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018-02-24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62年的今天,71岁的胡适先生在台湾突发疾病去世。胡适先生一生致力于治学,他留下的许多思想和观点至今仍影响着学界,并在不断被讨论中引发新的热议。


在胡适先生的思想中,有一个观点是极为重要的,他也曾在不同场合中多次提起过,即“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容忍“既是一种自由的精神, 又是一种民主的精神, 是自由的根本”;“一个社会缺乏容忍, 自由就不会有保障”;“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 容忍有不同的声音, 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 


1959年3月,胡适先生发表了文章《容忍与自由》,这一观点由此被广泛传播开来,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支持的声音说其“底义蕴是中国人应走的大方向的指南针”。反对的声音则认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胡适先生所言的“容忍”显得卑屈。直到现在,关于这一观点的研究、争议和讨论的声音仍未停息。


今天我们整理了部分“容忍与自由”思想的节选、这一思想形成的源头及当今一些学者对这一思想研究和解读的内容,以纪念胡适先生。





《容忍与自由》摘选

文丨胡适

选自《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也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且敬重—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 


……



这是宗教自由史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着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胡适容忍思想的形成

文丨庄森

节选自《胡适的容忍论》(《安徽史学》2005年第五期)


胡适容忍思想的形成深受母亲的影响。 胡适认为母亲“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 , 并强调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受数不清的苦恼、倾轧、压迫和不平, 因而容忍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胡适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深情地回忆到母亲,说:“ 我母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中国史书记载唐朝有个皇帝垂询张公仪那位家长, 问他家以什么道理能九世同居而不分离拆散。那位老人家因过于衰迈,难以口述,请准用笔写出回答。他就写了一百个‘忍’ 字。中国道德家时常举出‘百忍’的故事为家庭生活最好的例子, 但他们似乎没有一个曾觉察到许多苦恼、倾轧、压迫和不平,使容忍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事情。”胡适的母亲对胡适最大的影响就是这种容忍的禀赋。这是形成胡适容忍精神的生活基础。


胡适的父亲死时,母亲只有 23 岁。父亲死后,胡家破败,经济捉襟见肘,财务结算入不敷出,更添大哥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每年除夕,“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年青的寡妇面对这种困扰总是容忍,帮着比她大的大儿子应付,“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种应付经济开销的紧张和债主的逼索,还不是胡适母亲最痛苦、难堪的事,最不堪的是婆媳矛盾。少年胡适最怕大嫂们的脸色。“ 她们闹气时, 只是不说话,不答话, 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胡适的母亲面对这种内外困苦,从不迁怒于人,总是默默承受,“ 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 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 母亲这种宽恕别人的至性至诚的品性,深深地铭刻在胡适的心里,极深极重地影响了胡适。


“儿子和母亲之间的联结和关系是今后一切关系的基础。一个男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也就是他既有和将有的一切关系都牵连着他和母亲的这种联结。” 母亲温厚忍让性情, 形成胡适容忍的品性基础。胡适曾感慨地说:“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之所以能“ 宽恕人,体谅人”,全是母亲苦心的言传身教。母亲待人处事的容忍成了胡适楷模。


胡适与夫人


胡适还善于从书中吸取心得,受益于教育,容忍精神更添上儒家思想和基督教的影响。这使胡适不但在行动上践行容忍,而且能从理论倡导容忍。胡适曾说:“我至今还记得我做小孩子时代读的朱子《小学》里面记载的几个可爱的人物,如汲黯、陶渊明之流。朱子记陶渊明,只记他做县令时送一个长工给他儿子,附去一封家信,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寥寥九个字的家书,印在脑子里,也颇有很深刻的效力,使我三十年来不敢轻用一句暴戾的辞气对待那帮我做事的人。”这是儒家思想影响胡适容忍精神的经典描述。


留美后,胡适不但接受了自由主义,而且受基督教的影响。胡适在 1914 年 10 月 5 日的留学日记中就写道:“在大学礼拜堂听讲经,其人引《新约》一节,以示耶稣容忍异己之教之精神”。这是胡适初次接受基督教容忍精神的自述。仅过一个月,胡适进一步具体地比较了东方人的“ 容忍迁就” 与西方人的“各行其是”。胡适指出:东方人对父母“ 容忍迁就,甘心为爱我者而屈可也” 。“ 其容忍也, 出于体恤爱我者之心理,故曰‘为人的容忍’。”西方人持“‘不容忍’之说”。认为“凡百责任,以对一己之责任为最先。对一己不可不诚。吾所谓是,则是之,则笃信而力行之,不可为人屈”。胡适并指出这种不容忍的“根据,亦并非自私之心,实亦为人者也。盖人类进化,全赖个人之自荩。思想之进化,则有独立思想者之功也。政治之进化,则维新革命者之功也” 。胡适最后表明自己的取向:“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种思想取向,奠定了其自由思想中的容忍必定含有忍让和抗争的内涵。胡适对基督教精神的接受,更使容忍在忍让的基础上注入爱,更为深刻和全面地认识容忍,突出容忍是一种爱,一种对他人的体贴和尊重。



对“容忍即自由”思想的解读

文丨李建军

选自《容忍即自由——胡适的政治思想历程》

(限于篇幅,文本有删减)


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1959年3月9日至12日,胡适写成了《容忍与自由》一文。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写这篇文章时,最初拟用的题目即是《政治家的风度》,后又改为《自由与容忍》,直到最后才改作《容忍与自由》的。由此可见,一方面,胡适写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是有明确的政治诉求的,即他是为政治家养成“容忍”的“风度”而写的,更是为开辟民间组党的自由而发的;同时,在“容忍”与“自由”的关系上,我们发现,“容忍”的重要性增加了,“容忍”逐渐从认识与行为的客体转变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在这篇文章中,胡适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容忍与自由关系及其可能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胡适认为,在言论、宗教和政治自由的历史上,容忍是一种最难得的也是最稀有的态度。人性总是喜同而恶异的,一个宗教的或政治的团体总相信自己的主张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必然相信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是错的。一切对“异端”的迫害,对“异己”的摧残,都是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这也是一切不容忍的根源所在。所以,胡适的结论是,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胡适的《容忍与自由》一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殷海光在《胡适论“容忍与自由”读后》中对胡适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他说,胡适的“这篇文章是近四十年来中国思想上的一个伟大的文献。这篇文章底义蕴是中国人应走的大方向的指南针”。殷海光认为,“容忍”无疑是解决中国问题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基本钥匙。同时,殷海光也指出,容忍必须是普遍的,不可有例外。一有例外,不容忍的“精神”就会从这个缺口挤出去,成为迫害异己的“大道理”,造成全面的不容忍。同时,殷海光也认为,同样是容忍,要求别人对自己容忍易,要求自己对别人容忍难。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殷海光又为胡适留下了个问题。他说,适之先生是历史大家。他一定知道,就咱们中国而论,自古至今,容忍的总是老百姓,被容忍的总是统治者。我们依据经验事实,认为适之先生要提倡容忍的话,还得多多向这类人士说法,还应以使千千万万人不因任何“思想问题”而遭监禁甚至杀害为己任。


为了说明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是为了回答殷海光的上述问题。1959年11月20日,在《自由中国》10周年纪念会上,胡适又作了《容忍与自由》的演讲。在这篇演讲里,胡适阐明了他写《容忍与自由》一文的初衷,并回答了殷海光的问题。他说,《容忍与自由》里的话,不仅是对压迫言论自由的人说的,也是对“我们主持言论”的人说的,容忍是双方的,不是单方面的。文人也要容忍,说话要负责任。胡适认为:“有高度修养的人,才能够有自省的功夫;能够自省,才能够平心静气的听别人的话,了解别人的话。了解别人的话,乃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条件。” 


实际上,胡适所说的“容忍”是全社会的容忍,是要求于所有人的一种伟大的宽容精神。如果把它理解为只是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或某个群体的,那就显得太狭隘了,同时也偏离了胡适的本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胡适那里,对人的“容忍”是一种主体的行为。容忍者也不只是被动的宽容对象,而是宽容的主体。“容忍”不仅仅是被施与,而且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一种自觉的行动。


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胡适这里所提出的“容忍”,实际上也就是博爱,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博爱,是爱无差等。谈到“博爱”,我们也可以从胡适那里找到一些资源。晚年,胡适本人就说过,“在这个大世界里谈博爱,真是个大问题。广义的爱,是世界各大宗教的最终目的”,“‘博爱’就是爱一切人”。所以,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理解胡适提出“容忍即自由”命题的深刻涵义。


但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后发现代化的中国,思想启蒙的滞后与进程的缓慢导致启蒙进程与方式的特殊性。对于启蒙者而言,“容”为前提,为此一论题认识论层面的东西;而“忍”则是启蒙过程中对启蒙者的一种崇高的道德要求。所以,胡适在其《容忍与自由》演讲的最后说:“我们只应该用负责任的态度,说有分际的话。所谓‘有分际’,就是‘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如果我们大家都能自己勉励自己,做到我们几个朋友在困难中想出来的话,如‘容忍’、‘克己’、‘自我训练’等;我们自己来管束自己,再加上朋友的诫勉,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说话有分际’的地步。同时我相信,今后十年的《自由中国》,一定比以前十年的《自由中国》更可以做到这个地步。”胡适这话说得很恳切,也很痛切。但此话中之三昧,可能只有作为启蒙大师并对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中国的现实有深切理解的胡适才能品到!




各方学者说“容忍与自由”

以下内容摘自腾讯


杨渡(台湾诗人、作家)


我少年时代读胡适事,总是很难理解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怎么活得如此卑屈,向权力者求情,而且反过来劝反抗者也要有容忍精神,好像反抗者反而要包容当权者。


1980年代,我参加了反对运动,看过反抗者之间的批判斗争,那种至死方休的坚持与战斗,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行为,那时才渐渐明白容忍为什么比自由更重要。因为每一个反抗者都有自我相信的“真理”,抱持着英雄主义的精神,才敢于冒天下之大危险,出来挑战无所不在的政治权力,对监狱横眉无惧,临万死而不悔。而这种相信自我正确的绝对精神,恰恰就是一种“我是真理,我是道路”的内在。它是不容忍、不民主的开始,也是独裁的根源。


对容忍精神抱持着高度的自省,容忍他人的异见,甚至是对自己的批判而不以人废言,不以帽子戴在他人头上,这恐怕是胡适一直想说的自由的真谛吧。


邵建(学者)


就胡适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与其说来自他的康奈尔大学的老师布尔,不如说来自他自己的经历以及他对历史的感知。这句话虽然源自布尔,因为布尔在一次谈话中对胡适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但,如果我们对胡适有所了解,便知道这一思想亦即容忍与自由的关系,早已呈现在他以往的文字中,只是没有这样格言式的表述而已。


的确,胡适不擅思辨,正如这两篇文字也不是严谨的政治学分析;但胡适的自由主义是经验形态的,它并非诉诸学术,却经得起历史的挑剔;因为经验来自历史。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发源于英伦,按照哈耶克的看法,英伦自由主义就是立足于经验与传统,它和大陆自由主义偏于理念长于思辨注重建构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注意一下胡适留学美国的背景,当不难理解胡适为什么习惯于走经验主义的道路,毕竟美国承继的就是英伦传统。当年胡适放弃康奈尔转学哥伦比亚,正是不习惯该大学来自欧洲尤其来自德国的思辨风习。故此胡适有关自由主义的文字,没有思辨色彩,乏于学理分析,却多历史传统中丰富的经验底蕴。这种盎格鲁-萨克逊自由主义的传统路径,不知道是胡适的缺陷,还是他的特点。


自由,是胡适的根本信仰;同样成为胡适根本信仰的还是自由,但这不是自己的自由,而是承认别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哪怕是和自己不一样的,甚至是异己的。对异己的自由的承认,就是容忍。在这里,是自由难,还是容忍难,一目了然。胡适这里表达的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关自由的“群己之权界”。己欲立而人亦立,己欲达而人亦达。否则己欲立而人不能立,己欲达而人不能达,那么,这样一种不容忍的社会,其实就是专制社会。假如对方必以同样的方式对抗,甚至你死我活,这样则势必导致自由的取消。




 留言互动 


你对胡适先生“容忍与自由”思想的看法是什么呢?



相关阅读


《容忍即自由——胡适的政治思想历程》

李建军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胡适一生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治人,都饱受争议。本书于学界热衷讨论的胡适之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等论题之外,独辟蹊径,对胡适的政治思想做了专门而深入的探讨,对“问题与主义”之争、“好政府主义”的起灭以及胡适在国体、政体与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做了较为通透的说明。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991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