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丨做一名书店店员,原来是这样一种体验

2016-09-20 广西师大出版社

今天是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499次推送

今天距离广西师大出版社30周年社庆日还有59天




今天是9月20日,距离8月20日的“加油!书店”活动过去已经一个月了。活动结束后,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读者朋友们都用笔记录下了当天他们的“八小时书店店员体验”经过。目前,读者们写下的这些文字还在编辑整理当中,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刊发这些文章,希望通过他们的文字,让大家继续和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书店。



长摁二维码识别

即可收听清华大学广播台《珊越拾穗》

《加油书店:重新认识书店》特别节目

一起来聆听活动背后的故事




王雪纯(北京单向空间爱琴海店 体验者):单向空间的魅力在于这家店的温和,员工态度温和周到,每本书都有可供阅读的单本,人不是特别多,走动挑书都比较自由,感觉就是自己与书在一起的空间。通过和店员聊天,可以了解到图书分类,店里如何选择进购图书的类型,书店目前运营情况,主要工作等。他们的工作忙碌又辛苦,经常会搬很重的书和文创类产品,而且每位店员都要很了解店里图书位置,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将读者要找的书找到。在他们身上,我同样看到了那种对书的热爱和热情,他们喜欢阅读,喜欢这份工作。读书人身上总带着一份谦和。在店员体验的过程中,我会参与货品上架,书籍分类摆放,在比较忙的时候还要留守收银台,解答读者的问题。



王琪(北京三联书店 体验者):第一次来三联书店海淀分店,蓝色的“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字眼看起来却好像很熟悉。像是一位早到的访客,我推门而入。书店刚刚开门,时间尚早,除了窗边早早到来在学习的读者外,只有书架上一排排精心布置的充满人文气息的书,在安静地等待着它们的读者。店员姐姐把任务卡和明信片交给了两位小伙伴,我也开始和他们一起工作了。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三本书的书脊组成一首三行情诗。我总觉得任意拿起的三本书的书名一联想就像原本就是一首诗,大概是心情太好的缘故吧。我们帮店员姐姐浇了花。过道边、书架上点缀着几盆花,似乎更显清幽。窗外的一片草坪似乎也是书的朋友,看书看累了,或是书架上的盆景,或是远望窗外,总会寻找到点点绿意。


宋琴琴(北京三联书店 体验者):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坚持经营追求细致、品种严格讲究、文化氛围的强调为特色。首先根据小哥师傅的介绍了解了一下书店负一层的整体布局。书店中书的大类分的很细致。书店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非常繁杂,工作日供货商将书物送来,书店管理员会将书转移至书库,分类码放。由于三联书店的客流量较大,加上很多顾客喜爱在书店里淘书、挑书、看书,所以图书整理的工作是他们一天中大部分的工作内容。图书整理可并不简单,需要清晰的了解整个书店的布局,书本的归类以及分类方法。出版社分类、畅销区域以及文学大类都有自己的摆放特色。


杨凯诏(广州学而优书店 记录者):早上八点45分到达书店,从体验者的视角,我开始了解店员一天的工作。先是打扫卫生,然后是整理书架,接着根据售货单补货,上架图书这些做完之后就开始负责整理书架,签收货物,还有轮流在收银台值班,这样不断的走动工作,除了中间吃午饭和吃晚饭的时间外,需要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差不多12个小时,他们拿着不算高的工资,却坚守在一家书店里。体验了一天的活动之后,我和店员聊了一下,才知道学而优这个分店的店租租金十分高昂,但目前售书情况其实也不景气,承受着相当重的经济压力。一天的体验下来,到下午六点结束时,我们三位体验者的腿都酸痛难忍,而这些店员还要坚守到晚上十点,他们中有些人住的非常远,所以他们的排班需要两天工作然后休息一天,不然工作强度实在太高。


陈航(杭州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 体验者):店员是个很阳光的帅哥,这里的书不多,但看得出每一本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跟我们介绍书籍的摆放娓娓道来各个领域作家作品,小众的畅销的,这里的书有按照书店一样严谨地放着,也有美食生活旅行插画那些放在一起等着它要等的人。谈起猫空的文创产品,很强调地说我们这里的明信片和一些定期新品都是原创的和向别人去买了版权的坚持原创,这就是现在听的很多的匠心吧。每一个开书店的人心中有一座圣殿,居住了自己的坚守。定期的插画比赛和明信片设计和一些新品也给国内一些小众设计师构建平台,保存一些更美好的存在。从一张椅子用料的讲究,这个书店构建的温度那个氛围。吸引力许多人走进书店不仅仅只为拍一张照,而是坐下来,点一杯咖啡,看一本书,岁月静好,在书店有书就很安心。


慕溪(杭州晓风书屋 体验者):当我站在晓风书屋对面的路口,看着那熟悉的四个字,我想今天一定会是一个容颜和悦的日子。晓风的四个店员已全部到位,他们甚至打扫好了卫生,开始整理书架。店长魏姐亲自为我系上象征书店成员的围裙,那一刻,我觉得我是属于书店的。在晓风体验中,最大的感动却是当我融入店员里的工作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书店店员的难以可贵。你要有姣好的记忆力,有书友来问你哪本书在哪里,你要立刻反应为他指出在哪个书架上;当新书一包一包地运到,你需要有惊人的体力,迅速将书拆包、分类、登记入库好;当新书上架时,你需要有沉思的创造力,摆出显眼的造型,书友进门便可一眼看到;甚至当店里冷清时,你需要有持久的意志力,站得住脚跟,耐得住孤寂……然而,不论你身在世界的何方,在实体书店日益减少的今天,能去一家合心意的书店造访,已成为一件幸事。独立书店越来越少,经营举步维艰,但它们所提供的精神养料和文化氛围还是让如我一般爱书之人欲罢不能。


钱心语(南京万象书坊 体验者):万象的营业时间是从10点开始。当我8点30到达书坊门口时,很惊讶地看到两个人,一男一女,带着两个大包外加一台单反,坐在台阶上正抬头看我。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店员,后来才发现,他们居然是早早到来的热心读者。说是之前报名参加活动却遗憾落选,之后得知还有成为挑战者的机会,昨天便连宿舍都没回,今天早早过来了。在书店中,每天会有新进书需要上架,整理书本也有大学问:首先,我们要将包裹一个个拆开;然后,在核对书单书目与相应数目之后,初步将书籍分为楼上楼下两个部分;接着,使用我们的登记扫描仪,开始对书籍进行上架登记。书籍大部分摆放完成后,赶在开店之前,我们还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擦桌椅、打扫吧台、清洗制作工具、准备使用原料…分共完成倒也迅速。不过,我们之前做的这些事,是由两名挑战者、一名记录者、两名协助者以及一至三名店员共同完成的,而放在平时,这些可能只是他们一/二/三个人单独的工作。时近中午,我们一行人已经略感疲劳,这时就更感受到,每一次我们优质的书店阅读体验背后,都有着店员无限辛勤的付出。


郭巍(厦门外图书店 体验者):做一天的店员,从打扫卫生做起,外图分为两层,一层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有设计感的空间,中间很大一块区域是书籍展示的台子。周边围绕着文创产品区/明信片盖章区/饮品区,因为书籍营业额的限制,实体书店都需要通过周边产品来维持书店的盈余。二层大部分的位置都放了书架,靠窗的位置是几张木桌子,小朋友就在绘本书架的旁边坐着看书。跟店员一起整理书架中书籍的摆放,非常佩服她们,厦大附近的这家外图的店书籍和书架都是没有贴标签的,文学书按照地域进行摆放,国内文学又按照轻松文学和严肃文学并以内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店员们都这种分类了然于心,几乎可以记得每本书大概的位置,把一本书从放错的位置拿出来放回它改在的位置,这是我觉得做一个书店 店员最美妙的工作,和店员一起探讨怎样对小书店的书籍进行分类摆放,读者会更喜欢哪一种分类方式。展示和推荐书架书籍和主题的选择/楼梯拐角,书架旁边等空间的利用,书籍的摆放设计等都是店员可以自己发挥的地方,每家书店都是一个性格不同的人,要慢慢的跟他度过一段时光才能感受到他的独特。


谢文秀(上海鹿鸣书店 体验者):这些年来,由于网络销售图书的兴起,店主顾振涛亲眼目睹了周围一家家书店的凋敝,也默默承受着日益下滑的销售额和日渐增大的经营压力。然而,就在“鹿鸣”无力承担房租、面临搬迁之际,情况却突然出现了转机。复旦大学后勤部主动提出合作,为“鹿鸣”提供了“免收房租、共担风险”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扭转了这家小书店的命运。鹿鸣书店是一家学术型的书店,没有畅销潮流读物,但是很多文学历史研究者的天堂。傅杰曾说:“一些对有关研究者而言不可或缺的著作,不仅复旦周围,就是沪上其他书店,也未必容易觅得,比如从多卷本的《戴震全书》《钱大昕全集》,到何琳仪的《战国古文字典》、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钱仲联主编的《广清碑传集》、宿白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等。他们还设法组织了一些出版社库存的旧书,按原定价出售。当一九九九年十月竟还能在这里看到近二十年前出版的售价仅二元七角的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时,真是有些惊喜得难以言喻”。而一位华东师大的语言学教授说,他在鹿鸣看到的语言文字著作,是上海的书店中最为丰富的。


韦洁(上海钟书阁闵行店 体验者):在我问到店长对实体书,实体书店的的一个看法,实体书店面对电子书、电商的一种冲击的应对方式,店长说的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其实实体书店在前几年确实是经历了一个很惨淡的境况,但是现在转型转中的实体书店与电子书,电商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了,我们的实体书店没有必要与电商竞争,也许你会在书店看到满意地书,然后在网上买,这确实对书店的经营有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是小的,现在的实体书店与网上的书是两个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怎么做好自己。店长还为我们说了实体书店的发展设想与钟书阁的理念,他说现在电子书是很方便,随意在哪里都能看,但是用电子产品看书长时间眼睛也会受不了,其实你静下心来到书店,我们这里的书都是可以浏览的,你哪怕每本翻一下,同样能看到很多书。所以我们在考虑的就是营造更好的书店环境,怎么样让别人走进书店,营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服务,钟书阁就是倾向于为读者提供完美的服务,那么在周末的时候,你想出去玩,除了去商场,去KTV,你就会想到,为什么不去书店呢?


孙颖蕴(苏州慢书房 体验者):下午两点,我比预计时间提早了一个小时抵达苏州慢书房。相比于全国各地的书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820加油书店”活动,我和体验者似乎要悠闲得多。第一位读者找到我们,当我们得知她上午就抵达了慢书房时,已经默默等候了一个上午时,惊喜与感动不言而喻。一些读者朋友看到我们会露出恍然的表情,再告诉我们,知道我们的活动。我和体验者与这些读者接触的时候就像是拜访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会心一笑都是莫大的支持。在写这篇感想的时候偶然看到鹿茸哥的《小书店,就要活的从容死的干脆》,他说不喜欢对于独立书店“保卫”“坚守”的词语。书心在,阅读在,书店自然在。的确,源自于热爱的心,这份情感已经唤醒了书店无限的生命力。雨花姐说到过这样一场固定的读书会,由孙老师主持,每周都办,来的人最少时只有两人,有时候也仅仅四个人,但这位老师一直都在做下去。书店也是一样,我们说各种由它衍生的东西,书店提供的美食,书店自己的文创,书店的文艺沙龙……我们看做是书店谋求出路的一些创新之举,我们用这样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观察书店的生存,但这哪一项不是源自于主人的感情呢?因为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书店向前行走,让书店有了更多的可能。


王淼(天津言几又 体验者):关注微信号,才知道“言几又”今年正是第十年。店铺扩展的态势高歌猛进,仅在天津,就要建成上千平米的新店规模。负责带我们的店员瑶瑶和慧敏,给我们介绍了书店的名字由来,书区的设置,日常工作分配,聊起店里精美的笔记本、文具、玩具,更是如数家珍,兴致盎然。显然,在这里工作,繁重琐屑的体力劳动之余,所有的书、用具和人,这些流通和交际,是“被美好事物所包围”的工作快乐的源泉。“总是气质相容的人可以留下来一起相处,我们都相处得很融洽,懂幽默,互相关心和鼓励,像家人。”


妍叔(武汉物外书店 体验者):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集体行动,很开心能成为物外书店的挑战者。进行8小时书店店员的体验,在店员的带领下,重新认识了物外的书籍分类,了解这样规划和摆放的原因;跟二三十位来物外看书的读者对谈聊天,了解他们对于实体书店和纸质书的看法(当然还有他们对于物外书店的看法);还意外的学会了怎样给书封膜,如何给绘本包书衣;最后活动快结束时跟店员和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之间的聊天也很愉快。一天下来,我抱有某种程度上的乐观,那些喜欢实体书店,喜欢阅读纸质书的人,就在那里,不会远离,只是等着你我去发现;我又抱有某种程度上的希望,觉得实体书店不会继续式微,今天对谈结束后,不管是我在我心中,还是跟我聊天的读者心中,那颗依旧热爱纸本阅读的种子,原来可能只是一粒种子,但今天过后,于他于我,在知道还有一群人,在做着这样一件事后,它应有更多可能性,说不定哪天就开花结果了呢!



轩雨蒙(郑州松社书店 体验者):我们在分发明信片和藏书票时,遇到一位爱读书的长辈,他和我们说起他对于书的见解和对书店的建议。他说,希望书店有更多的古籍和稀有版本,尽管价格不菲,但依然会有爱书的人愿意去购买,这对书店的盈利非常有利。他也希望书店能和读者有更多的交流互动,这一点松社做的很到位,让作家和读者见面,举办分享会这样的活动,一定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我们交接的店员姐姐也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她教我们做咖啡饼干之类的甜点,告诉我们书籍分类方面的讲究。提及在书店工作的体验,她说,在书店工作,和书、和爱书之人打交道,像是在世外桃源,给人一种纯净和放松的感觉,没有那么多人间烟火的烦扰,再加上书店的活动都让人获益匪浅,所以她很享受书店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保婧(成都言几又 体验者):在去成都言几又书店当记录者之前,我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言几又书店的内容,言几又,“言”是指言之有物,“几”是指升高,而“又”是指存在即合理,创意无界限的意思,它是一个集约创意生活设计品牌MALL,强调独立设计感的创意品牌销售,包括创意市集,创意书店,咖啡馆,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多元创意空间,它的品牌理念是传达生活可能。真正去到了那里我才了解到,他们做的内容有很多很多。在同一个书店里,每周都在做一些活动,比如“言记涂书绘,一个来自言几又的笔迹交友实验;比如正在办的一场叫做”“偶遇长不大的自己”的公益画展,还有传统旗袍展示分享会,手冲咖啡的课程等等主题活动,充分展现了书店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在书店里,书店提供两套围裙,我们的体验者穿着它开始自己的体验,而自己像一个自由读者一样在书店里穿梭着,真实而低调的记录着挑战者的活动,享受着这个书店给我带来的一切。


周景峰(沈阳北方图书城天地店 体验者):不知道这次活动,我是否可以申报几项纪录:距离书店最远,我家在辽阳,早上去沈阳,坐半小时高铁;三人同行,我,老婆,还有她肚子里八个月大的宝宝,此行既是给书店加油,又是绝好的胎教。说实话,之前逛书店,是从读者的角度,关注的是自己喜欢的书,对于书店店面布局,图书分类、摆放,一本书是如何从出版社走进书店的,店员都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我不时好奇发问,店员的讲解非常耐心细致。原来,一家书店想为读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光有爱书的情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管理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才可以。而一家书店的吸引力,除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品质优良的好书,店员的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店员提到,有一位店员在古典文学方面颇有研究,所以,很多读者都非常信赖他,会按照他的推荐购书。问到书店的盈利情况,店员尴尬苦笑,实体书店的生存实在艰难,我又一次为这份坚守深深感动。820,已成记忆,我们,仍在路上。(师太君:这里要插一句,这位书友的宝宝,已经出生啦!)


陈芳瑜(厦门纸的时代书店 体验者):无意中在“不止读书”公众号看见此次活动,全国有30家书店作为活动地点,细查之下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有,欣喜万分,立刻报名了厦门纸的时代书店,这个城市我最喜爱的书店。熟识完书店,挑战者便正式接受一日店员的挑战啦。需要做的任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由于书店经常会有放错分类的书籍,所以我们需要找到那些错置的书,而后物归原位。其次则是将书籍按照书店自己的分类法摆放整齐。这些细碎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性去完成,也需要我们对各类书籍有一定的认知。我们二话不说便开始摆弄起书架,忙活了一上午,将被打乱次序的、被错置的书一点一点的归位。除此之外,我们在整理书籍的同时还必须兼具服务的意识,假如遇上想找书的客人,就尽量帮助他们,满足客人的需求。而在和客人的接触中,发现他们中也不乏知道这个活动,为此特意前来的人。


沈志轩(扬州钟书阁 体验者):钟书阁作为一家拥有可观藏书量且装饰设计精致的书店,在扬州开店不到两个月便能积累这么高的人气,实属不易。据晓竹哥介绍,这段时间书店的人流量一直维持一个高峰,在我们体验的8个小时内的人流量在2500人次以上。这是钟书阁的幸事,也是扬州读者的幸事。一方面书店有了可观的客流量才能够维持经营,也为日后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读者可以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这里选书、读书、买书,一起交流,成为书友。晓竹哥跟我们大致地介绍了书店里书的分布情况,我们也体验了整理书柜的书籍,送摆错位置的书籍“回家”,去书店库房运一些书充实台面,还有店门口的迎宾以及整理餐盘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店员日常的工作,在短短的8小时内我们俩接触的仅是一小部分,但从中也能体会出店员们的辛苦,也有一定的满足感。说辛苦是因为,店员们要一直站着去为读者服务,找书、整书、宣传书,他们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维持一个书店的格调。因为店员们要接触大量的书籍,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耳濡目染了,经常和这些书呆在一起是幸福的,摸着一本又一本书,满足感油然而生。早上店长跟我们讲,你穿上了钟书阁的围裙就代表钟书阁了,你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一个钟书阁员工的规范。我想,独立书店的经营离不开这些负责、努力并坚持的店员。


李睿文(南昌青苑书店 体验者):早上7点多,已经有一位读者来到了书店。她是一个文静的女生,瘦瘦高高,笑起来很腼腆的样子。我们的谈话,开始于留言本。青苑地方不大,留言本就放在供大家读书的桌椅边上。她在每一本留言本上都写上了长长的留言。她笑着和我们说:“我把留言本上所有的留言都看完了。”言语间流露出了分享他人故事的快乐,让我一下对坐在对面的女孩有了好感。能有这么单纯的快乐的人,是我喜欢的。后来,渐渐聊开了,知道她是专门为“加油!书店”活动来的。她不是本地人,只身前往这个对她来说陌生的城市,应该是件很寂寞的事情。但是每当说到这家书店,她的眼睛是闪闪发亮的,她说她很喜欢这家书店,很喜欢。临走前,她对我说:“这个城市,除了这家书店,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郑婧(上海西西弗书店 体验者):刚进书店,我就遇到了挑战者陈超和第一位进店的体验者吕玉科,于是很快地我们就进入到书店的工作当中。书店的策划告诉我们今天有两个活动,一个是加油书店,另一个是下午韩国漫画家赵石的签售会,所以非常忙碌。在这一天里,我们遇到了广西师范出版社的忠粉,她告诉我们知道这个活动时因为一直关注广西师范出版社的公众号,喜欢看书,最后她挑走了编号是555的明信片。我们也遇到了在微博上看到加油书店消息过来的男孩、大姐姐,因为下午参加签售会的人特别多,大姐姐就向我们建议下次不要找有签售会的书店做活动,太挤了,很难找到我们。


曾焰杰(南京万象书坊挑战者):店员体验名单出炉后正失落,却又幸运的得知还有一个店员体验的名额!规则简单利落——“先到先得”这个最后的好机会当然不容错过!事不宜迟,20号一大早,前夜还在另一家书店通宵的我和朋友匆忙搭上了公交,“争分夺秒”地赶去南京万象书坊。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第一个到达万象书坊的人,并顺利成为了店员体验者。书店每天营业前,店员们都需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图书管理工作。这是万象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也是实体店与网络书店的密切结合。其后,一大批新书入库,每一本书都要由小象亲手拆书、核对、分类、排好架位,书籍的输入和输出无疑是一个很细腻的过程。关于书籍的分类,无论按什么形式划分,都是为了便于管理员整理,便于书店格局清晰以及读者按类寻找。但我觉得,有些时候带着疑惑直接找相应类书籍寻求解答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漫无目的的寻找,遇见自己喜爱的书,从中收获惊喜和幸福感。


蒋林珊(桂林纸的时代书店 体验者):做书店店员,要渐渐去适应这种角色转换。最开始有读者问我某某作家的书在哪里时,我第一反应是愣神,心想,为什么要问我。后来才反应过来,我今天也是店员。后来,有读者问我沈从文的«边城»,一时没找到这本书,就向她推荐沈从文的«湘行散纪»,是他的散文集。读者一脸疑惑地问我,我想给妈妈送生日礼物,这本书合适吗?我于是说,比起耳熟能详的«边城»,这本书或许更特别呢。于是她就满意地拿着这本书走了。晚上的分享会又是另一番风景。全国四面八方的信息汇总至桂林纸的时代,每个书店里都在发生奇妙的故事。与出版社的主创人员接触,发现大家都是满腔热血地在工作,更是在每个活动背后思考与书店行业发展相关的大问题。我就好像是走进了不得了的地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书店的魅力与困境,也第一次遇到如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说出发自内心的想法。感恩桂林纸的时代和广西师大出版社,我想,我与书的缘分会是一生的。 


吴少钰(广州学而优书店体验者):8:45,书店准时开门。我们一同进去,看到一群精神奕奕的店员们,四散开去整理自己的事情,然后穿上围裙,集中在门口。学而优的负责人阿祈来接待我们,给我们发围裙,安排我们工作。在开始工作之前,做了个自我介绍,我已经懵了,忘了当时说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话……但是表达了自己很喜欢书和书店。阿祈笑着反问了我:“喜欢书和喜欢书店是不一样的哦?”是啊,我现在才细细味出了阿祈那个问题背后的深意。阿祈教我们什么书可以补,什么书不用补:有库存的不补、杂志不补、很难卖出去的不补。这些的标准在哪里,我们有销售表可以参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人,资深的书店店员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书的价值更高,哪些书在店里卖得掉。我后来有去问前辈有什么窍门,他看着我无奈地说,这些哪有什么窍门都是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活动图集
































阅读推荐:

※ 少年,这里有一份开学书单

※ 爱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做一杯咖啡,叫我的太太起床

※ 巴黎这座城市,处处都是往事




-END-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各类微信公号联络合作

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