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旬老人死后留下百万遗产!女儿推开房门后,瞬间泪崩


最近有网友发帖说:

“经历过粮票年代的妈妈,

节约得让我担心。”

帖子里写了些父母节约的事情,

大呼“不理解”“很担心”。


其他网友们看完都在感慨,

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父母啊


“你们的父母怎么个节约法?”


这个话题一打开,大家都停不下来了。


@大米:我妈长年坚持把洗衣机最后一步放出来的水接到盆里,然后拿来冲马桶。为此洗衣机落水管不接到下水道,就接在水盆里。她还把信箱里塞的那些广告纸折成小托盘的样子,吃饭的时候当吐碟,说这样就不用洗碗了。


@仙姑:我觉得老年人其他都还好,最不能容忍的节约,就是吃剩菜。我姐姐在医院工作,以前她经常说每个医院的肠胃科病房经常会收到80多岁的老太婆,为了吃一碗馊泡饭,然后肠胃炎发作,住院花了一两万块钱医药费。这就是为了不浪费一块钱,结果花了人民币一万块的故事。


某网友:我想说,你们都让开,我爸妈才是节约王者的最高段位,我袜子穿破了,从来不敢扔在家里的垃圾桶,因为发现我妈会翻出来洗干净自己再穿,因为只破一个洞达不到她扔的标准。


某网友:家里的旧报纸不必说,就连牛奶盒药盒子他们都要收得整整齐齐然后卖给收废品的。因为嫌小区里的废品回收点出价太低,他们会自己拿杆秤把废品分量称好,捆扎好,再恶劣的天气,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一人拎一捆重重的废品,徒步去一个虽然远但是他们认为出价合理的回收点……


某网友:这段时间,阴雨连绵,很多东西发霉了,然后他们又刷新了我的新认知:特意去买烂苹果回来做苹果酱,说这样便宜!苍天啊!烂水果不是把烂的地方切掉了就可以吃的,有毒的呀。


“吃剩菜”“不舍得扔东西”

“最擅长废物利用”

“水果永远从坏的那个开始吃”……

听着听着,

心里为什么突然有点酸。



最近

记者从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病房

了解到了一个心碎的故事……


不久前,

一位来自辽宁灯塔的80多岁老人,

因为过度节俭、有病缓看,

送到沈阳看病的时候,

病情已经恶化。

老人临走前,

告诉两个女儿她银行卡的密码,

里面有百万元存款。

此外还有一套价值60万元的房产。



女儿们失声痛哭!

曾以为老妈那么节俭,

也攒不了多少钱,

没想到为了省钱,

连病都不看了……

为省钱,病了两年

她却舍不得上医院

张大娘是辽阳灯塔人,三个月前因咳血、胸痛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就诊。经确诊,老人为肺癌晚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只能住院保守治疗。


肿瘤外科医生说,老人的病情发作至少有两年了,应该早有身体症状,咳血、胸痛,晚期癌症会有很强的癌痛,不知道这位老人是怎么挺过来的。虽然肿瘤外科医生对其进行了积极救治,但遗憾的是,老人还是在正月十四病逝。


病逝前,张大娘似有预感,她告诉两个女儿,自己的钱存在五张银行卡中,银行卡放在自己家的某个地方,密码是自己的生日。


病逝后,两个女儿来到母亲独居的家,找到了五张银行卡,看到卡上的余额,两个女儿惊呆了,余额为105万元。而母亲的房子属于待拆迁状态,拆迁补偿款约60万元。


面对妈妈留下的遗产,两个女儿哭了。她们既感动又内疚,女儿们哭诉:“母亲为了省钱不舍得看病,自己隐瞒病情已经两年多了。”

太节俭,水不烧开

菜刚有点儿熟就关火

记者采访了张大娘的大女儿刘女士。


她说,两位老人在生活上节俭过了头。大冬天,烧开水前,先用盆接满凉水,放在暖气片上,等到暖和了再用水壶烧水,他们说这样可以省电费。


老人去世后,家里的物品堆积如山,在洗浴中心用过的毛巾足有20条,穿过的旧衣服、用过的床单被罩都保留着,用过的饮料瓶堆积了几大箱子,准备卖废品。


刘女士说:“水刚冒热气,还没烧开,他们就把电拔了,菜刚有点熟,就把火关了。”

存款多,夫妻月入万元

对子女孙辈很大方

张大娘两年前就出现了胸闷的症状,有一次咳血了,她觉得到医院挂号、做检查费用多,最后也得吃药,不如直接吃药省钱,就自己到药房用医保卡买药。


有一次,刘女士发现张大娘咳嗽厉害,想带她去医院检查。张大娘说:“我活这么大岁数了,活够了,钱不能乱花,钱得给你们姐妹俩留着。”刘女士听到妈妈这样说,既感动又生气,她说:“我们生活都挺好,不缺钱,你健康最重要。”


刘女士说,父亲和母亲都是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的收入都是每月6000多元,父亲两年前去世。老两口虽然退休金很高,但是很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不过他们对晚辈很大方,外孙子上大学给1万元、结婚给2万元……

    

刘女士告诉记者,母亲死后,她们姐妹特别难过,母亲勤俭一生,对自己吝啬,对子女孙辈大方,不缺钱,有那么多存款却不舍得看病,结果延误了病情。“我和妹妹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好好地爱自己,爱自己的健康和身体,即使不给子女留一分钱,子女们也是开心的。”

老人最关心的是价钱

最爱逛的是果蔬超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商场、大型饭店等一些高档消费场所,几乎很少见到老年人的身影,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果蔬超市才是老年人的主要消费场所。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东西时,只要喜欢、满意,一般不考虑价格;可同样是购买,老年人却总会反复比较,再三考虑……

    


不少人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想带父母出去吃饭,和父母交涉一番,最终变成在家里吃一口;给父母买的衣服,即使不用他们掏钱,父母也心疼;他们舍不得打车、舍不得去旅游,凡是他们觉得没必要的东西,绝对不会去买。


在受调查的多位老人日常消费中,贴补儿女的花费占了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老年人对自己都很抠门,对儿孙却不吝啬。

勤俭节约是美德

过分节俭需调整


心理专家周永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大娘这个年龄段的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历史阶段,因此形成了心理匮乏,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地想把东西揽在手里,尽可能地节省每一分钱,觉得这样才安全。心理学上叫做“囤积心理”,又叫“松鼠病”。

    

周永梅认为,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除了社会背景,还有三个原因。


一是心理因素,

二是习惯,

三是对儿女的爱。


中国父母内心有横向的比较:人家妈妈给孩子留了多少钱,我不能少。


这种比较的心态会给孩子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孩子会有愧疚感、觉得对不起家长,一是孩子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从而自己不努力,成为心理上的巨婴。


周永梅建议,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爱孩子要从爱自己开始,一代代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孩子要带头给父母花钱,从花小钱开始,重新养成正常的消费观念和花钱习惯。

给父母买东西多些强制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说,在传统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亲子关系,由老中少三辈组成的主干家庭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育儿女。


那时,由于物质匮乏,必须省吃俭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习惯也就成了自然;现代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夫妻关系,主干家庭分裂为由老两口组成的空巢家庭和由小两口及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


不仅如此,因为物质极大丰富、与此相应的心理需要层次发生了变化,夫妻之间要有浪漫的情感,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讲究,这些心理要求限于年轻的一代,老人依然恪守已有的习惯,保持习惯的生活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张思宁说,儿女要经常嘘寒问暖,努力成为贴心“小棉袄”;要经常给父母买好吃的,在给父母买东西的问题上要增加强制性,培养父母新的习惯。


爸爸妈妈,

请你们多爱自己,

因为你们的健康,

就是我们的幸福。

◆据沈阳晚报(sywb88)、新闻晨报、部分内容综合自19楼论坛、都市快报(dskbdskb)

◆编辑:金鱼

大家都看

网友:听说环湾路超速不扣分了?青椒蜀黍的回答亮了!

13万的车位卖6.5万!青岛这个小区的居民却气炸了!

听说颜值在线的人,都给小编点了“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