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丰子恺的故事,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文人风范

2017-07-30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25年,鲁迅和丰子恺差不多同时翻译完并准备出版日本学者厨川白村(1880—1923)《苦闷的象征》的译作。当时丰子恺在文坛还名不见经传,而鲁迅已经名扬天下,鲁迅担心自己的译本一旦上市会影响丰子恺译本的销售,便向出版社提出缓期发行。


丰子恺看到鲁迅的译本上市后,颇有些难为情,于1927年11月27日经学生介绍前往鲁迅住所拜访。丰子恺不无歉意地说:“早知道您在译,我就不会译了。”而鲁迅的回答是:“哪里,早知道你在译,我也不会译了,其实,这没什么关系的,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本也不算多呢。”此事传开后,便成一段文坛佳话。后来,丰子恺曾三次为《阿Q正传》配插图,还陆续出版了《绘画鲁迅小说》等作品,颇有投桃报李之意。


《丰子恺的故事》-p33


这样的文坛佳话在丰子恺广阔而丰沛的一生中还有不少:1914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1922年自日本考察回来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共同参加的人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1943年,丰子恺在五通桥卖画,结识指点李道熙。


《丰子恺的故事》-p43


从丰子恺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不仅可以一窥先生的学识风度,更可以看到他与和他交集的人身上共同折射出来的那个时代的文人风范,让人心驰神往。


“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丰子恺艺术资深研究者吴浩然,因痴迷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以丰子恺生平及其思想为主题写下了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丰子恺的故事》,书中还配以雅致的插图。对这部作品,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说:“这是我们家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烙印。”


今晚分享给你此书的精彩段落,带你从先生的生平体味那个让人向往的时代。



负笈从师


科举制度废除后,各地纷纷办起了小学堂。于云芝的私塾也得以逐渐改良,后来学堂改组,丰子恺被分到了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1914年,“小画家”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母亲钟云芳请来沈蕙荪做参谋,开始为他谋划前程。

《丰子恺的故事》-p9


沈蕙荪时任第三高等小学校长,曾参与主考官调阅试卷之事。1913年,崇德县举行学校作文会考,丰子恺的文章曾得到县主考官徐芮荪的赏识,徐芮荪不仅亲自调阅了他的文章,还专程到第三高等小学查看了他平时的作业,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沈蕙荪也认为丰子恺天资聪慧,是可造之才,便建议他到省城杭州投考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是师范毕业后可以做教师,且家乡多为新办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紧缺。


二是丰子恺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师范学校学费相对低廉,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恰巧,沈校长的儿子沈元也要去杭州考试,钟云芳便拜托沈校长带着丰子恺一同前往。

去杭州投考那天,钟云芳一早起来就为丰子恺打点行装,准备了点心、米糕和粽子,希望儿子马到成功,高中凯旋。丰子恺吃过早饭便和沈家父子一道启程了。


到了杭州后,丰子恺第一次走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被学校的良好氛围所吸引。这里环境优雅,教学楼巍峨矗立,宽敞明亮;图书馆藏书众多,品种丰富。丰子恺唯恐考试落榜,担心母亲失望,便同时报考了三个学校。不久,学校发榜,丰子恺名列商业学校第一名、师范学校第三名、中等学校第八名。


最后,丰子恺选择了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仅规模宏大,师资力量也相当雄厚。校长经亨颐倡导“人格教育”,传播新文化,吸引了夏丏尊、马叙伦、姜丹书、张宗祥等一大批名师学者来此任教。为充实师资力量,经亨颐还特意让姜丹书从上海请来李叔同。李叔同与其他老师有所不同,极力推行美育教育,认为音乐和绘画课程可以涵养人心,同时特别注重德育。李叔同的想法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推崇,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迎来了艺术教育的春天。


李叔同是天津人,出身富贵,性喜金石,诗书画印皆精。早年在上海发展,后留学日本。在日本编辑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又与好友曾孝谷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他是把西洋绘画、音乐、话剧等引进中国的先驱。回国后,应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聘,在该校任教。


李叔同


李叔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从不打骂。学生犯错,他当时不说,课后单独把学生叫到房间,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进行开导,学生常被感动得不行。李叔同的个人品格和魅力也使学生钦佩不已。丰子恺曾撰文《我与弘一法师》,专门描述他心目中的李先生:“就人格讲,他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仅能教图画、音乐,还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来教他的图画、音乐。夏丏尊先生曾经说:‘李先生的教师,是有后光的。’像佛菩萨那样有后光,怎不教人崇敬呢?而我崇敬他,更甚于他人。”


在绘画上,李先生教学讲究直接写生,每次画石膏像,他总要自己先画一张,再让大家按照他的方法练习。自从跟随李叔同学习绘画,受到李叔同教学方式“温而厉”的熏陶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丰子恺对图画课表现出极大热忱,他体会到了艺术与数、理、化课程的不同滋味。“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兴味忽然集中在图画上了。甚至抛弃其他一切课业而专心图画,或托事请假而到西湖上去作风景写生。”


有一次在西湖上写生,他看到同行的老人眼睛生得特别高,脸型很适合作为绘画对象,便竖起铅笔测量老人的五官比例。老人看到丰子恺拿着铅笔对着自己,以为是要把铅笔给他,笑着对他说:“这不是我的东西。”这让丰子恺很是尴尬。


对于丰子恺在绘画上的进步,李叔同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有一晚,我为级长的公事,到李先生房间里去报告。报告毕,我将退出,李先生喊我转来,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对我说:‘你的图画进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你以后可以……’”老师的这番话如绵绵春雨般滋润着丰子恺的心,此后他决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


《丰子恺的故事》-p14


东渡日本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习奠定了丰子恺一生的艺术道路。1919年夏,五年求学生涯结束后,丰子恺应吴梦非、刘质平之邀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教授西洋画、日语课程。同年冬,与姜丹书、刘质平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美育会,出版会刊《美育》,丰子恺为编辑之一。在这一时期,丰子恺兼任多所学校的美术老师,不过在任教过程中他逐渐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些老旧落后甚至破绽百出。


《美育》


随着上海美术事业的发展,留学归国的西洋画家越来越多,宣扬西洋画的机构也逐渐增加。丰子恺从上海的日本书店内购得几册美术杂志,从中窥见了一些最近西洋画界的消息及日本美术界的盛况,发现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太过陈腐和狭隘,他时常反思:“……我对自己的信用已渐渐丧失,不敢再在教室中扬眉瞬目而卖野人头了。我懊悔自己冒昧地当了这教师。我在布置静物写生标本的时候,曾为了一只青皮的橘子而起自伤之念,以为我自己犹似一只半生半熟的橘子,现在带着青皮卖掉,给人家当作习画标本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丰子恺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去日本留学,了解西洋艺术,成为美术家再归国。


可去日本需要一大笔资金,怎么办呢?所幸丰子恺的想法得到了亲友们的支持。二姐夫周印池开着洋行,生意还不错,他为丰子恺筹集了400元。母亲钟云芳知道儿子有抱负,是做大事、成大才之人,便忍痛卖掉了一宅祖屋。丰家卖祖屋的消息在小镇一经传开,石门湾顿时如炸锅一般。大家认为丰子恺是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都败光了。丰子恺听到议论后暗下决心:“将来我一定要在石门湾造一座新屋。”


去日本的资金有了保障,丰子恺便告别母亲和亲友,于1921年早春搭乘“山城丸”号轮船只身去了日本东京。


到达东京后,他开始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一方面在洋画研究会学习绘画,到东亚预备学校进修日文;另一方面大量阅读日本和欧洲的古典文学名著。不过,后来他感觉到自己所带的费用难以维持这样广泛的学习,也觉悟到各种学问的深广,倒不如在东京到处走走看看,呼吸一下这里的艺术空气。于是便打定主意,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展览会、游览名胜古迹及跑图书馆等。


有一次,他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梦二画集·春之卷》,被画风深深吸引。他后来回忆说:“寥寥数笔的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我不再翻看别的画,就出数角钱买了这册旧书,带回寓中仔细阅读。”


《丰子恺的故事》-p58


《梦二画集·春之卷》的作者竹久梦二是在日本被誉为一生“追求美和爱的漂泊的抒情画家”,以画美人蜚声日本画坛,并不以漫画著称。竹久梦二幼时家境富裕,喜欢绘画,但从未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家道中落后,他的生活一落千丈。于是他运用自己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经验,以意味深长的笔调描写人间万象,画出了众多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的画作。而正是这些作品深深打动了丰子恺。竹久梦二的代表画作有《出帆》和《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四卷。


竹久梦二《春之卷》


竹久 44 34530 44 15290 0 0 2739 0 0:00:12 0:00:05 0:00:07 3058二画人物采用西洋速写技法,画趣极具乡土气息,笔墨简单却饶有诗趣,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丰子恺喜欢竹久梦二画作的意趣:“他的画风,熔东西洋画法于一炉。其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的。他还有一点更大的特色,是画中诗趣的丰富。以前的漫画家,差不多全以诙谐滑稽、讽刺、游戏为主趣。梦二则屏除此种趣味而专写深沉严肃的人生滋味。使人看了感悟人生,引发遐想。”


在日本待了十个月后,丰子恺所带费用基本消耗殆尽,不得不回到国内。丰子恺在日本时,竹久梦二在画坛已渐沉寂,作品集早已绝版,不易购得。归国后他便托好友黄涵秋购得《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及其他画册。


丰子恺对竹久梦二的画作情有独钟,“因为这种画兼有形象与意义的美的原故,换言之,便是兼有绘画的效果与文学的效果的原故”。他崇尚这种画风的“言简而意繁”,其早期部分画作形式甚至直接取法竹久梦二,临摹痕迹明显。但丰子恺并未完全生活在竹久梦二的影子里,他结合中国的生活现状,描绘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取材越发宽广,意境也越发深邃。


丰子恺作品欣赏 


十个月的日本生活,称为“留学”太短,称为“旅游”又太长。丰子恺戏称其为“游学”。虽然时间不长,此行的所见所感却使他受益终生,更为他的绘画事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子恺漫画


从日本回国后,丰子恺应老师夏丏尊之邀来到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任教。春晖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这里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特别是春天到来的时候,拂堤杨柳醉春烟,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丰子恺也在自己的住所旁栽了一株杨柳,给住所取名“小杨柳屋”。授课之余,他努力研究艺术理论,并尝试用毛笔作简笔画。


在校务会议上,他无心参与烦琐的议案,对诸位同事慵懒的姿态和会场上的各种人物表情却尤为感兴趣。回到家后,他便根据回忆,用竹久梦二式的笔法把他们一一描绘出来。


丰子恺不仅喜欢竹久梦二的画风,同时也特别钟爱陈师曾的作品。陈师曾家学深厚,才气过人,善诗文、书法、篆刻,尤长于山水画。他的画笔墨精炼,人物形神兼备,富有情趣,是中国新文人画早期的代表人物。丰子恺曾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我小时候,《太平洋报》上发表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夫家》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


在小杨柳屋,丰子恺起初主要是为春晖中学的校刊《春晖》及其他报纸杂志画插图、题花。后来,他借鉴竹久梦二和陈师曾的画风直译古代诗句,画好后贴在自家门后和墙上。一日,邻居夏丏尊喝了老酒到丰子恺家里,看到了这些小画,很是欣赏,嚷着:“好,再画,再画!”得到了夏老师的赞许,丰子恺信心大增。1924年7月,他创作的古诗新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我们的七月》杂志上,立即引起《文学周报》编辑郑振铎的注意。“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郑振铎被这幅简笔画的意境深深吸引,便托胡愈之向丰子恺约稿,请他为《文学周报》画插图,并在目录中冠上“漫画”的栏名。


丰子恺作品欣赏


不久,郑振铎积极倡议为丰子恺出版画集。他在写给丰子恺的信中说:“你的漫画,我们都极喜欢,可以出一个集子吗?”丰子恺听到此消息,很是兴奋,他急忙回信答复:“我这里还有许多,请你来选择一下。”没过多久,郑振铎便约请叶圣陶、胡愈之一同前往。就这样,丰子恺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于1925年12月出版了。


《子恺漫画》


画集一经出版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再版多次。丰子恺也因漫画一举成名天下知,世人称他的画为“子恺漫画”。此后他边编译教科书、写散文随笔,边画漫画。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子恺画集》《儿童生活漫画》《学生漫画》等。


丰子恺在创作上一直在探求自己的艺术语言。画集《子恺漫画》封面所刊《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幅漫画尽管模仿了陈师曾及竹久梦二的画作,但模仿不等于没有创新,他在模仿中加入了新的理念。三位画家的三张画作虽然物象基本一样,意境却不尽相同。“子恺漫画”中不乏此类作品,但丰子恺巧妙勾画人物的动态形象,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更注重心理的刻画,某些画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过了竹久梦二和陈师曾。


丰子恺作品欣赏


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美术界相对低迷,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形形色色的美人画和低级庸俗的娱乐图片。中国画仅限于梅兰竹菊、古代山水和人物;西洋画则限于景物、风景和模特,几乎没有描写现实生活、亲近大众的绘画艺术。而“子恺漫画”由于取材新颖别致,画法生动率真,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文艺界的一致好评。俞平伯、朱自清、郑振铎等学者和文学家都推崇不已,均为丰子恺的画集作序题跋。朱自清在序中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俞平伯在跋中这样写道:“所谓‘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虽是一时兴到之笔,而其妙正在随意挥洒。”


丰子恺绘画时,一只小猫攀上他的肩膀


子恺漫画别具一格,开一代新风。不管是笔墨造诣、构图技巧,还是画中蕴含着的人间情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画坛。




《丰子恺的故事》

著者:吴浩然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写给少年儿童的关于丰子恺生平及其思想的传记文学作品。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雍容恬静,广为流传。本书作者吴浩然研究丰子恺著作及生平多年,写出了这部作品,并创作了雅致插图,带领小读者走近丰子恺的人生。




往期精彩内容




-END-

编辑丨麻酱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788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