了一级,单位的领导职数减少了一半多。这个单位的领导直到退下来很多年,都被认为是“历史的罪人”,他自己在人前人后也觉得抬不起头来。


还有一个单位在论证改革方案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可以提出与另一个单位合并的方案,但这个单位领导却“非常英明”地指出,与这个单位合并,师以上干部的消化要多少年?老干部的队伍要有多大?你们在座的各位还有提升的空间吗?参与论证的人顿时感到如梦初醒,都说打死也不提合并的方案了。


“这样的场景不是虚构,它真切发生在历史细节中,就是这些历史细节,造成了一些阻碍战斗力生成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始终无法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和发展。”一位军队将领痛心疾首地表示。


中共军队的历次改革,多把军事改革的重点置于减少人员数量,而对优化部队整体机构考虑得不是很多,许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弊端和问题没有得到根除。有的还炒“回锅饭”、“走回头路”:如不断归建又移交的地方人武部、军队前几年的大联勤建设等。对于基层改革者来说,虽有改革的勃勃雄心,但无力对已经落伍的领导管理体制等改变一分。



改革正逢良机


纵观历史,破除部队的和平积习,根本出路在于从制度设计出发,形成以实战化为改革指向的军队建设发展新常态,确保部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时也要看到,相对和平的环境为推进实战化的军事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因为军事改革往往涉及体制编制、规模结构、政策制度等根本性的问题,改革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和挑战,军队的战斗力可能会因为改革而暂时下降。为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大规模、深层次的军事改革往往在一个较为宽松、稳定的和平环境中进行。这样可以遵循军事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更为从容、长远地筹划设计军事改革。所以说,和平时期往往是推动军队建设获得大发展、大进步的最佳时期,但这种军事改革必须以实战化为基本指向。


如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军事家敏锐地觉察到新型武器装备和新兵种建设面临重大飞跃,苏联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军事改革以追赶这一潮流。当时苏联红军的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向最高军事领导部门提出建议,认为应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和最新技术因素的基础上,全面改组武装力量。


1931年,在拟定和修改国家军事建设计划过程中,苏联最高层充分吸收改革派将领的意见,推动旨在赢得战争的军事改革,图被调任中央军事机关,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装备部长,负责主持军队的技术改装和改革工作。一批支持实战化改革的军队领导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苏联的军事改革得以推进。从当时参观苏军演习的西方国家军事专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这场军事改革确实给苏军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2006年以来,美军对其现行领导指挥进一步调整职能、精简机构,在总部层级,国防部精简约50个将军岗位和150个高级文职岗位。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加强,继网络司令部正式组建后,各军种也组建了相应指挥机构和作战部队。国防大学研究外军的一名专家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美军现在实行全域战略布防,军队编成模式完全按照作战需要,随时转化、变化、更新。


中国国力的发展也给军改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充分的物质条件。有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国际和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可控,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超过14万亿元,这为推进实战化军事改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和雄厚的财力支撑。


“不管在何种背景下发起的军事改革运动,都有一个最佳的窗口期,一旦改革窗口期过去,就会失去发展的机遇。”全军上下对改革期望很高、呼声很大,实战化的军改具有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在《实战化的军事改革》一书中,多位军内专家都持有相同观点。


与以往历次由单一部门牵头的军改不同,目前军内推行的这次军改方案,由中央军委深改组统筹指导,全军全局论证,自上而下,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军委深改组下设改革办,改革办下又分设二十余小组,参与军改论证的是由全军抽调的精兵强将。据参与军改的一位军事专家透露,军改方案全部由各方背靠背编制而成,多个小组不跑风透气,各种编成的方案提交深改组领导小组统筹综合,之后才最终定稿。现定稿的军改方案原本计划2014年草案论证,年底公布方案,但军改千头万绪,事涉多方利益盘整,延宕至今年年初。今年的计划是在6月底拿出方案,完成论证,却也无果,又推迟半年。至国内外诸多大事完美收官,军改综合方案才终于出笼,获领导层面权衡审定。军改方案的插曲,可见其推进之不易,变革之艰难。


“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有相对合适的方案。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不犯颠覆性失误,改革方案就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否则有可能错失改革良机。”上述军事专家表示,要认清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方案设计,也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政策制度。“现在我军改革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要看到改革窗口期不是无限的,必须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才能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凤凰周刊》记者/钟坚

本文节选自《“史上最牛”军改出台幕后》,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5年第35期总第564期。



查看《IS逼近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