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 | 送你一轮明月光



送你一轮明月光

中秋日,团圆日。值此佳节,亲朋故友齐聚一堂,谈笑赏月,分食月饼。即便不能团聚,羁旅在外的游子也会对着明月,遥隔千里,送去对亲人的真切祝福、绵绵思念。

人月圆

八月十五,三秋恰半,故谓中秋。“中秋”作为节日最早源自唐朝,而后到宋时逐渐发展成“国民性”庆贺节日。《东京梦华录》就曾这样描绘宋时中秋夜景: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彼时的人们,出于对月的崇拜、对金秋丰收的期望,自发地拜月、祭月,通宵达旦,宴饮庆贺。但集群玩月、赏月到如今已不再是全民性的娱乐活动。而唯有对“月到中秋分外圆”的认知和感怀留存至今。

月往往象征美好、纯洁,“圆”更意味着圆满、和谐,寄托了中华民族恒久的愿望与审美倾向,因而也有了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愿景。“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人们期盼在一年之中月相最圆满的时刻与亲人团聚。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桂香袭人、月饼甘美,这些时令性符号为节日染上一层微黄的暖意,但最令人惬意的定然是亲友携手、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丰子恺曾在《忆儿时》中回忆中秋节与父亲一同吃蟹的情形,蟹的滋味鲜美难忘,但最难以忘怀的,却是当时一同作伴谈笑的人和畅快满足的心情。


可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团圆节”这一天相聚一堂。古时朝代更迭,战火连绵,百姓因战乱而与亲友失散,也更加渴望团聚,这种企盼便凝结为中秋节的内涵与意义。

佳节思亲、期盼团聚,是自古以来人们共通的情感。唐时诗人王建便写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在辗转各处为官时,与胞弟苏辙分别七年之久。又是一年中秋,兄弟不能相见,苏轼对着明月,思亲情切,写下心中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世事难全的无奈、对人生圆满的期望,一如当下。

如今,社会人口流动频繁,或是为了求学成才,或是为了生计奔波,无数人远离故土,奔赴四方。而每到中秋佳节,一股相思情绪都会涌上人们的心头,产生对团圆的强烈渴求,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切祝愿。




酥与饴

除了温情,中秋亦有其独特的文化气质、艺术美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为这个节日赋予了玄奇、梦幻的色彩,总能令人们情思百结,衍生瑰丽的想象,成为许多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对于中秋,自古以来多有猜灯谜、写对子、吃月饼等庆贺方式,人们将对节日的理解与情感寄托在这些物质形式中,千百年不衰,而月饼更是传承发展的重点。

中秋食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明代也记载了“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作为“团圆”的象征,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的月饼更是花样迭出。应着人们求新求异的需求,蓝莓、芝士乳酪、松露、酸辣牛肉等特色口味的月饼纷纷涌现。这些富有新意的改变,一扫月饼在人们心中的固有面貌,使之成为许多人愿意尝试的美食。

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许多老字号月饼作为一种怀旧的代表,也成为年轻人与传统文化联系的桥梁。“尽管传统月饼制作繁琐,但老底子的味道是几代人的积淀”,它们或许不如新式月饼那么缤纷多彩,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中秋之夜,共赏明月、猜灯谜、分食月饼是自古以来的节日习俗,无论咫尺天涯,人们都在这一天享受团圆的惬意,或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我们期待看到月色与桂影之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也深知,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往期推荐

师生情,一瓣香

新学年,你有新flag了吗?

开学第一天!天地有盛意,山水总相逢!


来源 | 新起点传媒广播台

文字 | 殷心怡

播音 | 夏浩宇

图片 | 网络

排版 | 陈星宇 陈铮

审核 | 周奕彤 周希

责编 | 邓娟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官方投稿邮箱:
dutpanjinnews@163.com
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