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德光法师:你很“佛系” 但很不“佛教”!

2017-12-15 对话老板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对话老板,和大成者对话!

文/德光法师  腾讯佛学


最近,“佛系”一词在网络上彻底火了,看似时尚有格调,让人有点儿不明觉厉的感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以为“佛系”是出家人的行为方式,其实真不是。

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出家人,看着第一批“出家”的九零后,我忍不住站出来发声:这个锅我们佛教不背。佛系不仅代表不了佛教,而且还有误导之嫌,请大家谨慎对待。

在回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佛系”一词的含义。

根据网友们的理解,“佛系”大概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一切随缘”的意思。随之延伸出来的有佛系朋友圈、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员工、佛系养娃、佛系小编等等。

佛系朋友圈是“不妨碍别人在朋友圈显摆,与其拆穿,不如随手点赞给出爱的鼓励”;佛系恋爱是“不撒娇、不吵架,你看吧,我都行”;佛系学生是“考过了是缘,挂了是命”;佛系员工是“不辞职、不揽活,不悲不喜”;佛系养娃是“出息的孩子没那么多,童年何必那么苦”;佛系小编是“默默追热点,不卑不亢”。

在佛系们看来,没有什么是一句“阿弥陀佛”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加一句“四大皆空”。

佛系讲“随缘”,而佛教讲“缘起”,虽然都有个缘字,但是内涵却大不相同。

佛系看似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一种被动和消极。任何事情都不去做主观的努力或选择,而是随所谓的“缘”。

其实他们的随缘不是真正的随缘,而是随“自己能接受的缘”: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佛系选择随缘,如果结果不能接受了,我想佛系肯定也是淡定不起来的。

比如对于佛系淘宝来说,收到个小物件,大小不合适,懒得退换,坚持给好评,但如果是很贵重的物品,收到假货,你还能“佛系”吗?

再比如佛系恋爱,没有原则性问题,可以随缘,要是一方出轨了呢?不吵架不伤心才怪!

还有佛系学生,挂科一次你随缘,要是挂上三科不能拿毕业证了,还能“佛系”吗?

说到底,没有戳到痛处的时候,可以在那装文艺、学阿Q,真正涉及到核心利益的时候,准保跳得比谁都高。

“缘起”理论是佛教最核心最精髓的理论,也是佛法区别于其他思想最根本的特质。佛陀一生宣讲了很多法,但是无一不是缘起的多方展开。简单地说,缘起就是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

佛陀认为,现象界中,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也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都是相互关涉对待而生起和存在的,用一个偈子来说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相互关涉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层面的相互关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果”,过去造作的因导致现在的果,而现在造作的因又会导致未来的果;另外一种是空间层面的相互关涉,比如两根芦苇相互依靠才能彼此竖立不倒,任何一方倒下,另外一方必然倒下。

显然佛教的理论与所谓的“佛系”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对“佛系”观点的判断,“佛系们”对佛教的了解,应该大都来源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而非正统途径。

而且他们应该还受了某些命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既然很多东西是注定的,那么不随缘也没有办法啊。然后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模仿出家僧人“随缘”、“四大皆空”之类的乱说,并自称“佛系”,实则根本不知道,佛教这些词的使用是有特定因缘的。

佛教虽然说四大皆空,也讲究凡事随缘,但是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否则修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佛教虽然讲因果,但是更讲因缘。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因”指的是主要原因,“缘”指的是次要的助缘。

例如小麦,之所以长出来是小麦,不是稻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种子,所以种子就是“因”,而泥土、阳光、雨露、空气就是“缘”。因是之前所作,已经不能改变,但是缘可以自己把握,因此修行改变的更多的是这个缘,通过对缘的把控,来控制果的生起。

民国时期有个老和尚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一次他给在家居士传授五戒,有个小偷正好来寺院,一听受戒功德很大,因此就想受戒,但是平时不规矩惯了,感觉“杀、盗、淫、妄、酒”里面就“不妄语戒”还好守一点,就发心受了不妄语戒。

后来同伙约他半夜去抢劫,半路上遇到他舅舅,问他去哪里,要是平时他撒个谎就过去了,但是因为受了不妄语戒,所以支支吾吾的不敢说谎。

他舅舅一看,一大群人半夜三更的往外跑,问起来还支支吾吾,肯定不是干好事,就把他拖回家了。

结果第二天听说,那群去抢劫的人都被抓住枪毙了。他因为受戒,而改变了此生的缘,因此躲过一劫。



因果理论不是佛教独有的,但是放到三世的时间维度,而且配合着因缘来讲则是佛教的特色。佛教既不唯心也不唯物,而是中道的,对于心与物的关系,佛教认为“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心和物都是相待而有。

理论上清晰明了,实践中佛教也是身体力行。在做事方面,佛教主张“因上努力”,做任何事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能多精进就多精进。努力过后,在面对结果的时候则“果上随缘”,不管是什么结果都坦然微笑面对,这才是佛教。

最后,总结一下“佛系”与“佛教”的区别。佛系是“不努力就随缘”,消极被动,自甘堕落。佛教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积极主动,不留遗憾。

最后奉劝那些沾了“佛”字的佛系们,还是好好学习佛法,回归佛教本怀吧。学好了佛法,你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佛系”!

延伸阅读:90后成“佛系青年” 是消极还是调侃?_金羊网新闻 

今年的网络流行词喜欢总结人,这不,刚给中年人贴过“油腻”,又给青年人贴上了“佛系”的标签。有网友表示,“佛系青年”就是自己生活的写照。也有网友认为,凡事抱着“佛系心态”,未免有些消极。同一个“佛系”不同的理解,“佛系青年”到底是消极还是调侃?

佛系恋爱

现象:“佛系”一词理解多

最近,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将“佛系”一词传播开来,网友更是造出一系列的“佛系”概念,其中大多数都与90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佛系恋爱”、“佛系考研”、“佛系游戏”,甚至还有人总结出了“佛系十二星座”。

“佛系”一词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日本媒体曾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2017年,“佛系追星”一词在粉丝圈流行开来,意思是那些曾深度参与过粉丝圈的粉丝,为纷争所累,转而追求不动怒,不吵架的一种平和的追星方式。

“佛系”火了之后,也引发一些讨论。有人认为,不是所有事都可以冠以“佛系”的方式,生活琐事可以无所谓,但谈恋爱不走心还怎么谈呢?做工作不上心还怎么成就一番事业呢?还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90后用来调节心情的自嘲调侃而已。但不少网友也担心,这是用“佛系”的概念来掩盖逃避现实的心理。

佛系游戏

“我要是 佛系青年 ,还申请什么博士?”92年的小胡刚听说“佛系”这个词,她自认性格里充满胜负欲,尤其在学业方面,都会尽最大努力。不过,她也坦言,自己也有“佛系”的一面,“打车啊、坐地铁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儿,我还是挺佛系的”。

来自南京的大学生小余则表示,刚看到“佛系”这个词,就觉得说的完全是自己。她理解的“佛系”是“对有些事不过度追求”。最近,小余正忙于准备英语四级考试,她抱着“佛系”心态准备着,“心里肯定是想考高分的,但如果没有取得预期成绩的话,也不强求,大不了明年再来”。

“就是词新而已,这种心态早就有吧。”来自洛阳的疏桐并不觉得“佛系”多么新鲜,她认为,这只是一个现象而已,上升到社会群像就有些以偏概全了。今年,疏桐同时备考国考和硕士研究生,在此之前,她已经考过两次研究生了。在最后阶段,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她就保持着“佛系考研”的状态。

佛系考研

观察:“佛系青年”不消极

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油腻”映射了中年人的危机,那么,“佛系”大概反映了90后们的生存现状。2017年,最后一批90后也已成年,部分90后开始在职场中初露锋芒。从学校进入社会,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都让他们压力增大,产生迷茫、焦虑以及自我怀疑的情绪。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曾分析称,当前我国整体还处于改革与变动的快速发展阶段,青年作为“危机的一代”,在就业、发展各方面都存在挑战,青年的生存压力相对加大。由此,网络上兴起一种调侃式自嘲的亚文化,并在社会中蔓延。

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跟80后、70后不同,更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或调侃、或嘲讽,嘻嘻哈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以为他们不走心?实则他们心里都有数。

佛系英语

对于很多人来说,“佛系”其实没什么,更多的是压力之下的放松,严肃之下的调侃,甚至只是一时的流行趋势。在网上跟人吵架,三百回合下来也分不清胜负,反而身心俱疲,那还不如不吵;刚毕业就面临“中年”,工作、房子、情感仿佛大山,苦大仇深还不如调侃一句,爱咋咋地吧;考研在即,不知道考不考得上,紧张兮兮还不如随缘吧……

“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对待一些有的没的就没必要太较真了,给自己减负。”在谈及为什么会有“佛系”心态时,小胡如此表示,虽然她并不完全认同“佛系”的生活态度。

“ 佛系 是一种旷达吧,并不那么消极,表面无所谓,暗地使劲。”今年26岁的疏桐还在学习、考试中“挣扎”,她表示,虽然有压力和些许消极情绪,但同时也充满动力,因为有值得努力奋斗的未来。(完)

站住:大侠,文章看完了,给大伙说点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