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魅力演说家风采展丨汇以微光化尘埃

汇以微光化尘埃

生命科学与药学学院

李昭奕



时间回到2020年9月,我拖着行李箱来到了这里,关于梦想,关于生活,关于专业,有着许多的构想,但疫情从不在这之中。那时的我不能想象,在2022年还会出现日新增确诊人数过千的情况,疫情甚至来到了我们身边的城市。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很遗憾地没能和少时羡慕的自由相拥。

但是,亲爱的朋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的生活变化大吗?

终于回到我写下这篇稿子的时间,阳光透过树的缝隙,在我的肩上洒下暖意,小猫懒洋洋地抻了个腰,我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忽然之间发现,我的一天与之前相差无几。

我没有因为外卖停止而食不下咽,我没有因快递停运而生活窘迫,没有因为口罩消耗而恐慌难安,我依然可以在操场上奔跑,依然可以在课堂上参与问答,我的一天依然这么的普通。但我的朋友,你应当知道,在这种时刻,普通意味着多少不普通的努力。


5500,这是校区的大致人数,也是他们一轮核酸检测的人数,口罩和护目镜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长时间佩戴的手套使他们的双手通红肿胀。

15.5,这是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他们的口罩要戴上一天,我们不耐烦的核酸检测,他们每天都要做一次。

1500,这是美食盲盒送出的鸡腿数,0,这是平价水果供应的利润数,它们都并非凭空产生、理所当然。

是风在托举雏鹰的翅膀啊,你可曾察觉,它的温柔。

“青春有几年,疫情占三年”是最近很火的话题。咫尺之遥,却难相逢。山河之约,再难兑现。对自由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抱怨疫情本身绝对没有什么过错。只是我想,青春可以是鲜衣怒马、可以是漫眼繁花,可以是热血难凉,也可以是慨然以赴,青春并不狭隘,又为何只能有一种叙写方式?

我们曾在夜晚的操场上恣意舞动,伴随音乐的节奏挥洒汗水;我们为井盖涂鸦,用画笔装点春天,与樱花、柳芽一起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我们为校园活动一遍遍调整构思,推陈出新,像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一样;我们成为食堂、图书馆各处的志愿者,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融入生活。我们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我们同这座学校一起,在挑战中变化,也在变化中成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是历史赋予少年重任啊,你可曾察觉,我们肩并肩,手拉手绘制的这别样闪耀的色彩。

前段时间,我和部门同学采访了食堂的一位工作人员。问及如何评价同学们戴口罩的情况,大爷激动地说,大家口罩戴得都可好了,认可赞许之情溢于言表。你瞧,我们看得见身边之人的辛苦,而我们的努力,或许微不足道,也被别人记在了心里,这何尝不是患难与共。

时代的一粒灰,不会凭空消失。洪流之下,需要每个人成为逐浪而行的人,去扛起自己力所能及的微毫。

将因口罩遮挡而无法绽放的笑容融进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的集体感中吧,将对雾尽春暖,四海升平的渴望刻进遵守防控要求、投身志愿服务的责任感中去吧,将春风、书籍、歌声同梦想一并描绘,成为这个时代、这片校园希望的微光。然后,用微光吸引微光,用微光点亮微光,一起发光,融化那粒疫情的尘埃。

假如时间可以穿梭,我会对那个拖着行李的自己说,疫情没有结束,甚至会在2022年的某段时间异常严重,但你会察觉的,你与国家同在,你与学校同在,在这里,你的青春依然滚烫。



往期推荐

世界读书日丨阅书读己,共沐书香

活动预告 | DLI Explore 第二期来了!

盘锦校区《奋斗者》第一季第三场报告会圆满结束


来源 | 校区团工委

排版 | 陈铮

审核 | 李铭洋

责编 | 邓娟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官方投稿邮箱:
dutpanjinnews@163.com
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