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田版的五四广场你见过吗?这位老人画下了多少青岛人的记忆……

2018-03-08 孟达 半岛都市报

往日的田园风光

经过脚手架、塔吊的“雕琢”,

变成了今天的五四广场,

变成了今天繁华的城市核心;

昔日街上跑的是“大通道”公交车

如今街头奔驰的

是环保节能的电动公交,

是地下飞速的地铁线路

……

你要问青岛这四十年来的变化有多大,

我想,董良音老人手中的画笔

应该能告诉你答案。


▲1970年,今五四广场附近还是一片乡村田地。


你能猜出来吗?

上面这片绿油油的菜地

竟然是今天的五四广场!


今年69岁的退休职工董良音

曾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1970年是块菜地,

今日是著名的五四广场。

在改革的年代,

这块土地完成了自己最为华丽的转身。”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董良音留下600余幅青岛写生作品,

为城市发展留下宝贵记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3476i7h5&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来源:半岛V视)


3月6日,记者在董良音老人家里,

看到了他自己创作的一幅幅青岛写生作品。

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几十年前

中山路周边的风貌,

可以看到浙江路教堂、观象山望火楼

这些岛城西部老城区标志性的建筑。

在这些作品中,

今天的年轻人可以看到

浙江路上的大教堂原来是

中山路周边老城区里最高的建筑,

可以看到今天的汇泉广场原来还有条小河。

▲上世纪70年代,浙江路天主教堂及周边景象

上世纪70年代的观象山望火楼

▲上世纪80年代的广西路


近半个世纪前的汇泉广场,

雨后水渠的水在缓缓地流动,

渠边是裸着的土坡,

少有人工雕凿的自然景色挺美的。

1971年汇泉广场

1970年第一海水浴场


在这些画作中,

有一定岁数的青岛人还可以看到

昔日的中山公园门前旧影、湛山寺等

1974年湛山寺


▲1984年的原青岛中山公园


▲1984年的中山公园南大门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山公园内景


来,试试看,

从下面这三幅画里

能不能找出“体育”的影子来?

▲上世纪70年代的天泰体育场

▲1971年,今奥帆中心附近,工人们正在建设红星船厂公路桥

▲1971年老青岛2中外海上的机帆船


在董良音1970年一幅

表现中山路大窑沟附近的绘画作品中,

可以看到当时画面中

不少人在“乱穿”马路。


董良音说,

那时候公共设施还不完善,

马路上跑的车很少,

交通秩序也远没有今天这样规范,

行人行走时也比较随意。

记者看到这幅反映街景的作品中,

马路上一辆汽车也没有,

只画着几个人骑着自行车。

▲1970年中山路大窑沟附近街景

1970年老西镇四川路


在1984年创作的一幅表现当年湛山大路,

也就是今天香港中路附近的绘画作品中,

颇具代表性的公交“大通道”出现了。

记者了解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

这种两节车厢的“大通道”公交车

依然在岛城不少道路上行驶着,

成为很多老青岛人的回忆。

此外,

小面包车、小商店也开始在街头出现……

▲1984年的原湛山大路,今香港中路附近


在董良音的很多画作中

已经找不到今天青岛城市的一点影子。

在四五十年的时间里,

许多地方已经从田园农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区。

“这片大菜地就是今天五四广场周边附近,

以前这里都是田地,

哪里有今天这些高楼大厦,

向东望去就只能看到远处高高的浮山了。”

▲1971年浮山所附近

▲上世纪70年代的浮山前,今青岛大学附近


由于单位主要从事港口码头建设,

因为工作的原因,

董良音也较早地来到了如今的西海岸新区,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保留了大量

西海岸新区当年的地域风貌。

▲上世纪80年代的黄岛,左侧建筑为新华书店

▲1981年,黄岛轮渡码头

▲1981年,黄岛轮渡码头

▲1981年,黄岛石场装运石头的工人和民船

1981年黄岛一处码头


董良音1949年出生于青岛冠县路91号,16岁起来到今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他先后当过石匠、收料员,后来在工会、公司项目部等都任过职。


▲1980年前后正在中山公园作画的董良音


董良音从小喜欢画画,在中学时期参加了当时青岛13中的美术兴趣小组,从那时候起慢慢拿起了画笔开始进行美术创作。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酷爱美术的董良音开始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美术创作,由于他有美术特长,平日里单位也比较支持他的这个爱好。


▲董良音在海边写生


董良音说,当时他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拿着画画的工具材料到处画画。他还给自己制定了绘画计划,每个月都要完成一定的绘画任务。


据董良音介绍,年轻时他受到俄国现实主义绘画影响较大,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比较重视写实,着重用画笔记录眼前看到的真实风景。


在董良音的一些画作里可以看到电线杆、脚手架等“干扰”画面构图或者影响画面效果的元素,他表示之所以留住它们就想还原眼前所看到的。

▲这些都是董良音的作品


“几十年画下来,如今差不多留下了600幅关于青岛不同时期的写生。”董良音介绍,当年他还画了更多的作品,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保存下来。如今,在老人的家里几乎各个房间都挂着他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包括了水彩、水粉、油画写生等,表现的内容主要是青岛当时的城市和乡间风貌。




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

不经意间,

董良音老人用一幅幅作品

拼出了自己关于青岛的城市记忆……


◆半岛都市报微信(ID:bandaobao),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编辑:金鱼/陈小小

大家都看

信息量巨大!个税具体怎么改?房地产税怎么收?今天财政部透露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明清时期的胶州才女,分分钟打你脸…

快快关注半岛都市报官方微信,支持一下美女小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