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书分享 | 她的文字,为我们保留了一份乡村中的记忆

2018-02-13 广西师大出版社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与乡村有了疏离感。其实对于乡村的这种疏离感,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的现实。现在,乡村在我们的眼前渐次变味、消解、逝去。这些年,那里除了老人和孩子,整个乡村空空荡荡,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有的甚至已把家安在了城里,我们难以知道年轻的一代的心目中是否还有故乡。而罗南笔下的文字,为我们保留了一份乡村中的记忆。


在《穿过圩场》一书中,那条丫字形的山逻街,对罗南而言是一个饱含情感,既沉甸又亲切,是逻楼养育了她的生命,那里有她祖辈的坟墓,有她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和那山那水,那风那情。这些牵动着她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她的人生。在罗南描写逻楼生活情景的散文里,掺杂着她对父母亲、兄长姐妹,以及乡邻们的生存状态的真情描写,缠绕着她对故乡的人们挥之不去的悲悯情结。


 


散文写作,让我看到更多可能性


文 | 杨春雪

本文节选自《桂林晚报》


1月27日下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穿过圩场》新书创作分享会在桂林纸的时代举行,作者罗南、广西著名小说家光盘、著名作家刘玉等嘉宾、观众50余人参加了分享会。


《穿过圩场》是作者罗南以自己的出生地——— 山逻街为描写对象。这条丫字形的山逻街,对罗南而言是一个饱含情感,既沉甸又亲切,是山逻街养育了她的生命,那里有她祖辈的坟墓,有她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和那山那水,那风那情。这些牵动着她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她的人生。在罗南描写山逻街生活情景的散文里,掺杂着她对父母亲、兄长姐妹,以及乡邻们的生存状态的真情描写,缠绕着她对故乡的人们挥之不去的悲悯情结。


《穿过圩场》得名于罗南一个梦境,她总能梦到一个小女孩身处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上,她不停地奔跑,也在不断地长大,而当她回望自己的过去,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步伐。


《穿过圩场》新书分享会现场

罗南(左)与嘉宾光盘(右)对谈


在与光盘老师的对谈中,罗南还谈到小说散文化或散文小说化。她说:“小说与散文最大的界线在于,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真实的。小说可以由着人物走,他们的命运是不定的,可以由着事件的发展任由他们发展,也可以由作者来安排,可是,散文人物的命运就在那里,这是既定的事实,你无法改变。”以小说的思维去写散文,让罗南有了更多思考,比如胸襟、情怀、视野,当然,更重要的是散文如何做到不陈旧,她希望她能探索出属于她自己的出口。


《穿过圩场》是围绕着山逻街来描写的,但罗南表示,自己并没有刻意去写山逻街,只是山逻街的人和事给她的印象太深刻了,会不时撞击到内心来。她说:“如果我想通过散文表达什么,我会第一个想到他们。”罗南希望,山逻街能成为属于她的文学精神故乡,成为一个品牌,一提到山逻街就会想到罗南,一提到罗南,就会想到山逻街,就像光盘老师的沱巴镇,也像李约热老师的野马镇一样。山逻街已经长进罗南骨子里,它们就像她的血和肉一样,她的生命有多长,它们就有多长,因此,山逻街给罗南的文学资源必将是源源不断的。


关于散文集《穿过圩场》,大家谈论得最多的可能是乡土,可罗南更想表达的却是人心。作家刘醒龙曾经说过,写作就是发现人心隐秘。罗南觉得,人心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像谜,让人永远看不透。






《穿过圩场

著者:罗南

被时间折叠的小镇,收容了太多的雨滴与落叶,以及人间的悲欣交集,从而成为沧桑看云的极佳去处。钩沉小镇地理,小说这个文体无疑具备了某种优势,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少年的盲动与环境细节紧紧相贴,对于散文而言,散点透视的笔法特征很难将对象聚焦。《穿过圩场》这部散文集恰恰直面了这种挑战,罗南笔下的山逻街汇聚了记忆倒影中清晰可辨的部分,杜甫笔下有“闻到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之诗句。凭借气韵生动的运笔之力,情思的提纯度,沿着幽深而曲折的打捞之路,罗南持续地向着小镇的深处掘进,直到岩石贯穿,道道清泉汩汩而出,进而聚沙成塔,构筑起完整的对抗遗忘的时间影像。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980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