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④ | 云南:江水奔流绘七彩

重庆日报 2023-09-22

云南:江水奔流绘七彩

版面一览9月8日《重庆日报》第3版  编者按  


编者按:


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它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熔铸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长江文明论坛即将召开之际,重庆日报联合青海日报、西藏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四川日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江西日报、安徽日报、浙江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长江流域省市区的党媒党端,推出“我从长江走来”大型全媒体报道,让我们一起回溯来处、讲述传承、探究明天,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长江文明!



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的金沙江,在丽江石鼓镇北折向东转身,转成美丽的长江第一湾。(受访者供图)

印面呈正方形,上有四个标准的汉篆“滇王之印”,印的背上盘绕着一条蛇,蛇身盘旋,蛇头高昂,回首逼视,两眼熠熠放光……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村石寨山进行了4次发掘,第二次发掘出土的金质“滇王之印”,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从此,沉埋了2000多年的古滇王国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石寨山是东南亚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青铜文化遗存,这里出土的青铜器代表了云南和东南亚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曾和安阳殷墟、陕西秦俑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出土奇迹”。2021年,石寨山古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大遗址。

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的长江,穿山越谷,奔流不息,从青藏高原进入云南境内。在长江文明这个大整体中,滇文化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滇文化遗产丰富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革命文化资源富集,文旅资源独具魅力。特别是近年来,云南站位服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局,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民族特色文化。如今,畅游云岭大地,但见千年文脉延绵不断,城乡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正所谓风景处处有,文明处处见。


 在这儿,可以探寻中国历史的起点

金沙江属于长江干流,位于金沙江流域的元谋县,因“元谋人”化石的发现声名远扬。

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两颗人类门齿化石,经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图为位于元谋县老城乡元谋人牙齿化石出土点。(受访者供图)

1965年,我国地质工作者钱方在元谋县上那蚌地区,首次发现了两颗原始人类牙齿化石,后鉴定是一名成年男性的左、右上中门齿。1973年,胡承志先生在《地质学报》第1期上发表《云南元谋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一文,将钱方发现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化石产地定名为直立人元谋亚种,简称“元谋直立人”。后经古地磁测定,“元谋人”距今170万±10万年。“元谋人”牙齿化石的发现,把我国古人类历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元谋人”也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直立人代表。

1982年,元谋县“元谋猿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中国人来说,这里绝不是一个普通的遗址,在中学课本上,它成为了中国历史的开端。

为了保存、展示历年来在元谋县出土的相关文物,元谋县专门建造了一座元谋人博物馆。如今,专程来到元谋县探寻中国历史起点的人越来越多。从去年开始,元谋人博物馆配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目前,馆里正在开展馆藏文物整理,下一步博物馆将进行提升改造工作。

今年7月21日,“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正式在元谋县启动,全国80多名科研人员将系统地开展遗址及周边区域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据此次考古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元谋猿人遗址”时隔23年再次重启考古发掘工作,是一次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激扬文化自信力量的生动实践,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将持续至2027年底。

此图为大理州博物馆陈列的宾川白羊村遗址碳化谷物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的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一小坨碳化谷物和两块石凿,见证着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人类文明史的源远流长。白羊村遗址位于宾川县金牛镇白羊村西桑园河东岸,是长江上游云南境内新石器时代保存较为丰富、为数不多的重要遗址之一,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2050±10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165±105年)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碳化稻谷,在云南稻作起源和原始农业研究,以及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认识和了解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地区金沙江流域古人类的农业生产、文化发展以及民族情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这儿,尽情书写文化传承发展大文章


初秋的迪庆水清草绿,群山青翠。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迪庆藏族自治州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这趟来得太值了!”走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巴拉格宗景区的村子里,上海游客江涛说。地处“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巴拉格宗,峡谷山路蜿蜒而上,岗曲河水奔腾而下,一条58公里的“天路”,让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巴拉格宗景区自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景区通过修缮保护、规划建设、项目开发、氛围营造等措施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它不仅“火”起来,而且“活”了起来。

江水不止,文脉不息。“这里的文化是一张照片:晨雾中的松赞林寺,夜晚月光中的独克宗古城。这里的文化是一首歌:热情似火的弦子曲,唱的是爱情;庄重典雅的锅庄曲,唱的是祝福;热闹喜庆的阿尺目刮,跳的是快乐。”迪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志军说,迪庆的文化是一幅画:围着篝火跳舞的男女,瞄着靶子射箭的老少。还有精致的唐卡里拈花微笑的人物,粗犷的岩画里栩栩如生的古人。迪庆的文化更是一出活生生的生活:晨曦照进老房的木窗时,早起劳作的人,挤奶走出牛棚,酥油茶就会热了。晚上月光落在院子里时,深夜未眠的人,讲完流传千年的故事,酥油灯就亮了。

迪庆州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润心工程”“百千万文化工程”“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等活动,打造“9月民族团结进步月主题宣传教育”和“端午赛马节”等活动品牌,不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持续构建出“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格局,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鹤庆县因濒临金沙江大转弯的峡谷走廊,有着金沙江古渡口的便利,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白、汉、藏文化交汇地,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鹤庆物产丰富,手工业繁荣,金银铜器的制作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文献记载,近现代更是得到了传承推广。2014年,鹤庆银饰锻制技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多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


在这儿,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完美融合

滚滚金沙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向南,在滇西北的丽江受到山地的阻挡,江与山不断碰撞。碰撞中,金沙江连续三次拐弯,在丽江境内形成石鼓湾、玉龙湾和永胜湾,宛如一条飘带。其中,在石鼓镇急转成一个V形大转弯,形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湾”最为闻名。

80多年前,红二、六军团先后向西长征,在云岭大地与滔滔金沙江不期而遇。在长江第一湾石鼓镇,1.8万余名红军将士安全渡过金沙江,留下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各族群众组织担架、护送受伤红军战士的事例不胜枚举。在镇上的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还陈列着抢渡金沙江的相片、历史文物和史实资料,游客可以参观VR全景线上展馆,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的漫漫足迹。

如今,长江第一湾奔腾的波涛声中,仿佛还回响着红军在渡江前夜留下的马蹄声和脚步声,更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丽江各族人民守护最美江岸线,建设美丽家园。“金沙江温柔的时候像个姑娘,但发起脾气来像头狮子。自从种满了柳树,这25年来,她都对我们很温柔。”石鼓镇人武部部长和朝明说。今年,他又带着周边群众,种下了6000多株杨柳。十年间,他带着村民们在长江第一湾种下了超过10万株杨柳。

不只是石鼓镇,在长江第一湾上下游的丽江9个乡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种植柳树中来。据不完全统计,沿岸近100公里,已种植树木超过300万株,形成了“杨柳两行绿,水天一色清”的金沙江柳林景观。丽江各族群众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国家的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地区。

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石鼓镇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慢慢鼓起来。老百姓种起中药材、雪桃、核桃、花椒,走出了一条“山尖药材,山腰林果,山脚烤烟”的发展道路,还发展出了一条乡村旅游、长征红色文化的新兴旅游道路。

丽江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珍贵的红色资源,从壮美风光带来的旅游资源到沿岸村镇红红火火的乡村振兴,一条“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谱写下沿岸人民崭新的生活画卷。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金沙江畔的绥江县千年渔村半山酒店景区,高峡平湖风光尽收眼底;半山酒店、叠翠瀑布、溶洞酒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景区以古老金沙江文化为灵魂,挖掘渔村文化,做活山水文章,集生态修复、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金沙江渔村文化景区,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千年渔村半山酒店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酒店单一的住宿功能,他们更注重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金沙江古老的渔村文化等相融合,为宾客提供集自然人文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产品。

绥江县位于金沙江下游,地处长江东转之地,为支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老县城整体搬迁,高峡平湖景观风光旖旎,去年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挖掘金沙江文化资源,以千年渔村景区、金江水上乐园等项目为支撑,重点培育滨江与山地两大产品体系,打造“水上运动天堂·彩云之北绥江”文旅品牌,努力把绥江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共饮一江碧水,共享精神家园。昭通市地处金沙江进入长江的交接地带,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并存,长达400多公里的金沙江(昭通段)流经巧家、永善、绥江、水富4个县(市)。近年来,昭通市主动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整合金沙江流域沿线县(市)的长江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一批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金沙江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带将成为昭通文旅产业“新名片”。目前,昭通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前期工作,完成1258个文物点信息调查,上报国家层面储备项目12个。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变化一日千里,传承发展长江文明,要形成大流域的发展观,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所所长曹津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把长江文明的基本元素、核心元素提炼出来,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以江为纽带,进一步找到长江文明的特质。同时,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和跨区域联动,调动社会各层面的积极性,打造协同治理、融合创新的保护格局。”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阔步行进在新征程上,云南将加强文化保护传承,让云岭大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亮起来”;将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以宣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契机,充分展示云南魅力,推进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提振文化,把云南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旅产业;将大力推进绿美云南建设,让云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将赋予文化强省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外延,打造现代文明、绿色生态、多彩幸福的云南生活。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① | 江流“巴”声远 峡映“渝”意长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② | 江源文化起青海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③ | 西藏:用心呵护长江源



云南日报记者 张雪飞 吕瑾 张帆 秦蒙琳 沈迅 见习记者 李兴文编辑:罗婧颖校对:刘洲
审核:马京川

将重庆日报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




房贷降了!刚刚,四大行最新公告


今年首个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重庆多区县发布封山令


本期视频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重庆日报抖音号、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