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武器空前的“武功”之后,人类的“文治”何去何从呢?

2016-07-06 广西师大出版社

今天是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426次推送



世界武功无国画


文丨陈绶祥

选自《国画是什么》一书


这本小册子的名字叫《国画是什么》,这在一般情形中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而在一项要作专门研究与从事的事业中,又是一个难说清的问题。例如孩子们在业余初学外语时,一开始就问这是什么,只要指着桌上水果盘中的苹果说“这是苹果”,也就行了。而如果想要认真说清苹果的定义或者真正研究苹果的有关问题,也许在哪一种文化中都不容易。汉语和外语都差不多,就比如用汉语说吧,你能回答下列有关苹果的问题吗:苹果是什么?蛇果是苹果吗?苹果是电脑吗?苹果手机有哪些特点?苹果用的原件有哪些专利?苹果牛仔最可收藏的是哪款,兜口线正品缝几针?吃苹果是有营养还是有罪,哪个问题更重要,哪个问题是实践?为什么最多见到的苹果都被啃了一口?苹果与万有引力有什么关系?……这些有关“苹果”的问题也许不是每一个教授都能完全完满地回答的。其实,信息交流本身都在不断发展与变化,误读和不解是最寻常不过的事。实际上,许多改变历史的大事,也往往是人类信息误投与误读所引发的。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是信息当先。各种信息载体以及构成信息的元素和结构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对它们的解读的共识与准确自然也更为紧要。“定义”就属于这样的“是什么”的问题,“苹果”就是当代重要的信息元的问题,“国画”也是一个同类的问题。因此,我才战战兢兢地写下了“国画是什么”这样一个命题。我们谁都知道,国画是中国文化最典型、最普通、最恒长、最公认的代表品类,因此,对它的解读就直接影响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与发展。


当然,用简单的汉语来定义国画是容易做的,实际上大量现代新事物、新知识都是如此,可是最后大都莫名其妙,好心办了坏事,造成自己糊涂又断戟沉沙、损兵折将,最后导致了盲目耗损精力与环境恶化,赔了夫人又折兵,填湖毁林又加百倍困难来种植树林保护水土就是举目皆有的事例。比如说问“什么是苹果”,我们便可如此定义:苹果是一种有营养的西方水果。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就信服这些,可能也会有炒作。苹果的农业灾难,何况“水果”这个汉语词汇不但比“苹果”更难定义,而且没有比“苹果”这个词更大的“无序耗散”使用特征。至今,“苹果”已成了一个品牌而不仅仅是果品,但“水果”却从未见他识。如果孩子们再问“什么是水果”又怎么辨呢?而且,中国最神社的“文心雕龙”的“龙”,在当代中国一般人的认识中,已成了西方恐龙一样的怪物和本质上与狼一样实体转化成的“龙图腾”了。精神的玷污与犬儒,比填湖毁林更难弥补,也很难清除。


也许这些不仅是失误的牢骚,也是国画思路的。我们还是从现代的视角思路,以现代所谓的“国画”来解读国画的源流,明了什么是国画,也就会成长为“正本清源”的黄河长江。


我们从中国社会大动荡并发生历史大变革的二十世纪谈起,须知这时在地球村中,人类最大的热兵器时代变革已轰轰烈烈动荡了两三百年了。这时的中华民族,还偏安在一个封闭的“第一个社会”,又被封建君主统治的大国之中。


二十世纪是地球村变化与中国巨变的重要时期,那在这时的地球村与中国中,什么是国画呢?二十世纪的中国,我将其历史几乎均等地划分为四个(每个约四分之一世纪)时期,每个时期可总结成一个分明的阶段。各叙于下:


从公元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到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清末的混乱到辛亥革命的怀念成功、清政府灭亡、中华明国成立,结束了所谓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我们可以称之为“革命阶段”。一九二五年孙中山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言,所以“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毛泽东词)。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直打到三次、五次反围剿,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第二阶段的约二十五年真无愧称呼为“战争阶段”。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是二十世纪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中国并未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国民党还妄想反攻大陆,经过五十年革命战争的国土满目疮痍,新政权与社会生产都亟待巩固恢复,大陸与台湾都忙着努力稳定,都几乎不停地搞所谓的“政治运动”和其他有关的运动。从大陆来看,大家都知道有土改、三反、五反、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教改、大跃进、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还不算抗美援朝与不消停的边境磨擦。这个阶段正可谓名副其实的“运动阶段”。其后,随着不少第一代革命家的逝世,共和国又开始了新的历程。七十五年的以自生为主的争斗与以对敌共同的团结,也使在这个阶段中生存的人们经历了人情冷暖与人世沉浮。物质的损耗与人心的失落也要每一个人反省世态炎凉民族生存,还要找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因而,我们将一九七七年之后的二十世纪余年称之为第四阶段——“反思阶段”。这应该只是二十世纪的结束,却应当是中华民族的起航。中国人有“三思而后行”的众识,我们便理所当然地将这二十世纪最后的颇有成效的复学、复工、用兵、建农、弘商、多思、扬技等都归结成起航前的“反思阶段”了。


在这一百年中,中国人变化最大了。如果我们同意社会人的文化本质特征,这一百年中国人的众生相均是前所未有的,革命造反在古代是株连九族重罪,而在这一百年中,都成了从千刀万剐的避犹不及到个个奋进的追犹不及。昔日天子重臣反而成了阶下罪囚并十恶不赦,劳苦贫穷反而有理有权、位居上品,读书文士则颠沛流离、终落老九,富贵人家家破财源尽,手工作坊亦遭损毁,读书无用,百业就荒,忽而以上又重新变换,或一天对错无常等于二十年,或小人变成老子娘。真可谓众生百相,无短无常,既无规矩,亦丧天良,农民不做田务,学子不上学堂,匠作不思归业,买卖亦不经商,心无所骛,业无恒常。人生几何,良莠皆伤,山无良木,缸底无粮,痛定思痛,再作主张。


其实,从整个地球村的人类社会来看,也是“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自十六世纪以来,欧洲文明因科技发展与文艺复兴推动社会变革,航海事业直接影响了眼界拓展与财富追求,新大陆的相继发现与环球航行的成功增进了对世界的认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对生产与技术的改进。国与国之间变成了力量兼并与抗衡,人口被当成牲口、土地被当成财产的殖民主义勃兴,古老的文明土崩瓦解,欧洲的强势霸主地位已成定局。到了十九世纪,所谓日不落帝国的大不列颠英伦三岛已稳坐举世头把交椅,殖民远及亚非澳美,财富的膨胀已让欧洲弟兄眼红。奴役的非人性又让被殖民的北美大国奋起反抗、力争独立。美国首先独立成功,继而新政尝试成功树立了新的世界形象,这个大国将那个岛国主子掀翻马下,而独立于地球村中。而欧洲与欧、亚、非之交的内海小国和半岛,都在妒火中烧的窥视中进入二十世纪:一方面以联军或独立支撑的军队共同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力图殖民亚洲;另一方面又发动以欧洲为中心并波及他处的两次热兵器世界大战。


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中几乎连续发生的人类社会热兵器时代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发展导致的畸形形态,是最值得人类反省改错的经历,因为这是只发生在人类社会、直接作用于人却影响地球所有生命的恶性事件。半个世纪中的人类战争,是杀人武器竞争与发展的高峰,也是西方所谓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却从来没有人考虑这个不是人类思想、道德与品格浅薄、畸形、荒芜、凶残与叛变天道的沦丧失足。我不再重复现在处处在展示的大战经历,但想必大家都知道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绩”。几乎所有被触及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建筑都遭损毁,涉及的人的心灵都遭创伤。世界上多了两个与和平、生命不可分又极端对立的词汇:战争,死亡。而即使这些都是正义和慈爱,这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乃至种群,有多少天道“和”与“乐”的意义?


至于二十世纪下半部,世界上各国都各自忙着处理国家事务、政治立场与地球村村物,也是众生百相:有深刻反省、改过自新、重新建国的战争狂国,也有忙于修整、东瞅西望的小国君主,更有健忘旧仇、貌似宽容地狼狽为奸,还不乏痛定思痛、强心疗伤的渐强民族。总之,人类又多了一层“人生”的一堑一智与一荣一辱。


我想,二十世纪留给世界与中国的所有,也许异相而同质,也无非是与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一样,分与合的利与弊之“天道”的经历与思考,在武器空前的“武功”之后,人类的“文治”何去何从呢。其实“国画是什么”就是这类问题的深入浅出的问答。



【新书简介】




《国画是什么》一书,与《第一农业文明》同属“中华文化思索讲义丛书”。这本书不同于一般讲述中国画史的理论著述,也有别于讲授国画技法的教材,它从历史的宏观角度阐释了“国画是什么”这一简单问题,浅入深出,让人重新思考国画的来龙去脉。


“中国画”一词大约出现在明末,当时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发现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故而称中国的画为“中国画”(俗称“国画”),后来国画逐渐称为一个社会文化概念。本书即是从“国画”一词的社会文化概念出发,探讨了“国画”这一概念诞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20世纪里,“国画”所面临的一系列抉择,以及它所肩负的政治文化使命。


进而,陈绶祥又从“画”字的诞生、字形结构、字义演变,总结“国画”的内涵。他还从国画这一绘画艺术形态的起源——原始时代的彩陶、岩画等,以及国画的技法、题材等,来分析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特质。


【作者简介】


陈绶祥,字大隐,号老餮,斋名无禅堂。1944年生,广西桂林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评介为“文化学者”。


出版有《中国的龙》、《顾恺之》、《中国书画》、《遮蔽的文明》、《文心万象》、《陈绶祥画集》等十余本专着及个人画集,担任主编、编委并参加撰写的着作有《中国美术史》(十二卷)、《中国民间艺术全集》(十四卷)、《中国民间艺术》(二卷),并担任“九五”规划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中华艺术通史》(十四卷)副总主编。曾获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等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并发起“新文人画”,为“新文人画年展暨研讨会”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是重要的参展画家与理论代言人。



推荐阅读:

※ 关于中华文化的随谈丨汉字是什么?为什么汉语是丰富的语言?

※ 2016年7月新书书讯丨用一本好书拂去夏日的炎热

※ 聚焦丨多家媒体关注广西师大出版社进军深圳




-END-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各类微信公号联络合作

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