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书推荐丨每一件衣衫都诉说着历史和人性

2018-02-10 广西师大出版社

 

 

穿什么,为什么穿,从来不是单纯的“穿暖”或“蔽体”的问题。一袭衣衫,暗含了太多欲念、目光、态度和权力。从古至今,服饰都不仅仅是服饰,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潮休戚相关的。


诚如许觉民先生所说,“不同时代的服装变换,晓示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换,这种文化心理又与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透过赤桦写的《衣不蔽体》一书,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服饰的另一面”。


 


每一件衣衫都诉说着历史和人性


文 | 文俊

本文节选自湖北日报


衣衫,一个具有特殊表述性的符号,诉说着被湮没的往事。


穿什么,为什么穿,从来不是单纯的“穿暖”或“蔽体”的问题。一袭衣衫,暗含了太多欲念、目光、态度和权力。在《衣不蔽体: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服饰与身体》一书中,作者赤桦说:“穿戴本来就是一场又一场关乎地位、关乎政治、关乎性关系的表演,是一场又一场关乎秩序的战争。”


旗袍、中山装、绿军装、干部服、喇叭裤、T恤、牛仔裤、高跟鞋……每个时代的代表性服饰,都诉说着中国人近百年穿衣打扮的的故事、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换。书中,作者赤桦由文史资料、书籍、影像入手,观察穿衣打扮背后的故事。


 民国女装 风来满路香


张爱玲在《十八春》里写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而在《色·戒》中,王佳芝的件件旗袍都高开衩至臀,既符合其贵妇身份,又极富挑逗之意。可见民国服饰潮流变化之快。


那时的女子穿衣打扮多有范?“一些名媛:穿旗袍撑洋伞,矜持着,却又不傲慢;一些时髦女子,一身洋装,摩登得不行,却不轻佻;一些市井小女少妇,布衣布鞋,举手投足间,竟也透着几分婉约,安静着,亦不失活泼天真。”在《衣不蔽体: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服饰与身体》中,赤桦说,民国女子的衣衫影像,让她不禁记起唐朝诗僧寒山的诗句:“群女戏夕阳,风来满路香”。


那时月份牌上的女子,完全是西风吹拂过的身姿笑颜,一些女子衣衫轻薄,其开放程度放到今天也是极为大胆的。


这幅由张燕风女士收藏的月份牌上,这位自行车女子,曲线毕露地走出了闺阁,恣意地笑着,丝毫没有传统的羁绊


在新文化运动涛声中惊醒的女性,对民主自由还不甚了了,但已迫切地以新思想装扮自己。


红色资本家董竹君,1914年在上海被家人抵押入妓院做清倌人。时年14岁的她,拍了张纪念照。她在自传中写道:穿一身当时最时髦的黑纱透花夹衣裤(蚌壳式的领子,窄窄的裤角,大开气的下摆),紧脚的黑缎鞋口上打着一个花结。将头发梳成最时兴的刘海剪刀式,辫根上扎着鲜红的粗丝线绳。


在青楼,董竹君遇见了当时的四川副都督夏之时,倾心于他,就逃了出来,与其成婚。后来,董竹君离婚只身回到上海,开创了上海滩第一家四川餐馆——锦江小餐,黑帮老大杜月笙之流去吃饭,也得等。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锦江菜馆捐给上海市政府,也就是后来的锦江饭店。


当年上海滩还有个了不得的人物,叫唐瑛,是沪上头牌交际花,与陆小曼并称“南唐北陆”,风华绝代。据说,她是宋子文一生迷恋的女人。唐瑛穿戴之考究,时尚前卫。她有一件旗袍,用红宝石做纽扣、滚边绣蝴蝶百余只,金线银线穿插,栩栩如生。她还有十个描金箱子,“里面全是衣服,光皮衣就挂了满满一整面墙。她家雇有裁缝,专门给她一个人做衣服。她逛街从不买衣服,而是将新款服装的样式记下来。


    抢购西装 中国服装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


1983年的一个春日,《美术》杂志的一位编辑为买西装,在北京农展馆内被人群推来搡去,逼到柜台一角,柜台顺势倒向他。他不及躲闪,身体一歪,右脚外踝关节严重扭伤。西服没买成,还伤痛几个月。他回忆说:“这哪是选购西装,简直就是抢购。人们情绪之激动之兴奋,跟宗教朝觐似的,啼笑皆非。”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不约而同地穿上了中山装。左边穿西装者为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Jack Wilkes摄


这位编辑受伤那天,是中国服装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


这天,北京农展馆正举办全国五省市服装鞋帽展销会。西装风头出尽,盛况堪称前所未有,后也无来者了。西装柜台前,群情激昂,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居然把维护秩序的铁管围栏生生地挤歪了。当时的新闻报道称,那个铁管有八分粗。如果报道属实,可以推断,那位编辑不是唯一一个为买西服而意外受伤的。


展销会上,上海市服装公司时装表演队应邀进京表演。然后,又进了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表演,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接着,经国家计委批准,服装队在农展馆影剧院表演,公开售票。这是模特表演首次进入市场,更是首次进入中南海。可见,这次服装展销和服装表演的意义非同小可。


在“文革”期间,西装是“四旧”中的一员,被革命群众共诛之、共毁之。八十年代初期,西装大规模回归,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青睐。


●●●


衣服的功用最初是御寒蔽体,尔后渐渐演化为身份、阶级、地位的象征。赤桦的《衣不蔽体》是另做引申,讲述的是服饰背后的故事和不同时代的服饰变化,揭示了审美及社会风潮的轮转。看到火热现实中的红男绿女,从符号学角度讲述穿衣打扮后面“明争暗斗”的故事。


文学编辑脚印说,服装之下,不止于身体。它包裹的也许是黑夜,也许是抗争,也许是妥协,也许是爱恨,但终归是时间的间隙。而赤桦的《衣不蔽体》,让我们得以看见这一个间歇中的所有。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977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