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言中的坚守 | 教师谭振权的抗疫故事



“言语不多,谦和友善”是他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面对此轮全国和周边地区疫情的严峻形势,他以自己的坚守默默的做好了各项工作,担负起了一位学校干部及教师的责任使命。面对采访,他说的最多的还是“这没什么,每一名老师都是这么做的”。请与我们一起走进谭振权教授的抗疫故事。




01


责无旁贷


工作在盘锦校区,家在大连,和校区很多教工一样,每周往返大连看望家中老人和年仅2岁的孩子是谭老师的常态。3月11日在大连参加过教学会议的谭老师本可以选择陪家人度过周末,但考虑到周边疫情的持续发展,预见到可能对教学的影响,他在散会与家人简单的通话后,就踏上了返回校区的行程。果然,2天后疫情防控有了新的要求,家住大连的老师不能返回校区,4天后校区做出了封闭管理的新要求,谭老师也积极的报名留守校区开展工作。



严峻的疫情也对教学工作带来了新要求,作为莱斯特国际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谭老师认真研究相关政策要求,迅速对学院整体教学工作进行了调整,针对国际学院课程均由相关学院和英方教师承担的特点,他积极与相关学院和英方学校沟通,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由于时差关系,谭老师经常与英方沟通到深夜。学院的各门课程均调整为线上授课,毕业设计相关实验有序开展,面对学院教学秩序井然的状态,谭老师却不无忧虑的说“因英方采用的学年制教学管理,非毕业年级实验课程不能正常开展会影响学生升学,要做好疫情周期较长的教学预案”。






02


情之所系


不论是在莱斯特国际学院还是作为研究生导师所在的化工学院盘锦分院,谭老师都深受学生的喜爱,这都源于他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与发自内心的爱。作为导师,在课题组其他老师因疫情影响均不能入校的情况下,谭老师独自承担了整个课题组约5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毕设学生的管理,每天他都到实验室检查安全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并给予他们指导帮助。“都是组里的学生不能没人管,学生的实验进度不能耽误”当被问及管理那么多研究生是否觉得辛苦时,谭老师想到的更多的还是学生。

在莱斯特国际学院,他每天都要了解课程开展情况,倾听英方教师和学生对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予以解决。每年的3月是学生申请出国的主要时间段,申请国外大学除了成绩外专家推荐信也尤其的重要,作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和教授,谭老师每天晚上均抽出很长的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申请学校的要求,逐一的“量身订制”专家推荐信,截至目前他已为20余名同学写了专家推荐信。他不无自豪的说“推荐信要在如实反映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介绍出学生的优势,去年学院仅有的2名到牛津大学深造的同学都是我为他们写的推荐信。”

03



天道酬勤


作为科研工作者,谭老师始终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热爱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相连,瞄准国家在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需求,主要从事电化学、纳米药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下得了苦功,耐得住寂寞,多年的辛勤耕耘让他的科研也结出了硕果,近五年来承担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五十余篇。“疫情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都能克服,现在大家都封闭在校园内,更应该心无旁骛的搞好科研,今年争取多发几篇高质量的文章”谈到科研工作,谭老师满怀憧憬地说。



结束语

质朴的话语中有着最坚定的力量,正是一大批像谭老师一样奋斗者,他们在日常默默无闻的建设着校区,在非常时期,他们挺身而出坚守着校区。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相信在广大教工的共同努力下,校区定将实现发展新征程上的“加速跑”。





往期推荐

校区第一季《奋斗者》首场报告来袭!

千灯共燃耀校园 众志成城克时艰——抗疫故事

携手同心 共克时艰——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来源 | 莱斯特国际学院

编辑 | 陆泓辰 

审核 | 陈佳 李铭洋

责编 | 邓娟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官方投稿邮箱:

dutpanjinnews@163.com

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