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8月29-30日,由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办。来自中国法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全国基层治理实务界领导同仁与媒体代表百余人出席学术研讨会。
会场全景图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担任研讨会召集人与主持人。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徐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四川大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省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何显明,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结兵,法治日报社首席记者、浙江记者站站长陈东升,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副院长周俊等专家作主旨报告。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诗宗出席研讨会并主持专家论坛,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嘉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童志锋,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等出席研讨会。
郁建兴教授介绍书稿
“三治融合”建设的主要研究者、倡导者郁建兴教授介绍了《重构基层社会——以浙江桐乡“三治融合”建设(2013-2023年)为研究对象》一书的写作情况并征求意见。他指出,源自桐乡的“三治融合”建设不仅仅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品牌,而且为当代中国重构基层社会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路径。为论证这一命题,该书遵循从理论框架到实践检验再到理论修正的研究思路,首先讨论基层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基层治理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重构当代基层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随后以桐乡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三治融合”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进程、制度设计、持续创新和治理成效;最后对基于“三治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重构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可行性和主要路径展开讨论。
随后,9位专家学者围绕“三治融合”核心议题展开主旨报告。张文显教授主旨报告
张文显教授以“三治融合理论新解”为题,指出“三治融合”的桐乡经验既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又具有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立价值,创造出一种中国式基层治理文明新形态。“三治融合”从盆景到风景的系统性实践转型,得益于关于自治、法治、德治及其融合越来越深入的科学化规律性认识,是理论创新引领了实践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三治融合”)是一个不宜更改的科学概念,已经从一种平面的经验描述上升为立体的理性概括,并成为基层治理的科学范式。他表示,未来对“三治融合”的研究要更注重方法论内涵的挖掘,拓展其文明阐释维度,提炼原创性政理、法理、哲理命题,促进“三治融合”的国际化传播与交流。徐勇教授主旨报告
徐勇教授作了题为“三治融合的体系化构建”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三治融合”在我国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具有引领性地位,其将国家法律意志与社会自我行动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是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他指出,“三治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标志性成就,主要体现于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理论体系等方面的体系化构建。因此,桐乡作为“三治融合”的发源地,也将是“三治融合”体系化的先行者。邱泽奇教授主旨报告
邱泽奇教授在题为“基层社会变革创新的历史与现实”的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两次革命性变革。他表示,自工业化以来,中国的基层社会不断受到商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尤其是数字化的影响,从传统的同质性转变为数字时代的异质性,且带来了基层社会结构尾部的断链。重续组织化优势,在多种规则之间寻找最大交集,或许是应对当下挑战的重要机会,也是桐乡“三治融合”创新的时代价值。杨开峰教授主旨报告
杨开峰教授围绕“以‘六个必须坚持’推进‘三治融合’持续创新”的主题展开主旨报告。他认为,“三治融合”探索坚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人民至上是“三治融合”的价值立场和使命定位;自信自立是“三治融合”的道路选择和精神品格;守正创新是“三治融合”的思想路径和活力来源;问题导向是“三治融合”的实践起点和着力方向;系统观念是“三治融合”的思维方法和战略意识;胸怀天下是“三治融合”的气质追求和视野格局。姜晓萍教授主旨报告
姜晓萍教授的主旨报告以“从样本到范本:“三治融合”桐乡经验的创新扩散”为题。她认为,桐乡“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变为国家层面制度化推广。她强调,“三治融合”桐乡经验成功扩散的原因在于其坚持了“融合共生”的治理理念、“人本发展”的治理目标、“互嵌互构”的治理结构与“集成创新”的治理过程。“三治融合”得以持续根源在于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基层治理观,回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持续推进回应型治理、共生型治理、赋能型治理、敏捷型治理、韧性治理、数智治理。周俊教授主旨报告
周俊教授在题为“重构当代基层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桐乡‘三治融合’的启示”的主旨报告中关注城镇化、市场化、数字化等叠加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社会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当前迫切需要重构基层社会,而重构基层社会的关键在于创新基层治理。她表示,桐乡“三治融合”建设通过重组基层治理主体体系、重构基层自治体系和重建基层规则之治,推动基层治理整体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基层社会多元共治、充满活力和稳定有序等三重目标,展现了通过创新基层治理重构基层社会的可能性。陈东升主旨报告
陈东升在题为“坚持和发展桐乡‘三治融合’还应在何处发力”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桐乡市首创的“三治融合”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借鉴了西方法治的现代文明,主要特色是依靠、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现代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他认为,坚持和发展“三治融合”,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所一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在立法上注重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废除严刑峻法;在决策时注重倾听民意、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平正义,把维护人民权益、增加人民福祉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何显明教授主旨报告
何显明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有效性的基层治理创新逻辑”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当前超大规模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并联式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持续性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三治融合”实践基于有效性的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的枢纽性作用,挖掘和吸纳了乡土社会的多元治理资源,整合了多元治理手段和技术,有效推动健全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开放性治理结构及其制度框架,帮助拓展基层治理创新的制度空间,实现基层治理机制及组织形态的系统性重塑。吴结兵教授主旨报告
吴结兵教授作了题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更大尺度、更高层面上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引,市域社会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支撑,从两个层面上协同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党建统领、统筹协调、法制保障和科技支撑等方面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基层居民自治、议事协商、社会组织发展是城市化背景下市域社会建设的微观载体。郁建兴教授做会议总结
最后,郁建兴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作会议总结。第一,他认为第四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相比于前三届呈现出两大新特点:一是着力于制度体系、工作体系、理论体系等方面的体系化构建,主办方发布了研究专著的征求意见稿,以及“新时代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全国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创新案例,为“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十周年”优秀论文颁奖等;二是邀请基层治理领导者分享其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挑战与特色亮点。第二,他对9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作了逐一点评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他表示,希望桐乡“三治融合”从发源地走向示范地、引领地,取得更加具有普遍性、制度化的成果。在区域间发展迥然相异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当今中国基层治理一个能够一以贯之的逻辑与原则,同时要将流变的原则嵌入到对“三治融合”的讨论中,实现基层治理充满活力与稳定有序的双重目标。第三,他对研讨会进行了展望,强调基层治理领导者要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基层治理研究者则要从不同的叙事与观察维度出发,突破原有研究边界,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间的双向奔赴。团体标准发布
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与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共同发布“新时代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建设指南”团体标准。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省社会治理研究智库联盟颁发“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十周年”优秀论文获奖证书。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共同发布全国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此外,专家学者、实务界领导、媒体记者等前往桐乡市新三治融合馆、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三治联动工作站以及泉镇新凤鸣三治联动中心等地参观调研。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法治日报》、人民法治网、浙江卫视、潮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先后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来源 / 学校办公室
编辑 / 莫方圆
出品 / 浙江工商大学宣传部 大学生融媒社官微中心
RECENTLY RELEASED
近 期 发 布@2023级本科新生:你的商大辅导员在这里!
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主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学科论坛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
翘首以盼,等你来!(文末有彩蛋)
文章版权,商大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zjgsug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