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2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书单丨广西师大社新民说2015年好书Top15

2015-12-26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5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的思想市场和图书市场,不能缺少自由主义的支撑;尤其在价值泛化、历史虚无的当下,如果没有从历史路径、文明高度探索自由命题的作品,看似繁荣的中国读书市场,将面对“不能承受之轻”。


由是观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文化品牌新民说(微信公众号:xinminshuo)2015年出版图书中,《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卡尔霍恩文集》(上下)、《原来如此的故事》、《山精灵普克》、《一个普通法的故事》、《历史上的人权》,以及《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中国的近代性(1840-1949)》、《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和《法政速成科讲义录》(全12册),可堪为代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身处全球化体系的今天,在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世界的航程中,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我者),如何认知他者,以及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相信读者诸君自有慧眼。




2015新民说好书榜TOP15

榜单首发自凤凰读书微信号



1.《自由的基因》

——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英]丹尼尔•汉南/著

徐爽/译


简介|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湿冷孤岛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


作者|丹尼尔•汉南(Daniel Hannan),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学者,政治家,专栏作家,保守党党员,欧洲议会保守与改革党团秘书长。


译者|徐爽,法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政法大学。著有《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1901-1911)纪事》,译有《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等。





2.《经与史》

——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

刘仲敬/著


简介|什么是中国? 中国和历史上的华夏文明是什么关系?未来中国应是怎样?中国应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这是探讨中国问题的前提与关键之所在。在这个问题上,不少先贤都付出过艰苦的努力,各美其美,也不少佳作,但遗憾的是,全书贯之以宪制为维度撰写中国史的作品,却未曾得见。


作者|刘仲敬,长于新疆,而独以川人自属。尝操宋慈故业,而自授史学。刀下阅尸,笔下著史,足可谓神来转身。昔以文言译休谟《英国史》四卷,开华文先河;著述《民国纪事本末》,亦可堪奇书。





3.《何草不黄》

——《汉书》断章解义

鲁西奇/著

简介|“古人”的故事是由“今人”讲给“今人”听的,叙述、理解、分析历史的历史学者是“今人”,其对象是“今人”,目标也应当是“今人”。所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本书凭借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及推理,辅以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动人心弦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对《汉书》若干篇章的细致解读,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图景诸多精彩断面,其中不时穿插深邃的洞察力与精辟的学术分析,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鲁西奇,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现为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





4.《卡尔霍恩文集》(上下)

约翰•C.卡尔霍恩/著

林国荣/译


简介|作为南方的思想领袖,虽然南方在美国内战中战败,但卡尔霍恩对世界史以及美国宪法的解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还获得了如日中天的地位,其影响力主宰了战后直到今天的美国立法和主流的司法解释工作,卡尔霍恩也因此同杰斐逊一起成为美国精神的共同塑造者,并取代林肯,成为杰斐逊的真正继承者。


作者|约翰•C.卡尔霍恩(1782—1850),“美利坚联盟国”的理论导师,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





5.《中国的近代性(1840—1949)》

王人博/著


简介|本书以1840—1919这近80年的立宪史为对象,考察了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事件中,近代中国对西方由守旧到开放、由局部到整体,以及由模仿到吸收的过程,认为中国人在此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响应,而是有着主动、积极的自我选择。毫无疑问,近代性是西方扩张的一个结果。西方大踏步地前进,中国则节节败退。中国正是在这“前进—后退”的二元结构里,展开了自己的立宪史及近代性——不断革命成了我们的近代性自身。


作者|王人博,宪法学家,代表作有:《法治论》《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的中国性》。其中,《法治论》90年代在国内外极具影响,是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被评为“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





6.《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

陈新宇/著


■一部书写近代中国法律人物群像的法史佳作


简介|晚清民国是中国法律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随着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近代法律体系的建构成为时代迫切之主题。“有其法者尤贵又其人”,法律人是沟通法律规范与社会事实的重要媒介,本书着眼于近代法律人群体,关注了晚清民国时期章宗祥、董康、汪荣宝、瞿同祖、徐道隣、潘汉典等10位被人们遗忘了的法律人,书写他们各自践行的法律故事,还以历史公道,让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朵浪花都绽放光彩。相对于制度变迁的冰冷无情,他们的故事却有血有肉,见证了法治中国的百年历程。


作者|陈新宇,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著作:《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近代中国刑法语词的塑造——以外国刑法典的翻译为研究对象》《清代的法律方法论——以〈刑案汇览三编〉为中心的论证》等。





7.《山精灵普克》

吉卜林/著

刘仲敬/译


一部以童话写就的英语民族史


简介|普克,一个喜爱恶作剧的小山人,英国人心中的小精灵。仲夏夜前夕,丹和乌娜在草地上排演《仲夏夜之梦》时,无意中遇见了普克。普克,穿梭时空为两个孩子引见了不同时期的英国历史人物,讲诉英国的历史,从远古异教时代、诺曼征服到《大宪章》的签订。


作者|吉卜林,英国小说家、诗人。以“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8.《一个普通法的故事》

泮伟江/著


简介|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法的故事,通过对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的探寻,对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与其结构化逻辑的思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英格兰的普通法与政体,关涉的恰恰就是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问题。


作者|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理论法社会学、政治哲学。





9、《重建大陆》

——反思五百年的世界秩序

张笑宇/著


简介|两千年世界史,大陆文明、海洋文明谁主沉浮?重建大陆,中国该作何准备,担此天降大任?本书通过回顾近代以来海洋文明战胜大陆文明的历程,重新论述大陆文明的特征,并指出当前大陆文明面临的困境,重建之道在于: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欧洲、地大物博的俄罗斯、拥有强大制造业实力的中国、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印度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伊斯兰世界五大文明区中有行动力、负责任的政治体携起手来,在相互不逾越利益底线的基础上,作为世界秩序中的君子力量共同规训世界秩序中的流民力量,建立一种共同政治价值观。


作者|张笑宇,男,山东日照人。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现求学欧洲。生于海边,思考大陆,向往太空。





10.《法辨:法律文化论集》

梁治平/著


简介|《法辨:法律文化论集》是梁治平先生的代表性文集,追随法儒孟德斯,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开创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是为法学理论的一部经典之作。


作者|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法辨:法律文化论集》、《法律史的视界》、《法律何为》、《法律的文化解释》(编)、《法律与宗教》(译)、《新波斯人信札》(主笔)、《在边缘处思考》、《礼教与法律:法律移植时代的文化冲突》等。





11.《历史上的人权》

林国荣/著


简介|讲述和阅读人权的历史,是一场富有教益却也称得上残酷的良知训练,这使得林国荣的《历史上的人权》成为一部非常难能可贵的著作。


作者|林国荣,哲学博士,现任职于西南政法大学,“海国图志”丛书编委,《法意》学术杂志编委,代表专著有《罗马史随想》《君主之鉴》《帕纳萨斯山来信》《希腊四论》等。





12.《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吴钩/著


极有说服力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简介|本书作者历时多年爬梳宋朝各类文献及宋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通过对海量的各类记述宋朝的文献和各种各样的宋画的解析,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能最为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驳斥了关于宋王朝“积贫积弱”“皇权专制的高峰”的传统论断,还宋朝文明以本来面目。


作者|吴钩,历史研究者,被称为“天下第一宋粉”,主要关注领域为古代的政制与社会生活,习惯以社会学与政治学为分析工具,对正史野稗、前人笔记所记录的古代社会、官场细节及其背后隐秘进行梳理分析。





13.《东京留学忆记》

李永晶/著


简介|这是一部关于过往生活的记忆,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在日本。书中讲述了作者在东京留学期间点滴生活片段,从一个对异域文化的旁观者到一个融于异国社会生活的亲历者,心境与观念所发生之变化。在这本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中,他用一种观察者与体验者交织的视角观察日本社会和国民生活,小到对日本友人的言谈、处事的描绘,大到对日本的政界更迭、社会事件的评议,虽平淡、细微,却是日本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作者|李永晶,社会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1997年)、东京大学文学部(2001年)、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2008年)。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古典政治思想、近代国际关系史等。





14.《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生活》月刊/编著


简介|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


作者|《生活》月刊,以“生活的禅意,生命的教育”为创作理念,寻找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的真正内在价值,以“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茶之路”、“家书”、“民艺中国”等,屡获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最佳特写报道”“最佳摄影报道”“最佳杂志设计”等荣誉。





15.《法政速成科讲义录》(全12册)

日本法政大学/编

李贵连 孙家红/整理


简介|日本东京法政大学于1904年针对清国留学生专门设立了法政速成科,该科存在仅三年,但对清末乃至近现代中国影响甚大,曾经在该速成科学习的政学两界精英,如宋教仁、汪兆铭、杨度、胡汉民、陈天华、沈钧儒、居正、汤化龙、蒲殿俊、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程树德等,不胜枚举。当时担任教员者,如梅谦次郎(东京法政大学校长,“日本民法学之父”)、冈田朝太郎(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刑法学专家,并曾主持清末刑法典的编纂工作)、美浓部达吉(日本公法学鼻祖,宪法学巨擘)等人,亦皆为日本法学名家。


作者|日本法政大学,追溯至1880年成立的东京法学社,是日本最早的私立法律学校。该校曾于1904年成立清朝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许许多多速成科的毕业生,如汪兆铭、宋教仁、胡汉民,《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以及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等,成为担当着中国近代化的杰出人才。


李贵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著名法律史学家。著作主要有:《沈家本传》《近代中国的法制与法学》《沈家本年谱长编》等。


孙家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法律史专业研究者。主要著述有:《清代的死刑监候》《明清讼师秘本八种汇刊》《孟森政论文集刊》等。








-END-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各类微信公号联络合作

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